你敢相信,有人断舍离后赚了八千多。

某博主发帖称:

以前最爱买买买,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只有购物时才快乐,现在的自己爱上了断舍离,看着那些闲置一件件清掉,心里就很痛快,不知不觉已经断舍离两个月。竟然卖了40多件赚了8K多。

最重要的是,生活并没有因为断舍离而降低了品质,反而觉得这些商品找到了有缘人很开心。

这两年,虽然断舍离的风渐渐没那么大了,但仍有人通过断舍离获得了生活的有序感。

不过,断舍离真的适合所有人吗?或者说,断舍离的门槛是什么?

日本著名演员高桥英树做客老牌谈话节目《彻子的房间》,讲述了自己断舍离前后的真实故事。

从他的故事里,我们或许能看到断舍离的另一面。

著名演员住宽敞一户建,

家中却无处下脚。

高桥英树是日本的知名男演员,今年已是77岁的高龄。

他从年轻的时候就深深地被电影行业所吸引,这一生都在电影圈打拼,最出名的作品是《伊豆的舞女》。

1974年与电影演员小林亚纪子结婚后,逐渐淡出电影界,并创立了自己的独立制片社。

兢兢业业一辈子,高桥英树为自己和家人换来了富足、祥和的生活。

但也正是因为吃穿不愁、家境殷实,他特别喜欢往家里买各种有用没用的东西。

比如他特别注重养生,喜欢在家健身,便买了很多价格不菲的器材放在家里,哪怕使用率并不高,也抵挡不住他购买的热情。

除此之外,他不但常常给自己添置各种衣服、鞋子,还没事就喜欢给家里添置些新物件,原本宽敞的一户建中,被杂物堆得满满当当,连走路都不方便。

为了克制高桥的购买欲,每次他往家里买东西,女儿就跟在屁股后面扔,但完全赶不上添置的速度。

终于,无法忍受家里无处下脚的女儿,对高桥说出了心里话:

“爸,我知道家里的这些东西对你来说,每一个都有意义,都有存在的必要。可是爸爸,因为它们,家里已经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这让我很崩溃。”

“你要知道,你要走了的话,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全部都是垃圾。”

女儿的话让高桥猛然醒悟,想到自己确实年事已高,为了不给后辈留下太多的负担,他决定亲自动手,清理掉家中堆积的杂物。

很快,家中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被高桥收拾出来。

拍戏时候用到的小道具、获奖的奖杯与证书、健身器材、衣服、日用品、厨具里的碗筷、电视等,全部都被他一点一点清理打包丢弃。

屋里屋外打包丢掉的杂物,竟然有33吨之多!

据他本人透露,清理丢弃的部分物品如下:

1000套西装、600条领带、150双鞋子、100个包、7台电视、1000盒录像带、980张DVD、25台相机、500个盘子、200个杯子、130口锅……用8台卡车才全部运出!

而扔垃圾的费用,超过了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2万元)。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家中仅剩下一根木桩。

整理之后的家,恢复了房子最初的面貌。

没错,就是刚刚做完硬装,还没有添置家具、软装时的样子。

宽敞的客厅里空无一物,只留下一个用来代替沙发的木桩。

装饰品、家居必需品也只留下了几样,供日常生活使用。

原本杂物多到走路都困难的家里,现在可以用上整块地板,铺开大大的纸张练习书法。

起初,高桥觉得房子空空荡荡的,不管做什么事都没有障碍,特别爽。

但住了一段时间后,他才发现,把所有的东西都扔了,确实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想看节目时,发现没有电视,家里也少了很多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欢乐。

想喝冷饮时,发现没有冰箱,根本无法将饮料冰镇。

于是他又开始重新买东西,购入了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

照这样下去,家里会不会渐渐回到之前的样子啊?

说实话,高桥这种强行断舍离的方式,只会让自己更受伤。

比如他扔掉的奖杯、证书、拍戏的纪念品,这些都是一生经历与价值的缩影,一味地丢弃,只会像扔掉所有的家电那样,最后感觉到不适。

家具家电可以重新购买,与青春、回忆有关的物件却不能,它们随着生活的打磨,承载了过往的岁月与念想。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老物件早已超出了“物品”的范畴,更像是某个带有温度的生命体,是可以分享愉悦心情的老友,也是宣泄崩溃的窗口。

他们宁可不厌其烦地去擦拭、整理,也狠不下心跟它们来一场断舍离式的告别。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我们最应该学的不是过度“断舍离”,

而是恰到好处地收纳。

其实人与物、物与空间、空间与人,这三者本就是闭环式关系,互相牵制、互相关联,若强行将它们切断,反而不能达到想要的治愈效果。

反观看很多日剧里的家居布置,都有非常多的杂物,但是看起来不仅不会觉得乱,反而是满满的生活情趣。

《朝5晚9~恋上我的帅和尚》女主家的客餐厅

所以房君认为,我们最应该学的,不是过度“断舍离”,而是恰到好处的收纳和统筹。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收纳方式,才能让适当囤物的习惯,与宽敞整洁的家和谐相处呢?

1、独立的玄关系统

玄关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落尘、迎宾、转换心情三个点,其中作为功能核心的落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玄关的舒适度。

因此,在规划中,我们至少要考虑到以下场景:

换鞋;

拆快递;

包包、外套、帽子、围巾等随身物品放置;

体育器材放置;

雨伞放置;

儿童手推车、自行车、老人轮椅等物品的空间预留。

如果仅仅针对不同的功能场景,使用相对应的家具,绝对会出现空间使用率不充分、空间不够美观、清洁难这三种问题。

而解决这三种问题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定制整体玄关柜。

这种柜体可以将所有功能都结合到一个整体空间,其顶天立地的形式能够完美提高空间利用率,巨大的柜门也能遮住所有杂物,不易落灰、视觉统一。

柜体的尺寸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而定,甚至可以延伸到其它空间,非常实用。

柜门也可以采用无把手的按压形式,看上去清爽极了。

另外,若是能将玄关设计成下沉式的,效果最佳。

这30mm的高度差,可以让人产生非常微妙的心理变化,使得家里更温馨,家人更亲密。

2、从容的厨房系统

由于厨房容纳的物件众多且复杂,收纳的需求应为规划重点。

可将厨具的收纳设计区分成上柜、下柜、中段壁面与独立高橱柜四大区块,根据适宜的人体工学与物件特色,配置一套完善的收纳系统,提升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 大型家电藏起来

想要厨房整洁统一,要将冰箱、烤箱、微波炉、洗碗机等大型家电,统统嵌入到橱柜中,电器的收纳箱尽量选择不锈钢材质,再搭配上抽风机,能够让清洁更加便利。

另外,电器柜的高度尽量降低到平台以下,减少视觉上的存在感,或是加装上掀的柜门,不使用时隐藏起来即可。

· 小物件的容身之所

餐柜里会有刀、叉、筷子及大大小小的汤匙等,体积小但种类多的小物件,适合以薄抽屉配合抽屉内的可调整式,分隔配件来收纳,让所有器具一目了然、方便取用。

· 层板或挂钩收纳常用用具

经常使用的物品,可以利用层板和挂钩直接上墙,不但拿取方便、释放台面空间,还能具备装饰效果,令厨房烟火气满满。

但是细节上要注意,挑选同一种类或是别具造型的色彩小物,才能让空间不显凌乱。

· 收纳小件的加入

下柜除了设计常规储藏格、拉篮以外,还可以加入分类抽屉,小抽屉专门收纳小物件,大抽屉用来收纳锅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利用收纳空间。

在橱柜门内侧安装篮筐或塑料带收纳件,巧妙地利用了柜内的储物空间。当然,这些篮筐也可以安装在其它地方。

水槽下方是收集各类垃圾的理想位置,在下方安装一个平滑拉动抽屉,可方便地将垃圾扔到垃圾桶。

3、触手可及的餐厅系统

很多家庭拥有餐边柜,可餐桌上还是杂七杂八的摆满,所以餐边柜要设计在餐桌触手可及的地方。

餐桌附近会存放的物品:食品类、幼儿类、饮料类、工具类,以及随手乱放的杂物。

考虑到这个容量,要多用抽屉,少用隔板。

如果有需要展示出来的摆设,也可以将抽屉与隔板结合,但要注意根据实际物品数量来定。

4、形式追随功能的客厅系统

在客厅这个公共空间,收纳的物品种类非常多,美丽的可以露出来体现品位,不美丽的藏起来。

电视柜、沙发、飘窗的最底层,采用开放式收纳,收纳儿童玩具,游戏区附近也能很方便地收纳。

沙发背后,或是没有电视的电视墙,可以使用开放式的架子或隔板,收纳各种书籍和小摆设。

如果家里居住人口多,可以直接在电视墙的位置定制整体储物柜,各种杂七杂八的物品都能收纳其中,关上柜门,一样可以保持空间整洁有序。

5、精致的卫生间系统

不管你的卫浴空间是大是小,是豪华是简单,到位的收纳不仅能够增加卫浴空间的美观度,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保障卫浴空间干净、使用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充分利用洗脸池下面的空间,将镜子的背后设计成小巧的储物空间,放置洗漱和护肤用品等。

靠近洗脸池的墙面上,也可以安装挂钩,放置经常使用的毛巾。

另外,洗脸台的收纳容量,要能容纳30个以上瓶瓶罐罐。 注意保证 20% 敞开收纳,避免因为懒得开关门,在台面胡乱堆放。

外露的物品颜色形状要统一。

最后,再准备一些藤篮、塑料盒等的收纳分隔盒,来区分、集中放置不同的卫浴用品,便于不同卫浴用品的取放和清洁,这些都是浴室的收纳的好办法。

马桶间、淋浴间如果面积太小,不适合放柜子,可以利用墙面空间,做个壁龛,放置清洁用品和洗浴用品,方便随手拿取。

断舍离不是强迫自己接受,不是痛苦的修行,它需要你感到愉快,且发自内心、心甘情愿地去做。

什么样的人适合断舍离?

1、真正对断舍离感兴趣,并且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

2、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真正爱的是什么,并拥有审美能力。

3、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拥有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的决断力。

4、渐入“更少但更好”佳境,从断舍离中获得乐趣,乐在其中。

归根结底,热爱是最重要的,断舍离虽好,但如果它让你觉得痛苦纠结,就证明不适合。

我们行走于俗世之中,总是有太多的羁绊与牵挂,留着占地方,扔了舍不得。

这样的话,不如就像很多老一辈人说的:“实在舍不得扔的东西,就别扔了吧。”

(本文转载自设计部落,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