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詞作者: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賞析
蘇軾(公元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今四川眉山人。嘉祐進士。曾任祠部員外郎、翰林學士,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晚年貶謫惠州、儋州。後赦還,途中病死常州,享年六十五歲。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詩、詞、文俱佳,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代表瞭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蘇軾“以詩入詞”,一變宋詞之柔媚綺靡,開豪放一派,清奇雄健,氣象恢宏,正如南宋劉辰翁所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著述甚豐,有《東坡七集》《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江城子》,詞牌名,來源於唐著詞曲調(唐代的酒令)。《唐著詞》是唐代的酒令。晚唐時,《江城子》在酒筵上流行,經過文人的加工,成為一首小令的詞調。《江城子》原為單調,三十五字,五平韻,宋人多依曲重增一片,成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韻。《江城子》還有許多別名,如《江神子》《村意遠》《水晶簾》等。
這首詞是一首悼亡詞,表達瞭蘇軾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思念。這首詞自問世以來,就一直廣為傳誦,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悼亡之作的典范。
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蘇軾娶王弗為妻。王弗聰敏嫻靜,明事理而識大體。蘇軾讀書時,她陪伴左右,終日不去;蘇軾偶有遺忘,她便從旁提醒。一次,有客人來訪,蘇軾與客人交談,她就在屏風後傾聽。等客人離去,她便提醒蘇軾,說此人隻是順著你在說話,不辨是非,首鼠兩端,不可與之交往。因此,王弗深得蘇軾敬重。夫妻二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但好景不長,王弗在二十七歲時驟然病逝。蘇軾痛失愛妻,悲痛萬分,次年作《亡妻王氏墓志銘》,寄托無限哀思,沉痛之情無以言表。
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蘇軾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一天夜裡,他夢見瞭亡妻。這一年,離亡妻故去已十年。此時,蘇軾想起自己屢遭貶謫,仕途潦倒,對亡妻的思念之情愈加強烈,於是情動於衷,發而為詞。
詞的上片寫對妻子的深沉思念。蘇軾悲訴:妻啊!你離去已經整整十年瞭,我們一個生者一個死者,茫茫然陰陽兩隔,真是令人痛心啊!雖不刻意去想你,卻一刻也不能忘懷你。想起你那遠在千裡之外的孤墳,我心中的淒涼真不知向誰人去訴說。現在,我也老瞭,我們即使在路上相逢,你也可能認不出我瞭,因為我已是滿面風塵、鬢發如霜瞭。
詞的下片寫與妻子的夢中相會。蘇軾夢見:在幽幽的睡夢中,自己忽然回到瞭千裡之外的故鄉。他看到妻子正在閨房裡小小的軒窗前,梳妝打扮。兩人見面,深情對望,竟凝噎無語,任憑淚水打濕臉龐。現在,他終於明白,那年年歲歲讓他肝腸寸斷的地方,就是明月之下短松岡上那個小小的墳塋。
這首詞夢境與現實相互交錯,時間與空間自由轉換,將對亡妻的懷念與對人世滄桑的悲戚融為一體,想象豐富,構思精巧,情真意切,催人淚下,堪稱一曲蕩人心弦的愛情悲歌。
撰稿:路英勇
誦讀賞析:劉紀宏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