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

冬季的第5個節氣

正值“二九”、“三九”前後

冷氣積久,陰寒最盛

寒為陰邪

易傷人體陽氣

中醫認為

“血遇寒則凝”

所以小寒節氣養生

要註意防寒和驅寒

食補驅寒

註意“引補”

小寒是冬季進補的最佳時節

但進補不能冒進

需要給腸胃一個適應的過程

進補前要做好“引補”

簡而言之

就是在進補之前

先通過一些方法

調理好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避免出現進補不耐受的情況

從而提高進補的效果

引補應以運化脾胃、補而不峻

祛濕潤燥、滋陰益肺為原則

多以食補為宜

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重在理氣和消滯

故小寒節氣

可服用一些具有理氣消滯功效食物

如具有下氣消食、解毒生津的白蘿卜

具有消痰、運食、理氣功效的陳皮等

進補有道

溫補陽氣

小寒飲食應行“溫補”

尤其要重視“補腎防寒”

食物性味宜多溫熱少寒涼

如栗子、大棗、核桃仁

桂圓、南瓜、生薑、羊肉等

需要註意的是

冬季溫補並非越溫越好

若過量進食溫熱類食物

容易出現陽氣過盛

鬱於體內,發為內熱

對於本身為陰虛火旺體質者

在溫補之時宜適當進食清潤之品

如蘿卜、甘蔗、荸薺、蓮藕等

驅寒強身

常搓這四處

搓足心——暖腳補腎

不但可以補腎安神

對預防失眠也有很好的效果

搓腹部——保健脾胃

長期堅持這麼做

可以調理脾胃、預防便秘

搓腰部——補腎壯腰

能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

對緩解腰部酸痛、預防腰肌勞損

以及女性的痛經有很好的效果

搓頸部——暖身驅寒 

大椎穴位於頸後最突出的骨頭下方

在人體督脈線上

是陰陽經交會之處

若外出歸來全身發冷

可以試試搓揉大椎穴暖身

穴位保健

常按這兩處

氣海穴

位置:位於下腹部,臍中下1.5寸,前正中線上

功效:可以培補元氣、益腎固精。常按摩氣海穴能夠強壯體質,同時還能有效的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減少患病的可能。

操作手法: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並攏,以中指指尖對準氣海穴,腕關節做順時針旋轉,以中指下有吸附感為好,且患者感覺氣海穴處松軟舒服為度。順時針均勻點揉10分鐘,每分鐘80次,以患者感覺小腹部甚至腰部有透熱感為度。每日可操作1次。

風府穴

位置:風府穴位於後頸部,後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

功效:散風熄風、通關開竅。每日按摩2~3次風府穴,可以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

操作手法:先把頭微微向前傾,找到穴位後,用拇指指腹在風府穴上進行按壓,每次按壓1~3分鐘,以感覺到輕微酸脹疼痛為宜。

青囊小貼士

小寒“四補”

補氣:氣虛體質

氣血虛弱的主要表現是運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紅參、紅棗、白術、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可以補氣。

補血:血虛體質

其主要癥狀是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建議服食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補陰:陰虛體質

陰虛體質者的主要癥狀是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等,建議服食冬蟲夏草、白參、沙參、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

補陽:陽虛體質

陽虛體質者有手足冰涼、怕冷、腰酸等癥狀,建議服食核桃、栗子,或用韭菜、茴香等泡水或燉服均可。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