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馬鈴薯育種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期刊《細胞》上發表,這項技術將馬鈴薯的育種周期由原來的10到12年縮短至3到5年,大大提高瞭馬鈴薯育種進程,標志著我國馬鈴薯育種基礎理論和技術達到瞭世界領先水平。
這項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黃三文團隊完成,團隊通過對馬鈴薯所在的100個茄科植物的基因組比較分析,來追蹤最長8000萬年、累計十二億年的茄科植物進化痕跡,在此基礎上研究發明瞭一種新的“進化透鏡”技術,好比給育種傢裝上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及早發現阻礙馬鈴薯育種的基因組“暗礁”,也就是“有害突變”,從而避免育種“走錯路”,大大加快育種進程。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 黃三文:育種傢在選擇高產、優質等有益基因上有很多方法,但是淘汰有害基因的工具還遠遠不夠。我們通過基因組大數據,開發瞭一個可以有效鑒定有害基因的進化“透鏡”技術,給育種傢一雙“火眼金睛”,這樣在早期就能淘汰掉不好的材料,把育種效率提高50%以上。
近年來,黃三文團隊聯合國內外優勢單位發起瞭“優薯計劃”,使用雜交種子替代薯塊繁殖,將繁殖系數提高1000倍,極大降低種植成本、減少病蟲害。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傢洋:我們在國際上植物育種方面走在前面,必將為我國或世界上的糧食安全和農業經濟發展做出新的重要的貢獻。我覺得這一個重要成果不僅僅是雜交馬鈴薯領域的重大突破,也將會對其他的糧、油、果、蔬、茶的這些作物有重要的啟示和引領作用。
(總臺央視記者 梁麗娟 陳燁煒 熊偉 陳峰)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