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中到魏寨村調解一起贍養糾紛案,當事人在調解筆錄上簽字。資料圖片

守護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為一名鄉村法庭的庭長,我深愛我的傢鄉,也願意一直紮根基層,為傢鄉的百姓解決困難和問題。我的傢鄉不斷發展,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能為他們的幸福生活添一把柴、加一把火、助一把力,我感到很有價值。我願在人間煙火中,用心用情,守護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

冬日的豫南大地,田野淡黃,天空灰白,暖陽照射在曠野上,驅走清晨的微寒。還有兩個月,張保中在孟寨人民法庭就待滿20年瞭。36歲那年,他來到河南省舞陽縣人民法院孟寨法庭擔任庭長,就再也沒離開過。鄉親們說他“穿上法袍是法官,脫下法袍是農民”。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有點黝黑的皮膚和外貌,還因為他的行事作風和對待群眾的態度,讓村民覺得“他和我們差不多!”

1995年考入法院工作前,張保中是縣高中的一名語文老師。27歲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張保中看到法院的招錄公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就考入瞭法院。他先後在太尉人民法庭、辦公室、辛安人民法庭、執行局工作。工作瞭幾年後,張保中還是想去鄉村法庭,便主動提出申請。2004年,張保中來到瞭孟寨法庭。

“農村讓我感到自在。”張保中的老傢和孟寨鎮相隔十幾公裡,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熟悉農村,在鄉村法庭和農民打交道,對張保中來說是他喜歡和擅長的事。為老百姓解決瑣事、難事、煩心事,他從沒有覺得棘手,能真正幫到群眾,讓他感到“很有意義”。把天理、國法、人情融為一體,讓司法有力度更有溫度,是張保中一直以來的追求。

一定要在法庭外就把矛盾給解決瞭!

舞陽縣,地處河南省中南部,距離漯河市40多公裡。孟寨法庭位於孟寨鎮,距離舞陽縣城12公裡,驅車隻要十幾分鐘。這短短的距離,既是法庭和縣城的距離,也是農村和城市的距離。

孟寨法庭下轄孟寨鎮和馬村鄉一鄉一鎮,面積126.6平方公裡,63個行政村,136個自然村。戶籍人口8.3萬。張保中說:“年輕人能出去的都出去打工瞭,留下老人和小孩,靠種地也就勉強解決個溫飽。”

“沒有技術”——這句話被張保中和孟王村村支部書記孟留記反復提及。沒有技術,就隻能出苦力。

孟留記介紹,留在村裡的人大多數都在40歲以上,村委會想各種辦法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引進光伏發電、種植香菇大棚,為留在村裡的村民創造就業機會,也給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多一些補貼。

進孟王村的道路兩旁,房屋聚集在一起,被農田包圍著。集中居住,也意味著矛盾的多發。

“村裡許多矛盾看起來是小事,但一旦處理不好矛盾激化,會引發嚴重後果。”舞陽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王戈新說道,“鄉村是基層治理的最前沿,是社會的終端和末梢,在鄉村做好訴源治理工作,才能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現在鄉村的矛盾糾紛呈現兩種不同的特點。”張保中介紹,年輕人更多的是借貸糾紛、婚姻糾紛等,年齡大的還是傳統農業種植的土地糾紛、鄰裡糾紛等。“年輕人的糾紛比較好解決,年齡大的有些想法比較固執,不太好辦。”

新舊觀念交織,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應對。法庭如何發揮作用,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源頭?

在農村,村支書的作用很大。有些矛盾找到村部,村支書有權威,訓兩句就回去瞭,問題也解決瞭。“村支書是村裡的帶頭人,也負責維護大多數村民的利益,隻有村裡團結安定和諧,才能發展好。”在法庭工作的十幾年裡,張保中一直重視發揮村支書、村幹部的作用,“每到換屆時,我都會一直關註。如果換屆換人瞭,我就趕去村裡建立新聯系。”

19年裡,張保中慢慢和每個村支書都變得熟悉起來。如今,63個村支書都被法庭邀請作為司法聯絡員,有瞭矛盾糾紛,村支書也會及時溝通。

距離法庭幾百米的孟寨鎮司法所,也是張保中常去的地方。“今年我剛到所裡工作時,張庭長就來找我瞭。”孟寨鎮司法所副所長劉香麗是從縣裡下來的,年紀輕,張保中擔心年輕同志在鄉村的經驗不足,去村部調解復雜的矛盾時,經常喊上她一起。

農村有句話說,沒進法庭都好說,等鬧上瞭法庭,矛盾就嚴重瞭。但這句話並不代表著法庭無事可做。相反,張保中一年到頭基本都在各村跑。

“一定要在法庭外就把矛盾給解決瞭!”張保中堅持道。

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

在農村,最難解決、矛盾最尖銳的就是土地糾紛。

“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孟寨鎮邢王村原支書王明說道,涉及到土地、宅基地的糾紛,都很難解決。

2022年,張保中在法庭的調解室內掛起瞭一張孟寨法庭訴源治理形勢圖,地圖是法庭轄區的鄉鎮,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圖釘釘在重點村莊,張保中每個月會進行更換。

“綠色是平安,黃色是有點隱患,紅色是需要重點關註的。”訴源治理形勢圖上幾十個圖釘大部分都是綠色,張保中指著圖中央紅色圖釘位置的張王村說,“這個村子去年發生瞭一批土地糾紛案件,村裡還有一些類似的情況,今年我也一直在關註。”

2021年,張王村村委會與某農業合作社簽訂為期5年的合同,將村裡179戶500餘畝土地集中流轉,交由農業合作社統一經營種植,所收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價款由村委會分配給村民。其間,部分村民因為外出沒有找到打工機會,又返鄉在已流轉的土地上種地。農業合作社一紙訴狀,把村委會告上法庭。雖然打贏瞭官司,但農民種瞭莊稼的地無法收回。2022年,農業合作社又將7戶村民告上瞭法庭。

“從法律關系來看,村民不是簽訂合同的一方,農業合作社不該起訴村民,因此法庭判決駁回起訴。”但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張保中說,解決土地糾紛,既要按照法律規定,吃透黨的政策,還要符合鄉俗民約。

“沒有技術的農民離開瞭土地,生活就會出現問題,還是要優先解決民生問題。”張保中對著訴源治理形勢圖若有所思。因涉及農戶眾多,未來還可能會發生大量糾紛,張保中也在不斷思考如何解決。

日常工作中,孟寨法庭專門針對土地流轉、土地繼承等重點領域的常見問題制作瞭普法宣傳單,向農戶宣傳國傢的法律法規和土地政策。

“在農村,鄰裡間發生土地糾紛也比較常見。”孟留記提起去年村裡一起土地繼承糾紛。“我們村裡有個單身老漢,一直是他侄子贍養。老漢去世後,按照規定,土地由村組收回來,重新分配給其他三個村民。但老漢的侄子認為自己為叔叔養老送終,土地應該由自己繼承,便自己種上瞭。經村裡調解,說好第二年不要再種瞭,結果第二年老漢的侄子又種上瞭。”

村委會調不好,三個村民起訴到瞭法庭。

“一開始也很難調。”張保中回憶,“老漢的侄子態度比較抗拒,躲著不見我們。我們就一趟一趟找,每次換著角度講。”老漢的侄子提出自己出瞭喪葬費,今年的種子化肥也花瞭很多錢,村幹部和法庭一起調解,提出分得土地的三人拿出一些錢,補給老漢的侄子,今年的糧食讓老漢的侄子收瞭,明年不要再種瞭。

經調解,被告表態不種瞭,原告也提出瞭撤訴。今年麥收結束時張保中去村裡回訪,得知老漢的侄子又主動退讓瞭一步,地裡的莊稼讓原告三人收瞭,秋收莊稼三人也種上瞭。

怎麼確保調解好後雙方能守信呢?

張保中說:“村裡最看重個人信譽,調解時我勸被告,你看你的孫子孫女也到瞭成傢找對象的時候,你再不守信用,村裡傳開瞭也會影響孩子們。”

鄉村的信用體系依賴於熟人社會,張保中在辦案時,都會瞭解當事人的傢庭成員、工作和生活情況。“老百姓觀念樸素,盡管有的隻認自己的那套理,但隻要把道理講透,我想再固執的人都會轉變的。”

老百姓最想得到的是尊重

“村裡的矛盾經常是你傢豬跑到我傢瞭,我傢狗把你咬瞭,要不就是誰占瞭誰傢門口一點地,誰傢水漏到誰傢去瞭……”馬村鄉任橋村村支部書記辛少平說道,“村部工作,基本一半的精力都用來處理這些瑣事。”

矛盾雖然瑣碎,但處理不好,很容易小事變大事、民事變刑事,嚴重的還可能引發命案。

兩年前夏季的一天,下班後的張保中換瞭背心,在法庭的小菜園裡擺弄蔬菜,這時來瞭個村民騎著自行車,停在法庭門口說:“我還沒見過法庭呢,我來看看。”

張保中看村民年齡看起來和自己差不多大,便主動攀談起來。村民問他是誰,張保中說:“我是法庭的保安,整理整理菜園子。”

一開始,村民問一些種菜的事。張保中聊瞭幾句,便猜到他是有事想來法庭咨詢,便主動與他拉起瞭傢常。慢慢地,村民吐露瞭心事,因為母親去世,兄弟幾人爭起瞭傢產,最後說來說去就是兩棵果樹的事,他也不是要爭果樹,而是覺得母親偏心。

張保中引導他回想兒時兄弟幾人一起長大的苦日子,還有過去一些幸福的時光,通過不斷開導,村民也漸漸解開瞭心結。

“我看你不是保安,你是法官吧!”村民猜中瞭張保中的身份,張保中憨厚一笑。

“老百姓來法庭最想得到什麼?”

有時是想要個理兒,有時是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但張保中覺得,他們最想得到的,是尊重。

張保中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父親去縣裡辦事,“我父親沒見過多少世面,他那種膽怯給我留下瞭很深的印象。現在很多村民來法庭,也是那種怯生生的,小心翼翼、欲言又止。所以我就想辦法讓他們放松,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期望達到的目的,我便能通過法律來幫助到他們。”

對群眾,張保中總會給予無限的耐心,不管對方是喋喋不休,還是激動憤怒,張保中都不去打斷:“讓他們訴說,把委屈都說出來。如果有怨氣、怒氣,讓他們發泄出來,等平靜下來,也會因為內疚不好意思,就能聽進勸說瞭。”

“今天誰勸都不行,我都一定要離!”

12月7日,法庭庭前調解一起離婚糾紛,一傢三代人都來到瞭法庭。在圓桌調解室,張保中讓每個傢庭成員都談談想法。張保中提出讓雙方當事人分開冷靜一周,等情緒過去,再好好思考這段婚姻是否繼續,一周後再來法庭。

女方淚眼婆娑、滿腔委屈,在法庭不斷傾訴。張保中主動提出,這周會找個時間去她傢,聽她慢慢說。張保中還讓大傢記下自己的手機號,並說:“早7點到晚9點,你們有事都可以找我,如果不方便接,我過後也會回過去。”

張保中的手機裡存瞭1000多個手機號,都是當事人或者來法庭咨詢的村民。

“電話我都留著,尤其是一些經濟條件不好也沒什麼社會關系的人,我告訴他們不要怕,有事就打電話給我。”張保中說,他們很多人都是到處跑著打工掙錢,有時候花半天時間來法庭,就是為瞭送個手續或者說幾句話,但這半天就沒有收入瞭。“所以我每次都盡量提供手機號。”

尊重、耐心、平等,張保中用這些簡單又樸素的觀念,贏得瞭群眾的信任。

解決問題,既要靠審判智慧,也要靠鄉土智慧

提起庭長,孟寨法庭的法官助理張鵬舉稱贊其“睿智”。

張鵬舉2019年調入孟寨法庭,後因一直承擔駐村等工作,直到今年1月才回到法庭。法庭一年有200多件案件,一個人時,張保中依舊遊刃有餘。

張保中談到以前解決的矛盾時,都用“後來我反復勸說,給調解好瞭”這句話作為結局。但這看似簡單的勸一勸、調一調裡,有著大名堂。

一次,張鵬舉跟著張保中來到村裡調解一起農村排水引發的糾紛。

“村裡兩傢為瞭方便,把水直接從傢門口排走,結果把路盡頭另一傢的田地給淹瞭。那傢把水渠堵上,這兩傢的水直接大水漫灌,全都漫到路上來。其中一傢排放的還是後院養豬的化糞水,搞得路上惡臭不堪。”張鵬舉說當時怎麼勸都不行,說什麼道理都不聽。

“庭長說瞭一句話,一下就讓他們立刻同意不排瞭。”張鵬舉回想起來仍感到佩服不已,“庭長說,村後得瞭腦梗那個女的,走到你傢門口萬一摔瞭出事瞭,就找你負責。”

這種“小技巧”,張保中可以說“信手拈來”。

馬村鄉有一對小年輕,結婚一年後就離婚瞭,生有一個女兒,近幾年多次起訴要求提高撫養費。因媽媽帶著女兒在外地打工,爸爸也在外地打工,開庭便由姥爺和爺爺代為參加。

張保中瞭解到,姥爺跟著自己的女兒、外孫女在外地一起生活,爺爺在村裡,已經很多年沒見過孫女瞭。“一開始爺爺不願多給,擔心這錢花不到孫女身上。”

開庭前,張保中分別聯系兩位老人。他先問瞭姥爺很多孩子成長的點滴,再轉告給爺爺。爺爺聽得很專註,唯恐遺漏瞭一點細節。

張保中又想到個辦法,讓姥爺過來時帶幾張孩子的照片。

法庭上,爺爺一看到孫女的照片,一下就心軟瞭,拿著照片紅瞭眼眶,毫不猶豫地說:“自己的孫女,咋會不給?就按孩子要求的給!”

為瞭方便雙方當事人,張保中和他們說好,每年河南省居民收入支出統計公佈後,他會計算好撫養費,和爺爺聯系,姥爺也不用再跑200公裡過來打官司瞭。

盡管這意味著以後每年張保中都需要記著這事,但張保中卻說:“這對我來說並不是很復雜的問題。”

“爺爺多年沒見過孫女。”這是張保中傾聽時抓住的小細節。體會群眾心中深處的想法,打動他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是張保中的“法寶”。

在另一起提高撫養費的訴訟案中,張保中也是通過細節找到瞭解決問題的癥結。

一個外省的女孩嫁來村裡,生瞭孩子,原本和和美美,因男方母親嫌棄女方是外省人,一直不滿,各種挑剔。男方因不敢違抗母親,兩人便分開瞭。在和雙方溝通過程中,張保中發現男方在外打工,總把快遞寄到女方傢,每次返鄉時再借口取快遞約女方一起吃飯。和女方聊瞭後,也發現提高撫養費隻是女方的借口,其實她也想與男方和好。

“兩人都有感情,也都想在一起,隻是因為男方母親的阻礙。”張保中作出判斷後,主動找到瞭男方母親,勸解她:“農村傢庭不富裕,再娶個媳婦不知要花上幾倍的錢,有現成的媳婦你嫌棄,要不你回傢再仔細考慮一下……”

隔天,男女雙方手拉著手,來法庭撤訴瞭。張保中看著他們有說有笑離開的背影,也為他們感到高興。

永遠站在群眾這邊

耐心、細心以及強大的共情能力,讓張保中永遠站在群眾立場考慮問題、解決問題。除瞭性格和成長環境的影響,張保中提起一段難以忘懷的過往。

那年,張保中剛到法庭。村裡的一對老夫婦,把傢裡的獨子送去汽車修理鋪學技術。春節前,老夫婦的兒子在給一輛拉石子的卡車做保養時,意外發生瞭。

卡車司機因前一天連夜開車太累,修車時坐在車裡休息,手不小心碰到瞭操作桿,車慢慢地落下來,老夫婦的兒子被夾在瞭車廂和車架中間。

“孩子是學徒,經驗少沒想到緊急避險,就用手撐著,等救出來拉到縣醫院,人已經不行瞭……”張保中語氣凝重。

卡車司機為補貼傢用,貸款買車拉貨,老夫婦傢也同樣困難。雙方商量瞭好幾次,都未能就賠償達成一致,老夫婦起訴到法院。

“當時都臘月二十三小年瞭,我壓力非常大。判決的話得兩三個月,老夫婦的兒子還在縣醫院太平間停放著,一天幾百元。我就想,最後這筆錢無論誰來出,都負擔不起。”張保中下定決心,一定要調解。

“那天大雪紛飛,我從早上調到晚上9點。”張保中記憶猶新,“我提前查瞭類案,判的話也就是十二三萬元,被告拿不出來。後來我反復做雙方工作,讓被告3天內拿3萬元,先把人給安葬瞭,4月前再拿6萬元,一共9萬元把這事瞭瞭。”

老夫婦失去瞭獨子,沒有瞭依靠,6萬元就是養老保障。年後,張保中聯系被告,被告通過法庭轉交瞭剩下的錢。

近20年過去瞭,張保中還會時不時想起這個案子:“這件事對我觸動非常大,農村很苦,加上我自己也是農村出身,我就想我能不能多想想辦法,多出出主意,能幫助當事人一次性解決問題。”

今年8月,孟寨法庭受理瞭一起勞動糾紛案。50歲的村民劉某外出打工時突發腦梗,成瞭植物人。因為是陳舊性疾病,未認定為工傷,公司出於人道主義賠償瞭3萬元。但劉某治病先後花費瞭30萬元,於是起訴公司賠償30萬元。

張保中查瞭類案作參考,判決的話也就是5萬元左右,他還是想嘗試調解,為原告多爭取一些補償。

劉某打工的公司在深圳,張保中通過電話聯系,告訴瞭他們劉某的傢庭狀況,因為喪失瞭勞動能力,加上後續治療的支出,很可能讓這個傢庭再次返貧。公司則說自己也是小公司,如果賠償那麼多錢,公司也面臨破產的風險。

張保中又找到瞭劉某的妻子和女兒,告訴他們查到的類似案件補償金的數額,看能不能少要一些。經過反復協調,最後雙方達成瞭一致,同意補償8萬元。

“農民很難,我能幫就多幫幫。”張保中說道。

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

對鄉村的深厚感情和對群眾的悲憫之心,決定瞭張保中絕不可能利用手中的權力“吃拿卡要”。如果遇到有人給他送禮,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張保中都一概拒絕。

張保中曾經審理過一起離婚糾紛案,男方是村裡的,女方是貴州人,離婚後,孩子跟著女方在貴州生活。孩子的爺爺想見孫子,因為年齡大瞭行動不便,沒辦法前往。張保中從中協調,讓爺孫倆通上瞭電話。老人為瞭表達感謝,把傢裡種的桃子精挑細選瞭一番,送到瞭法庭。

“老人進門聊瞭會,走時我發現他在法庭大門口放瞭一袋桃子。”張保中怕當面拒絕,老人在情感上難以接受,便和保安說,老人年齡大瞭三輪車騎不快,趁他走時把桃子悄悄放在三輪車後面就行,別驚動他。

“農民種點地,真的不容易。”張保中說,不能拿群眾的一針一線。

“也有當事人不信任法庭,擔心法庭偏向另一方,跑來法庭送東西的。”張保中說,一次他審理的一起離婚案,原告跑到村裡四處散播謠言,說“我找好人瞭,張庭長這次肯定這麼判!”被告聽到瞭,擔心得很,就帶上錢和兩條煙,揣在大衣裡到法庭來瞭。

“正當我和被告‘纏鬥’的過程中,他猛地把錢塞到沙發縫裡,把煙扔桌上就跑,我一把抓住他,趕緊喊法官助理和書記員。”張保中回想起那一幕還覺得有點好笑。“後來調解過程中,按照法律,被告該享有的權利都得到瞭保障,他一看也不像是原告說的那樣,也就打消瞭錯誤的想法。”

在“講人情、講關系”的鄉土熟人社會,血緣、地緣與姻緣織成瞭一張張龐大而復雜的人際關系網。如果無法處理好熟人社會的人情世故,不能在“人情取向的鄉土邏輯”中堅守公正和原則,不僅個人聲譽受損,更會損害基層法治的權威和公信力。

紮根基層19年,張保中如何堅守自己的原則?

張鵬舉提起一個小細節:“每次庭長發覺當事人要送東西,會趕緊把我和書記員叫進去,有的當事人看人多不好意思,就作罷瞭。有的堅持送,庭長也會講清楚,當場拒絕。”

“我的辦公室對著大門,我會註意觀察當事人來有沒有帶很多東西。也和法庭的保安說好,如果當事人帶瞭大的編織袋,就在安檢時攔下來,一會走時再帶走。”張保中說。

為瞭從根源上解決,張保中剛到法庭來時就對自己立下規矩,拒絕一切飯局的邀請。“尤其是那種很久不聯系的,突然邀請我吃飯、爬山,我都很警惕,一律拒絕。”張保中說,剛來法庭時正好有一陣自己身體不好,好幾年都不喝酒、吃素食,久瞭也就沒人再喊著吃飯瞭。

紮根基層19年,張保中用每一天、每一件事,一點一滴塑造瞭自己的好口碑,也樹立瞭人民法官公道正派的好形象。再有兩年多張保中就要退休瞭。今年3月,王戈新找張保中,問他願不願意回院裡來,張保中說道:“我想在法庭幹到退休。”他早已和鄉土融為一體。正如他所追求的那樣:“當我站在人群裡,希望有人看過來時,看到的是人群,而不是我。”

手記

心懷悲憫 公道正派

在一個北方典型的鄉村裡,有這樣一位人民法庭庭長。他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工作後主動要求,又回到瞭農村。在農村,他是自在的,為群眾解決問題,更是快樂的。他從來不覺得鄉村瑣碎的矛盾煩人,不惜時間和精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專業,幫助鄉親們解決一個個難題。

張保中為何能在基層紮根近20年?

張保中說:“老百姓最想得到的是尊重。”他謙和低調,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對群眾永遠充滿耐心、細心、同理心。悠悠歲月裡,他收獲群眾的信任和尊重。

張保中說:“農民有困難,我能幫就多幫幫。”他對群眾心懷悲憫,同時又充滿智慧,善用鄉土的辦法解決鄉土的問題,既用法律條文“硬法”,也用鄉俗民約“軟法”,解開當事人的心結,把矛盾糾紛真正化解在基層。

張保中說:“不能拿群眾的一針一線。”他清正廉潔,做人做事公道正派。面對質疑,他不卑不亢,做好每一次審判、調解工作,用公正來打消群眾的疑慮。

將天理國法人情融為一體,讓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紮根基層的張保中順應鄉土,融入鄉土,最終,也成為鄉土的一部分。

來源:人民法院報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