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新 盤點2023 感悟同心

期待見證雙擁新跨越

——2023年盤點與2024年前瞻

■解放軍報記者  董強

孫德志 攝 

寫在前面

2023年,是雙擁工作值得銘記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紀念延安雙擁運動八十周年,各地雙擁創新競相湧現;2023年“最美擁軍人物”先進事跡發佈,以他們為代表的新老雙擁模范不斷走進人們視野。

2024年,將是雙擁工作的又一個重要年份。我們將迎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新一輪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暨雙擁模范單位和個人表彰在即。

盤點與前瞻,廣大軍民對新時代雙擁工作的新跨越有瞭更深切的體會。

共建跨地域

2023年7月5日,廣東省中山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兩地有關部門與駐新疆某部聯合舉辦的“城連共建”項目交接儀式,在新疆喀什舉行。一位部隊領導說:“共建項目‘科技感’很強,功能齊全,十分實用,能滿足高原地區官兵多項需求。”

無獨有偶。2023年8月,北京市西城區邀請“神仙灣”哨所12名官兵代表來到首都北京。在天安門廣場,官兵代表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向國旗莊嚴敬禮。從喀喇昆侖雪域邊關到祖國的心臟,這場跨越千裡的升旗儀式讓官兵們心潮澎湃。“能在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對於軍人來說是一件有著特別意義的事。”一位戰士說。

情系邊疆,共建國防。在全國雙擁辦和軍隊群工部門統一安排部署下,“城連共建”作為新時代雙擁工作的一項創新實踐,已有數批近百個軍地單位結成共建對子,旨在促進城市和部隊之間的緊密聯系、共同發展。

盤點2023年,伴隨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傢實力提升,雙擁工作呈現出跨地域共建的新趨勢。

1月1日,迎著新年的第一縷陽光,山東省濟南市舜玉小學師生代表在校園裡升起五星紅旗。同一時刻,在駐黑龍江邊防某部營區,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軍地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同升一面旗”,引發許多網友的關註與點贊。

這是全國雙擁辦組織開展的“情系邊海防官兵”春節專項慰問活動中的一個場景。今年是這一專項慰問活動開展的第3年,上海、江蘇、貴州等18個省(市)167個城(縣)積極參與,大江南北呈現新時代“支前”新景觀。

聽聞遠方有你,動身跋涉千裡。跨越千山萬水,打破地域界限,跨地域共建是軍民之間發自肺腑的相互牽掛和雙向奔赴。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城連共建”、春節專項慰問活動隻是生動縮影,新時代雙擁的嶄新畫卷由廣大軍民在廣袤大地攜手描繪。

又見軍醫送健康。遊東霖 攝

聯動跨行業

空軍駐廣西某部圖書館電子屏上滾動顯示著專區使用、電子閱讀、新增資源等內容,異地可實現網上音視頻交互。“看似一地,實則聯通‘三地四傢’。”2023年金秋時節,該部工作人員點擊鼠標,彈出4個共建單位的在線畫面,向實地探訪的軍地人員介紹。

走進天南地北座座軍營,練兵場外,一臺臺“汽車圖書館”“國圖流通車專線”引人註目。圖書陳列按專業設立板塊,基礎閱讀、關聯閱讀、延伸閱讀一應俱全。置身車內,儼然進入瞭一個微型圖書館。“助力強軍興軍,我們責無旁貸,可單靠一傢無法完成這項擁軍工程,電力、交通、基建等行業聯動,讓我們心想事成。”國傢圖書館有關領導介紹。

行業擁軍之所以能夠聯動聚合,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各領域擁軍舉措環環相扣、紮實有效。

2023年11月6日,國傢電網江蘇電力共產黨員服務隊來到位於江蘇省灌雲縣的開山島,幫守島民兵排查用電隱患。統計顯示,自從智能微電網和海水淡化系統投入運行以來,服務隊已累計開展312次運維保障工作,參與完成島上重大活動保電800餘次。

2023年11月23日,交通運輸部、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發佈公告,延長道路客運領域軍人依法優先出行權益的有效期。

遠不止這些。放眼全國,國有企業積極主動參與,行業擁軍“領頭雁”作用更加突出;交通運輸領域“軍人依法優先”帶動行業擁軍遍地開花,金融系統“擁軍貸”、電力系統“擁軍電”、農業系統“擁軍菜籃子”、水利系統“凈水擁軍”等項目,持續升級,相繼發力。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一些“老雙擁”結合雙擁工作實際,在學習座談中表示,展望2024年,新質生產力助力新時代雙擁工作創新發展必將成為一種新氣象,行業聯動將更加密切頻繁。

軍民共商鄉村振興。孫德志 攝

協同跨軍地

2023年10月,由中國科協科技創新部等單位發起、以“科創中國”防災減災協同創新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在西藏拉薩市舉辦。軍地100餘位代表共同把脈西藏防災減災救災等應急工作,合力夯實強邊基礎。

3年前,西藏自治區黨委召開常委會議,專門研究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參加應急救援行動對接辦法。這幾年,軍地抓住“數字西藏”“智慧西藏”建設的寶貴機遇,將部隊有關系統與公安天網、地震臺網、氣象、交通等實時數據模塊對接,軍地同步感知災情,助力搶險救災快速響應。“大協同,都受益。”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振波說。

不隻是西藏,不僅是應急救援。伴隨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傢戰略體系和能力的廣泛實踐,軍政軍民團結大好局面日益鞏固發展,軍地協同力度在全國各地不斷加強。

在福建,軍地把國防教育工作“捆”在一起抓、“聯”在一起建,實現同頻共振、同步發展。2023年7月中旬,福建省大學生軍事技能比武活動中,來自全省67所高校的500餘名師生展開瞭為期3天的激烈角逐。

在山東,全省統一設立省、市、縣三級擁軍支前軍地協調小組,從機關到基層、從軍隊到地方、從幹部到群眾,形成協同聯動的擁軍支前網。“部隊需求延伸到哪裡,擁軍支前工作就拓展到哪裡。”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雙擁處處長張同華說。

在黑龍江,軍地開展國防動員行動示范演練,運輸車、重型拖車、車輛搶修裝備、救護車、應急電源車等悉數登場。“軍地協同機制總體順暢,但角色定位不明確、職權邊界不清晰等問題有待逐一梳理,盡快改進。”總結復盤時,大慶市國防動員委員會領導表示。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雙擁工作舞臺廣闊,大有可為。

盤點2023年,在雙擁工作的成績和經驗面前,我們自豪而不自滿。

前瞻2024年,面對雙擁工作的考驗和挑戰,我們自信而又自強。

抗洪一線,子弟兵背起受災群眾。梁承傑 攝

軍愛民

一片粽葉承載深情

■全國擁政愛民模范  楊凱

11月20日,我如今的駐地——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正式開通“擁軍公交線路”。坐在“擁軍公交”上,我感到軍民之間割舍不斷的魚水深情,從我曾經“奮戰”過的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湖南省桑植縣,延續到美麗的侗鄉芷江。

2012年底,我作為湖南省軍區機關駐桑植縣扶貧工作隊隊員,來到位於湘西北武陵山腹地的深度貧困縣桑植。經過對當地資源的研究,我們工作隊建設起粽葉產業園,還協調地方在海拔1300多米的大山裡修築瞭一條硬化路,貨車可以直接開到產業園門口。村民們將我們修築的通山路、臨崖橋命名為“愛民路”和“八一橋”。硬化路修到紅軍村,野生粽葉變“金葉”,紅軍村成瞭遠近聞名的“粽葉第一村”。2020年,我被表彰為全國擁政愛民模范。

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責任。2021年5月,新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從我手中接過接力棒。2023年,省軍區機關鄉村振興幫扶村小埠頭村和紅軍村積極開發紅色教育資源,開展“紅軍後代講黨課”“綠色鄉村行”等活動。如今,紅色旅遊、粽葉產業、特色種植養殖、優質山泉水開發等產業齊頭並進,省軍區機關在老區桑植的幫扶村找準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穩步推進鄉村振興之間的契合點。

前些日子我再回紅軍村時,村裡又變瞭模樣——一排排整齊的太陽能路燈,伴著水泥公路在雲霧繚繞的山間蜿蜒。鄉親們的庭院幹凈整潔,醃魚臘肉高懸梁上,小小村落呈現一片田園好風光。

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我仍堅守為民初心。去年,我調任芷江縣人武部政委,積極推進芷江軍民共建活動,為駐地鄉村振興尋找新的產業發展路徑,積極推動粽葉產業成為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動力。

脫貧攻堅,一片片粽葉讓村子富起來;鄉村振興,一片片粽葉讓村子美起來。從參與脫貧攻堅,到助力鄉村振興,我越來越強烈地感到:對國防動員系統的戰友們而言,真正發揮好雙擁工作的橋梁紐帶作用,就應該撲下身子到一線,在尋找發展路子、解決具體困難中拿出切實管用的辦法,把愛民舉措落實到行動中。

駐訓途中,群眾熱情慰問官兵。傅傢德 攝

民擁軍

一次拜謁改變人生

■全國“最美擁軍人物”  孫嘉懌

11月23日,第十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迎接儀式在遼寧省沈陽市舉行。我陪同幾位來自各地的志願軍烈士傢屬,一起迎接英雄回傢。儀式後,我和沈陽的志願者夥伴們親手包瞭餃子,去烈士陵園告慰闊別祖國70多年的先烈們。

我與烈士們的“緣分”,起源於2010年。那年我去雲南旅遊,第一次走進烈士陵園拜謁,當地老人講述的故事讓我覺得自己離烈士們並不遙遠。他們也是一群年輕人,為瞭保衛祖國,他們的青春永遠定格。

從雲南回來後,我開始留意各地的烈士陵園,常去給烈士們掃墓。仔細辨認墓碑上零散的信息,我發現很多烈士都不是本地人。

“他們的親人知道他們在哪裡長眠嗎?”從那時起,我每拜謁一座烈士陵園,就把陵園信息記錄在網站上,希望烈士親屬能夠找到烈士的安葬地。

隨著拜謁的烈士陵園越來越多,我身邊聚集瞭許多同樣關註烈士的青年人。2017年2月,一位志願軍烈士傢屬聯系到我,他告訴我,他曾去朝鮮找尋犧牲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親人,但很遺憾沒能找到。不過他在朝鮮拍攝到幾個志願軍烈士陵園安葬烈士的信息,希望能幫助烈士們“回傢”。看到他拍攝的志願軍烈士陵園的照片和視頻後,我哭瞭。墻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我們長眠在異國他鄉的先輩啊!以此為契機,我在網上發起瞭“我為烈士來尋親”公益項目。

一路走來,團隊從我一個人到26人,再到現在的423人,我們把犧牲在革命戰爭和和平建設時期的烈士,還有那些散葬在各地野戰醫院墓地的因戰因公犧牲軍人都納入幫助尋親的范圍。這些年,經過我們的不斷努力,團隊累計為1300多位烈士找到親屬,僅2023年我們就為160位烈士找到親屬。8月,我獲評全國“最美擁軍人物”。這是對我們團隊的鼓勵,也是我的一個新起點。

“我為烈士來尋親”公益項目,既是幫助烈士傢屬完成心願,也讓英雄的名字和故事被更多年輕人知曉。2024年,我和團隊計劃組建一支“00後”宣講團,讓更多人瞭解烈士的故事。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