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22日)11時27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之後,白晝將一天比一天長,所以民間也說“吃罷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設立的,起源於春秋時期。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晝達到最短。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冬至北方多數人有吃水餃的習俗,南方人多數人有吃甜食的習俗。

河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梁勇:中國古代冬至既是節氣,也是節日,民間一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北方,尤其在河北,冬至全傢團團圓圓吃餃子是一個最普遍的民俗,也叫“消寒”。

河北邢臺有一傢近百年的老字號清真餃子館。冬至來臨,顧客絡繹不絕,人們每年都會在冬至這天攜傢帶口地到這傢餃子館吃上一頓。傢人們團團圍坐,期待著以後的日子平安喜樂。

邢臺市民 牛軍志:祖祖輩輩都教,過冬至吃餃兒,不凍手,不凍耳朵,傢裡人團團圓圓能坐一塊兒過個節,挺好的,是吧。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民間“九九歌”形象地記錄瞭冬至到來年春分的物候變化:“ー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花開,八九燕來,九九加ー九耕牛遍地走。”

悠久的文化習俗——九九消寒圖

冬至之日,我們進入瞭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也就是第一個“九”,如此經過“九九”,也快到第二年的春分瞭,那時候天氣轉暖,萬物漸漸復蘇。

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的宮中雜檔中有一幅《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且須成完整語句,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 高建平:我們館藏的《九九消寒圖》多種多樣,皇宮裡以填圖《九九消寒圖》為主要消遣,很有文化氣息。

像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這幅葫蘆形狀的消寒圖,內容是中國歷史。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 高建平:這是1923年的一個消寒圖。從圖上看,這一年是個暖冬,整個數九天氣裡,晴天比較多,冬天隻下瞭三場雪。

為瞭再現《九九消寒圖》畫九的場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還原瞭圖畫形式,讓人們感受“畫九”的獨特魅力。

餃子 過冬至 數九消寒體驗民俗

傳統上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北方,吃餃子是冬至的“標配”。今天還是數九開始的第一天,接下來,我們一起到河南南陽和河北的武強,一起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12月21日,在南陽市區溫涼河畔的醫聖祠,一年一度的冬至仲景嬌耳節正在舉行。活動現場,當地一傢賣餃子的企業擺瞭十幾口鍋,一邊是大傢忙碌著現場包餃子,一邊是不斷地往熱氣騰騰的鍋裡下餃子。活動從上午9:30開始,前來品嘗餃子的群眾絡繹不絕。

在這裡,遊客不但可以品餃子、喝中藥茶飲,還可以瞭解醫聖張仲景和嬌耳傳說的故事,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冬至,也是寒冬數九天的開始。在中國北方的傳統民俗中,人們認為,冬季最冷的天數有九個九天,共計八十一天,度過八十一天之後就可以告別寒冷,開始春耕生產瞭,也因此誕生瞭數九的歌謠和用來計數一年中最冷天數的《九九消寒圖》。在河北武強縣的年畫博物館,就保存有不同形式的《九九消寒圖》。冬至來臨,當地一些幼兒園和學校也會組織孩子們來博物館瞭解冬至和數九的傳統文化。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