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指揮信息系統智能化趨勢

  ■劉 奎 姚 池

  引言

  指揮信息系統是現代作戰體系的“擬人化大腦和神經”,指揮信息系統的智能化是打贏未來智能化戰爭的重要支撐。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進步,以及武器裝備和作戰力量的變革,指揮信息系統呈現出作戰決策自主化、網絡接入泛在化、信息服務雲端化、體系運行生態化的智能化趨勢。

  智能決策,有限自主

  指揮信息系統本應是輔助決策系統,但現有指揮信息系統更多是輔助作業系統或輔助管理系統,在形成作戰方案、制訂行動計劃等指揮活動上,指揮信息系統並不能很好地輔助人,更不能代替人。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突破,指揮信息系統自主、半自主決策將成為現實,主要有三種方式。

  任務規劃式決策。依據戰場態勢,基於作戰任務,運用系統對作戰行動進行規劃設計,解決諸如作戰目標匹配、作戰力量配置、機動路線生成、攻擊方法確定等。盡管當前的任務規劃,在解決更加宏觀、更加通用的聯合作戰行動規劃上還無能為力,但在平臺級、分隊級已顯現出巨大優勢和前景,且已能解決不同軍兵種異構武器平臺間的聯合行動規劃。如外軍的聯合任務規劃系統,主要用於各軍兵種多型戰鬥機、無人機、預警機、加油機、直升機等進行協同任務規劃。

  仿真模擬式決策。運用仿真模擬技術對作戰方案進行模擬推演、優化選擇,是智能決策的重要方向。現代仿真模擬技術的進步,使得戰場環境、作戰行動、交戰過程等可以在虛擬空間逼真再現,從而讓作戰方案分析評估的可信度越來越高。現代數字孿生技術的發展,則直接催生瞭戰場平行超前仿真,通過對作戰實施階段臨機方案的動態模擬推演,可以給軍事主體超前提供一段時間內作戰行動的預先實踐情況。這樣,指揮人員就可以實時前瞻未來戰場態勢的變化,先知先覺、占得先手。

  虛實聯動式決策。計算機仿真模擬系統,說到底還是事後評估型兵棋系統,而要使系統能夠直接向人提供可供選擇的決策方案,就得想辦法把評估型兵棋升級為決策型兵棋。以“阿爾法狗”為代表的現代智能下棋系統,已具備瞭宏觀棋局評估和微觀落子能力,可以針對不同盤面評估棋局輸贏概率,並根據當前盤面找到下一步最佳落子位置,這為決策型兵棋開發提供瞭思路。利用宏觀棋局評估能力,可以針對敵情自動生成作戰力量整體部署;利用微觀落子能力,可以決定敵我對抗的每一步怎麼走。決策型兵棋中形成的方案,可以及時傳導映射到現實空間,指揮員每打一仗、每走一步,兵棋都能提供參考,實現瞭真正意義上的輔助決策、自主決策。

  智能網絡,泛在互聯

  指揮信息系統之所以能夠將戰場各要素連接為有機整體,關鍵在信息,基礎在網絡。隨著衛星通信、移動寬帶、物聯網、腦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未來戰場信息網絡對於人、裝、物、彈甚至是大腦,都將是無所不包、無處不有的廣泛存在。

  隨遇接入的骨幹網。為滿足全域作戰要求,需要構建起能滿足各種信息終端隨遇接入的骨幹信息網絡,確保在全域甚至是全球的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作戰要素都能隨時隨地進入信息網絡,融入作戰大體系。一些發達國傢軍隊主要采取以下做法:依托互聯網開通軍事關鍵業務網;依托寬帶通信衛星,構建覆蓋重點地域的軍用寬帶衛星通信網,延伸和拓展軍事互聯網業務;運用移動寬帶技術,打造移動寬帶基站網,為戰場各種應用網絡進入骨幹網提供入口。

  萬物互聯的物聯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突破瞭機聯網限制,使得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物資器材、軍需彈藥等都可以進入戰場信息網絡。這就能為指揮人員實時提供各種武器裝備的技術運行狀況、物資彈藥的存儲消耗情況,從而實現集約精確保障。除瞭裝備、物資、彈藥以外,軍事人員也可以借助手環、電子標簽等手段,做到實時在線,從而可以對各類人員的身體狀況、行為活動、傷情病情進行監測采集,實現人員精確管理、衛勤精確保障。

  腦機一體的腦聯網。腦機互聯技術,使入網對象突破瞭客觀物質世界限制,將主觀意識世界納入虛擬網絡空間,物聯網升級為腦聯網。人腦加入虛擬網絡空間,將極大推動機腦智能提升,在人智與機智的相互激蕩、互補增效中,實現人機混合增強智能。當前,腦聯網尚處於試驗狀態,以“社交網絡”形式將人智引入虛擬空間成為一種現實選擇。在網絡技術支撐下,指揮人員通過相互聯系、互動交流形成“軍事社交網絡”,與信息網絡既相互平行又相互滲透,實現瞭“群體智能”與“機器智能”的互補增智。

  智能服務,雲端聚合

  雲計算的出現,突破瞭傳統系統架構模式,“雲+端”成為信息系統主流架構,即把網上分散的許許多多“信息水滴”集成為一個“信息池”,統一為終端提供信息服務。邊緣計算的興起,出現瞭更加靈活的邊緣雲,由中心雲、邊緣雲組成的“雲+邊+端”架構,能更好地滿足超大型網絡信息系統的需求。

  虛擬資源上雲,聚合信息。運用雲計算技術,把分佈於全網的數據資源、軟件資源、模型資源、存儲資源、計算資源,以及信道、地址、參數等網絡資源,虛擬集成、集中管理、統一調配,按需為各類即插即用入網終端提供服務,大大簡化瞭終端配置,提高瞭系統穩定性,提升瞭資源利用率。

  雲端信息挖掘,聚合知識。虛擬資源上雲,各類數據信息集成為大數據,形成瞭共享優勢、體量優勢,為多源數據信息比對關聯、融合處理、深度挖掘提供瞭對象。未來指揮信息系統,可以從海量信息中提煉、濃縮、抽取、挖掘知識,指揮人員面對的不再是冗餘繁雜的海量信息,而是事物的特點、規律、原因、目的等深層次知識。這樣一來,面向信息提供粗放服務的系統,便升級為面向知識提供精細服務的系統。

  人力資源雲聯,聚合智能。智能化時代,上雲的不僅是虛擬資源,也包括人力資源。基於網絡,將各領域專傢整合形成專傢資源池,在雲端以遠程會診的形式,為信息終端提供形勢研判、決策咨詢、技術支撐等服務,信息終端並不需要知道專傢是誰、來自哪裡,就能獲得超越普通個體智能的尖端群體智能服務。

  智能體系,生態演化

  從要素組成看,指揮信息系統從C2、C3I、C4I、C4ISR發展到C4KISR;從網絡架構看,從單機互聯、局域互聯、廣域互聯發展到全域互聯;從系統形態看,從機聯網發展到物聯網。隨著入網要素不斷增多、功能不斷拓展、層級不斷增加,現在的指揮信息系統已今非昔比,逐漸演化為包羅萬象的網絡信息體系。

  系統成為網絡生態。現代指揮信息系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軟件,也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網絡系統,而是囊括瞭基礎設施、網絡、算法、數據等在內的生態系統,就像自然與社會生態一樣。在網絡生態系統中,大系統下包含子系統,子系統下包含二級子系統,各子系統間互聯互通、互相協作,湧現出各種各樣的功能,能滿足無限豐富的應用需求。網絡生態系統並不追求完全消除子系統間的“煙囪”,反而正是這種差異性和多樣性,才能確保網絡生態功能行為的豐富性和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系統能夠不斷演化。通常,系統在安裝部署完成後,其結構組成、運行模式以及各項功能就基本固化瞭。如果要改變功能,就需要重新安裝部署,甚至重新設計開發。未來以網絡生態形式存在的指揮信息系統,隨著環境的改變、技術的發展、應用經驗的累積,可以實現自主升級。系統具備環境自適應性,各子系統間相互刺激競爭、主動適應,不斷調整原有功能、進化出新功能;系統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不斷積累樣本數據,豐富學習經驗,擴展系統智能;人作為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能夠在人機交互中,實現智能的共生共長。

  系統可以自我修復。統計學上有一個小概率事件原理,在一次試驗中小概率事件幾乎不可能發生,但大量重復試驗則必然發生。在“物種”多樣性的網絡生態中,總是存在著一些病毒、木馬、漏洞,以及軟硬件設計制造上的缺陷等,盡管每一個要素出錯的概率很小,但大量要素疊加累積就會使小概率錯誤演變為“黑天鵝”。面對這種情況,網絡生態具有自我修復能力,利用智能化主動防禦系統,可以分析、查找、探測,甚至預判系統的病毒與缺陷,有針對性地建立起立體防禦屏障。當部分節點發生故障或失效,系統就像自然或社會生態一樣,通過節點替代、局部重構、要素重組、軟件升級、硬件替換、啟用備份、系統重啟等方式,進行自我修復。隨著病毒與缺陷的不斷變異、更替,系統的網絡免疫和彈性適變能力也會在相互較量、自主學習中完成優化和升級。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