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在北京迎來今冬第一場瑞雪之際,由中國文聯、中國劇協主辦的慶祝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創辦40周年研討會在京舉辦。“梅花獎”的主辦方、評委、獲獎者代表等齊聚一堂,共同回顧暢談“梅花獎”在我國戲劇表演領域裡的重大貢獻和在推進我國戲劇藝術繁榮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梅花獎”今後的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國內聯絡部主任謝力出席研討會並講話。中國劇協名譽主席、京劇表演藝術傢尚長榮,中國劇協主席、話劇表演藝術傢濮存昕,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劇協副主席陳彥,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副司長黃小駒,中國劇協顧問、京劇表演藝術傢劉長瑜,中國劇協副主席沈鐵梅、李樹建、韓再芬,以及李政成、曾小敏、單雯、王麗達、塗松巖、薑志濤等梅花獎獲得者、梅花獎評委代表出席會議並發言。研討會由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湧泉主持。

合影

謝力在講話中指出,40年來,“梅花獎”已成為我國戲劇領域最有特色、最富魅力、最具權威、最受矚目的標志性文藝大獎。她代表中國文聯黨組對梅花獎獲得者提出瞭四點希望:堅定文化自信,肩負起賡續中華文脈的使命擔當,傳遞好戲劇事業生生不息的接力棒;堅守人民立場,以深厚的人民情懷和守正創新的精神不斷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堅持踐行德藝雙馨,發揮示范引領的作用,著力打造健康有序、山清水秀的戲劇生態;堅持開放包容,講好中國故事,在世界戲劇舞臺上彰顯中國戲劇的獨特價值與魅力。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國內聯絡部主任謝力

中國劇協名譽主席、京劇表演藝術傢尚長榮

中國劇協主席、話劇表演藝術傢濮存昕

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劇協副主席陳彥

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湧泉

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副司長黃小駒

中國劇協顧問、京劇表演藝術傢劉長瑜

中國劇協副主席、川劇表演藝術傢沈鐵梅

中國劇協副主席、豫劇表演藝術傢李樹建

中國劇協副主席、黃梅戲表演藝術傢韓再芬

研討會現場展示瞭尚長榮、濮存昕為慶祝“梅花獎”創辦40周年所作的題詞。

尚長榮、濮存昕為中國戲劇梅花獎創辦40周年題詞

中國劇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一級巡視員傅亦軒,中國劇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薛長緒、王春梅,中國文聯戲劇藝術中心主任李小青,以及各地劇協負責人、戲劇界青年學子、新聞媒體等約200人參加會議。

研討會現場

薑志濤 李政成

曾小敏單雯

王麗達塗松巖

“梅花精神”薪火相傳

京劇表演藝術傢尚長榮回顧瞭自己與“梅花獎”的緣分:“我有幸3次獲得瞭‘梅花獎’,這是我舞臺生涯中莫大的榮幸和激勵,通過‘梅花獎’以及梅花獎藝術團,我不僅走遍瞭神州大地,還出國到歐美、澳大利亞等地演出,讓更多的外國朋友瞭解瞭我們中國,認知我們中國。”他說:“40年人不惑,但對於獎項來說,還很年輕。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我們更要始終保持著敬畏之心,以自信自強自立的姿態鍛造梅花精神,挖掘更多的‘梅花’,呵護更多的‘梅花’成長。”尚長榮希望戲劇人修煉內功,回歸本心,讓這朵梅花更純粹、更自由地綻放。

回顧“梅花獎”的發展歷程,話劇表演藝術傢濮存昕十分感慨:“梅花獎一路芬芳,見證瞭中國戲劇事業的發展,推動瞭中國戲劇表演藝術人才的茁壯成長,薪火相傳。梅花獎是獨秀群芳雪中香。舞臺上的精彩,源自臺上、臺下、幕後,那些酷暑嚴寒的苦幹和付出。梅花獎雖是演員的獎項,但實際上褒獎的是一個中國戲劇表演藝術傢背後的創作團隊,是臺前幕後整個劇團的集體榮耀。梅花獎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文藝繁榮發展的一面旗幟,是中國戲劇繁榮發展的一座燈塔。以梅花獎演員為代表的戲劇工作者,在戲劇舞臺上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演繹著一個個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講述著精彩紛呈的中國故事。”

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劇協副主席陳彥在講話中指出,演員是復活歷史、表現現實最直接而有力的生命媒介,因為有瞭演員這面鏡子,而讓我們懂得瞭更多有關精神生命樣貌修復與自我完善,以及與他者、社會、現實相適配的道理。梅花獎演員不僅是一種行業標識,更是已經點亮在老百姓心中的表演藝術的最高火光。梅花獎40年的風雨兼程,讓我們看到瞭表演藝術傢的鍥而不舍、孜孜以求;也看到瞭所有呵護者、托舉者的甘當人梯、無私奉獻;更讓我們看到一種與人民接通瞭意願與情感的事業,所必然釋放出的持久溫度與力量。

在梅花獎的歷史中,有無數前輩戲劇傢為藝術的薪火相傳辛勤耕耘。京劇表演藝術傢劉長瑜說:“我是首屆梅花獎獲得者,劇協不僅給瞭我榮譽,也培養瞭我,我特別感恩。我一定要回報,把我的生命價值獻給戲曲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梅花獎”是戲劇人的燈塔,也是精神傢園

如今,一大批“梅花獎”獲得者已成為各劇種的領軍人物和中堅力量,為劇種的傳承發展作出瞭重要貢獻。40年間,梅花獎評出的726位表演藝術傢已成為飛速發展的時代進程中堅守藝術理想、肩負文化使命,推動戲劇藝術守正創新、繁榮發展的中流砥柱。

中國劇協副主席、二度梅花獎獲得者韓再芬表示:“感謝‘梅花獎’這座戲劇人的燈塔,每個院團有一個獲‘梅花獎’的演員後,院團的機遇就多瞭很多。‘用作品說話,用人品做事’,是我以及我們劇團對‘梅花獎’的態度,也是我們爭奪‘梅花獎’堅守的原則。”

中國劇協副主席、二度梅花獎獲得者李樹建說:“在基層和地方院團,榮獲一個‘梅花獎’,可以救活一個劇團,甚至可以救活一個劇種。今後,我一定不負厚望,力爭做一個胸中有大義、心裡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的豫劇人。”

中國劇協副主席、梅花大獎獲得者沈鐵梅充滿深情地說:“我是時代與機遇成就的幸運兒,特別感謝中國劇協在40年前遵循藝術的發展規律,尊重戲劇是角兒的藝術,設置瞭這個獎項,為中國戲劇培養瞭無數名傢,通過名傢的傳承,弘揚瞭中國戲劇源遠流長的虛實相生、功法嚴謹、流派紛呈、推陳出新的美學精神。”

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教授王麗達認為,“梅花獎”讓戲劇人擁有瞭自己的傢園,擁有瞭奮鬥的力量和發展的方向。我們要為弘揚中華戲劇事業砥礪前行。

話劇演員、“梅花獎”獲得者塗松巖對獎項的設立給予瞭高度評價。他認為,“梅花獎”極大地激勵瞭廣大戲劇表演者的創作熱情,“梅花獎”的評選代表著我國戲劇藝術的最高水準和最前沿的審美趨勢。“梅花獎”的推廣也極大地提升瞭我國戲劇藝術的國際影響力。

“梅花獎”賦予戲劇人的時代重任

黃小駒代表文旅部藝術司發表瞭致賀詞,“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梅花的品格也是戲劇人的品格。‘梅花獎’創辦40年來,戲劇工作者傲雪凌霜、迎風綻放,上下求索、砥礪前行,堅定瞭堅守民族文化之根、傳承傳統文化之魂的文化立場,鍛造瞭戲劇人海納百川、兼收並蓄、屹立於世界戲劇之林的文化自信。”

40年來,“梅花獎”註重發現優秀戲劇人才、助力青年演員成長,許多基層一線戲劇演員由此帶動院團發展,成為地方戲劇院團的管理者、地方戲劇文化的代表和每個劇種的領軍人物。

在談到梅花獎演員肩負的時代重任時,“梅花獎”獲得者李政成、單雯和曾小敏紛紛表示,在新時代,“梅花獎”賦予瞭我們更大的責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每一位“梅花獎”獲得者需要自覺承擔的責任。“梅花獎”演員要在“梅花獎精神”的感召下,始終堅持德藝雙修,堅持守正創新,薪火相傳,要守住戲曲這一方舞臺,用自己的努力回饋每一份信任和喜愛,應該主動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要讓更多的觀眾看到戲曲之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獲獎從來都不是終結,而是藝術上的再出發。

親歷、見證瞭“梅花獎”的創辦和發展的創始單位、《中國戲劇》雜志原主編薑志濤深情回顧瞭創辦“梅花獎”時的艱辛歷程。他說:“創辦‘梅花獎’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過程,特別是初期階段遇到瞭諸多困難。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專傢、老藝術傢、老領導等為梅花獎的創辦發展嘔心瀝血,才有瞭如今‘梅花獎’的累累碩果。”

在聽取大傢的發言後,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湧泉進一步指出:“戲劇藝術承載著民族文化之根,以綿延上千年的東方審美意趣,構築著中國人的精神傢園。40年來,‘梅花獎’傳承中華文脈,推動出人出戲、服務社會大眾、書寫時代華章,取得瞭令人矚目的成就。我們要不斷分析研究當前戲劇藝術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新問題,不斷改進提高‘梅花獎’評獎工作水平,將‘梅花獎’越辦越好。”

“梅花獎”既是榮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40年是一個新的起點。獲獎演員紛紛表示,今後要創作出更多激勵人心、弘揚正能量、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戲劇作品,做一名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文藝工作者,團結更多熱愛戲劇的人,為繁榮當代戲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