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至15日,“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日”全國活動月暨中青科協成立30周年主題活動在江蘇南京舉辦。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全國青聯主席徐曉,江蘇省委副書記、省委組織部部長沈瑩出席會議並致辭。開幕式由第六屆中青科協會長,東南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吳剛主持。
徐曉在致辭中指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長發展與民族的命運、國傢的前途緊密相連。希望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希望青科協廣泛凝聚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強國建設中挺膺擔當;要求共青團、青聯組織持續深化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動,加強青年人才培養,助力科技強國建設。
沈瑩代表江蘇省委對主題活動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她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科技創新寄予厚望,要求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在科技創新上取得新突破,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永葆“科技強國、奮鬥有我”的志氣,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時代洪流,勇攀科技高峰。
中國科學院原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一、二、三屆中青科協會長白春禮在致辭中回顧瞭中青科協自成立以來,圍繞國傢發展大局開展的中國青年科技創業獎、博士服務團、海外學人回國創業周等重點品牌工作項目,希望中青科協繼續履行為黨團結凝聚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職責使命,引領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第五屆中青科協會長潘建偉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努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占制高點,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責無旁貸,要以青年之力當歷史之力,甘做冷板凳,勇闖無人區,敢搶制高點,努力取得更多創新成果,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出絢麗之花。
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一屆中青科協會員樊代明作主旨分享。他圍繞整合醫學和人體自然力,發表瞭對醫學發展趨勢的看法,他認為中國正在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努力到2035年形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連續協同、運行高效、富有韌性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少先隊員為白春禮、賁德、樊代明、黃衛、黃和、馮長根、李建保、邢衛紅、程基偉、胥偉華等歷屆中青科協會長、理事、院士代表和傑出會員禮獻榮譽會員勛章。
在“科技之光青年講堂”環節,三位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國傢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中青科協第六屆理事張魯川,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李川,第二屆鐘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魏嘉,分別圍繞攻克世界科技前沿難題、服務國傢重大需求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主題演講。
活動期間,中青科協江蘇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落戶南京市玄武區。中心將圍繞數據要素、生物醫藥、綠色低碳等產業需求,聯通科研、中試、產業化等環節,在未來建設全要素成果轉化平臺,吸引青年人才領銜的科技項目落地轉化,促成青年科技工作者落戶玄武。
本次活動還啟動“青年科學傢百城行”。“青年科學傢百城行”將組織青年科技工作者,通過資政建言、揭榜掛帥、提案建議、成果轉化等途徑,形成推動城市青年科技創發展的系列成果,推動區域青年科技創新創業環境優化升級,搭建起青年科學傢以科創之力服務科技自立自強的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進一步增強中青科協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貢獻度。
在活動中,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同臺對話。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專傢賁德,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長、“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葉聰,紫金山實驗室毫米波芯片青年研究團隊,分別講述艱苦奮鬥、創新奮鬥、接力奮鬥的故事,傳承科技報國的赤誠情懷。
活動最後,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登臺宣讀《致全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倡議書》,共同發出“科技強國 奮鬥有我”的“玄武倡議”。
本次主題活動期間,中青科協會員代表、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在東南大學分領域參加6場中青科協2023年學術年會,並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南京玄武人才港參觀調研。
在東南大學參加分領域學術年會
在南京市玄武區參訪調研
今年是中青科協成立30周年。本次“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日”全國活動月暨中青科協成立30周年主題活動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江蘇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激勵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矢志奮鬥、科技報國。當前,江蘇共青團正不斷提升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重點實施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動,組織開展“愛國 團結 奮鬥”主題分享、青年科技人才沙龍、青年科技成果直通車、青年科學傢進校園等工作項目,努力為江蘇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匯聚更多青春智慧力量。
團中央、全國青聯、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等有關部委、單位負責同志、院士代表出席會議。歷屆中青科協會員代表等300人現場參加活動。
來源:微信公眾號“全國青聯”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