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傢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指導下,光明網策劃推出《國傢公園守護者》系列融媒體報道。系列報道於12月15日起正式上線並將陸續推出,敬請關註。

大山深處的桐木村,茶樹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陽光透過雲層灑在山巔,將茶園映得寧靜祥和、恬靜怡人。桐木村地處武夷山國傢公園核心區內,這裡是世界紅茶發源地,世界聞名的“正山小種”正源自於此。

羅輝檢查自傢茶山(光明網記者 李航 攝)

雨後初霽,茶農羅輝走在自傢的茶山上,仔細觀察著每棵茶樹的長勢。羅輝傢世代以種茶為生,到他這裡已是第五代。

“我們傢種的就是桐木關的正山小種,國傢公園范圍內沒有污染,很適合這種茶樹的生長。每年我們能采5000-6000斤茶青,收入能有幾十萬。國傢公園成立後,我們的茶葉種植面積沒有受到影響,相反因為保護力度加大,生態環境變好,我們的茶葉質量也變得更好瞭。”

傳統的“正山小種”,因制作過程中會用當地特產的馬尾松進行煙熏,所以其成品帶有獨特的松煙香。但隨著桐木村劃入武夷山國傢公園核心區,馬尾松的砍伐被完全禁止,外來松木制品也因松材線蟲病而不允許進入國傢公園,傳統的煙熏“正山小種”生產受阻。如今,“正山小種”茶坯熏焙正在探索改用燃料棒、加煙棒等替代品,這樣不僅擺脫瞭材料的束縛,也讓傳承百年的“正山小種”非遺工藝得以延續,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在武夷山國傢公園內走向平衡。由於一些茶山、茶園位置偏遠、交通不便,但龐大且高效的物流網絡,又是暢通茶葉銷售的必備。為此,茶農們也會選擇京東物流等高效快捷的物流運輸方式,保障茶葉能夠第一時間抵達消費者手中。

除瞭茶農,羅輝還有一個身份。2020年,他報名成為瞭一名武夷山國傢公園護林員。

“因為我熱愛傢鄉的山山水水,對這邊環境十分熟悉,所以自願報名做國傢公園護林員。”羅輝說。

羅輝上山巡護(光明網記者 李航 攝)

每隔一天,羅輝就要到山上巡護一次,單程要走4-5公裡。成為國傢公園護林員後,除瞭發放專門的制服和工具,每個月,羅輝還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資。“每次巡護到山裡看看有沒有亂捕亂獵、擴種茶山的情況,不過,現在巡護幾乎看不到違法違紀的行為,這邊的老百姓素質很高,他們都會很自覺地保護自己的傢鄉。”羅輝說道。

羅輝的傢在桐木村一處山坡上,一樓是自用房間、茶室和制茶車間,樓上兩層則被他改為民宿。近年來,隨著生態環保工作的開展,武夷山國傢公園自然生態變得越來越好。每年假期,絡繹不絕的遊客來到武夷山國傢公園,羅輝傢的民宿常常處於爆滿狀態。

每次接待遊客,羅輝都會耐心地為他們講解在國傢公園遊玩時要遵守的法律法規和註意事項。“我會跟他們講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有的遊客會去爬山,去徒步,出發前我們都會交代他們在山上不可以亂丟垃圾,隻能留下自己美好的記憶,他們也都做得很好。”

巡護途中,羅輝捧起山泉飲下(光明網記者 李航 攝)

穿上制服是護林員,脫下制服是茶農、民宿老板,像羅輝一樣的“斜杠”守護者在武夷山國傢公園還有很多,他們身體力行地守護著1280平方公裡的武夷山國傢公園,也守護著他們世代生存的傢園。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