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像握不住的流沙 

一不留神就到瞭交作業的時候

你的社會實踐作業

完成瞭嘛

聽說這群大學生“三下鄉”

“返傢鄉”有新成果啦

快來看看他們的實踐作業

和你有什麼

相通之處!

“三師”賦能基層,青年守護鄉土

“鄉愁守護”北京建築大學北京市密雲區傳統村落實踐團分享 北京建築大學傳統村落“鄉愁守護”的實踐團隊始終相信離泥土越近,越有生命力。而離百姓越近,則越有凝聚力。 他們來到有著“燕京門戶、京師鎖鑰”之稱的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村,這個村子距離北京城120公裡,是連接華北、東北、內蒙古地區的交通要隘,也是北京市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傳統文化之鄉。 可隨著社會發展,風貌不協調、生活功能設施不完善的農房與村民生活方式之間的矛盾,成瞭當下村民“急難愁盼”的問題。 於是,實踐團隊以密雲區的4鎮6村為研究對象,5個月的時間,行駛瞭1260裡,挨傢挨戶走進民居,深入80餘處農房院落,直面傳統村落發展問題。團隊探索以農房為載體,建設村民文化尋根、抒發鄉愁的發展路徑,從在風貌引導管控層面、在農房功能轉換層面、在駐村技術指導層面、在共建共治共享層面等四個方面,提出農房有機更新與多元活化利用模式。 目前團隊編制的《北京市密雲區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規劃》已通過住建部審批。該項目也被評為優秀案例入圍設計下鄉可復制經驗清單。 鄉村生活,生生不息,它們終將承載起基層建設路上的淳樸初心,北京建築大學傳統村落“鄉愁守護”的實踐團隊將始終擔負起專業實踐路上的扶植陪伴的責任。

行走邊疆熱土 爭做先鋒闖將

中國人民大學“大國邊疆”實踐團隊分享 中國人民大學組織瞭74名教師和241名學生,奔赴2.2萬公裡陸地邊境線,全方位聚焦新時代邊疆治理的“田野課堂”,在行走祖國熱土中上好一堂生動“大思政課”。 師生結伴來到新疆喀什,聆聽全國最美退役軍人龍吉克的故事,聆聽這個傢族四代人義務護邊70餘年,踐行著“子孫後代永遠跟黨走,用生命守護祖國邊境線”的傢訓的故事,聆聽新疆人民勇立潮頭、把邊境線視為生命線的時代故事,也從中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一代的殷切囑托。 在師生抵達海拔5100米被稱作是“生命禁區”的紅其拉甫口岸時,真正感受“大國邊疆,祖國萬歲!”的豪邁壯闊,感嘆如果隻是坐在教室裡觀看這一紀錄片……如果不是剛剛親身經歷瞭山洪、缺氧、極寒、風雪、荒蕪,就無法體會到邊防戰士們的艱苦與平常。這一刻,每個師生心中的火苗都徹底被點燃瞭。原來這就是大國邊疆,這就是戍邊衛國的先鋒闖將。 在行走邊疆的過程中,“紮根中國大地”不再是一句口號,師生們深刻認識到邊疆建設與發展是今天我們黨和國傢最需要青年人紮根服務的地方。隻有努力在真刀真槍的實幹中成就一番事業,才能奔赴民族復興的遠征,要不停地走進邊疆熱土,在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疆故事中努力成長為總書記所期望的“先鋒闖將”!

重溫絲綢之路壯舉·讀懂中國式現代化

“重溫絲綢之路壯舉•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中外學生社會實踐團分享 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絲綢之路學院的留學生們想要讀懂中國何以為中國,就決定踏上絲綢之路一探究竟。 他們來到陜西石泉,傾聽“鎏金銅蠶”見證桑蠶生產、繁榮絲路的故事。觀摩當地“鎏金銅蠶”文化,與“蠶桑”文旅產業。一隻小小的蠶,賡續2000多年的古老絲路,傳遞著中華文化和絲路精神。 他們來到瞭西安事變紀念館,從一件件文物、照片、文件,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和博大胸襟。從百年黨史中,探尋出“一帶一路”取得成功的密碼,深刻體悟到中國共產黨致力於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 他們來到瞭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參觀瞭智能展區、無人車間、重點實驗室,聽到瞭他們將技術與裝備,應用到“一帶一路”國傢,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故事, 讀懂瞭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世界發展、共擔繁榮使命的大國擔當。 收獲滿滿的他們決定把絲路故事和絲路精神講給世界聽,用在中國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建設自己的國傢。做“一帶一路”的推動者、建設者和傳承者,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2023年全國大學生“三下鄉”

“返傢鄉”社會實踐總結

暨“實踐青春”主題分享活動在京舉辦

近日,2023年全國大學生“三下鄉”“返傢鄉”社會實踐總結暨“實踐青春”主題分享活動在北京建築大學舉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全國學聯等主辦單位、中國氣象局等專項活動組織單位同志參會,部分高校師生代表、典型團隊代表、地方團委代表等560餘人參加活動。團中央青年發展部、北京建築大學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出席活動並講話。 2023年,在各主辦單位大力支持下,共青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續推進全國大學生“三下鄉”“返傢鄉”社會實踐,實踐活動影響覆蓋穩步擴大、價值內涵持續深化、育人實效不斷凸顯,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社會實踐項目、團隊和個人。 活動號召同學們要進一步通過躬身實踐,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使命,將個人奮鬥的小目標融入黨和國傢的大藍圖;要求各高校和各地方團組織要進一步聚焦為黨育人主責,探索建立大學生與生源地常態化聯系的運行機制和多方合作、協同育人有效機制;活動組織單位要進一步強化成果運用,建立健全“類型多元、常態運行、註重實效、協同育人”工作機制,更好凝聚育人合力、拓展項目載體、煥發品牌光彩。 在主題分享環節, 來自福建師范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北京建築大學的優秀實踐項目團隊學生代表現場分享瞭他們在鄉村振興、發展成就觀察、中外大學生交流、民族團結促進、基層賦能實踐中,淬煉理想、磨煉意志、提升本領的感人故事。中國人民大學“大國邊疆”實踐團隊代表和來自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西藏、雲南、廣西等9省邊境縣的團組織代表面向全國大學生,共同發起2024年“返傢鄉”社會實踐“衛國戍邊”專項活動邀約。 據悉,從 1997 年至今,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已持續開展 20 餘年。今年 2 月,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下發《關於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效深化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的意見》,持續深化“三下鄉”“返傢鄉”品牌,推動社會實踐活動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發展。暑假以來,全國共計超過50萬支隊伍660萬人次青年學子積極投身“三下鄉”社會實踐,覆蓋高校2700餘所,在影響力、覆蓋面和育人實效方面取得良好成績。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