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陳文清 新時代“楓橋經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平安中國建設領域的生動實踐,是全國政法戰線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對堅持發展“楓橋經驗”高度重視,提出瞭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舉措,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孕育發展提供瞭“源頭活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推動黨和國傢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這一偉大進程中,通過理論和實踐上的全面創新發展,形成瞭新時代“楓橋經驗”。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紹興考察時,專程到楓橋經驗陳列館,瞭解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發展情況,強調下一步要在全國更好地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親切會見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入選單位代表,勉勵大傢再接再厲,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不斷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創造更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一、充分認識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

準確把握其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

新時代“楓橋經驗”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我們要深刻認識、全面把握,並在新征程上不斷發揚光大。 (一)充分認識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從歷史傳承看,新時代“楓橋經驗”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瞭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與“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治國理念、“未雨綢繆、預防在前”的治理理念、“以和為貴、息訴止訟”的司法理念、“重義輕利、義在利前”的文化基因等相契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要求。從全球視野看,新時代“楓橋經驗”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根本保證、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群眾路線這一重要法寶,體現瞭註重調解、司法為民、重在“治未病”等中國特色,是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人民內部矛盾預防和化解方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方面。從時代視角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整體向好,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社會矛盾糾紛較多,發現、防范、處置難度大,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是續寫“兩大奇跡”新篇章的迫切需要。我們要從歷史與現實相貫通、國內與國際相比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度,深刻認識和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民族特色、制度優勢和時代價值,進一步增強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責任感、使命感。

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楓橋經驗”不斷與時俱進,創造性地解決不同時期的社會矛盾和問題,體現出持續旺盛的生命力,成為全國政法戰線的一面旗幟。作為“楓橋經驗”發源地之一的浙江省紹興諸暨市楓橋鎮楓源村,已連續18年實現“群眾零上訪、幹部零違紀、百姓零刑事、村民零邪教”。圖為楓源村的靚麗風景。紹興市委宣傳部供圖 蔣力奔/攝

(二)深刻理解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科學內涵。“楓橋經驗”形成於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展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全面創新發展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形成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發揮瞭決定性作用。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悟新時代“楓橋經驗”科學內涵,即: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解決群眾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理解和把握: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必須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使黨的領導政治優勢充分轉化為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強大效能;科學理論是根本指引,必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人民為中心是根本立場,必須堅持一切為瞭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鄉裡鄉親根據實際,用各種有效方法化解矛盾問題;就地解決矛盾是目標導向,必須把基層一線作為化解矛盾糾紛主陣地,不上交矛盾,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依法辦事是時代特征,必須牢牢堅持法治這一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把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基層基礎是堅實支撐,必須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實現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不斷築牢國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根基。 (三)準確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要求。隨著時代發展,“楓橋經驗”面臨的形勢任務與誕生之初相比發生瞭深刻變化。在矛盾性質上,新時代“楓橋經驗”處理的是人民內部矛盾;在矛盾對象上,新時代“楓橋經驗”主要用於更好解決群眾合理合法利益訴求;在工作手段上,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協商調解為基本方式,充分發揮法律定分止爭的作用,註重在法治軌道上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要求,即:立足預防、立足調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層,切實做到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

二、預防在前,

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矛盾糾紛發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源頭上預防減少社會矛盾,提高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水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要深入研究誘發各類矛盾糾紛的深層次原因,加強源頭治理和關口把控,努力將矛盾消解於未然,將風險化解於無形。 (一)統籌發展和安全。從源頭上預防矛盾糾紛產生,必須堅持發展為瞭人民,統籌協調、妥善處理好各方面利益關系,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的基礎性工作,落實好各項民生政策,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在醫療、養老、就業、住房、教育等方面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政法幹警下社區、進網格,聽民意、察民情、解民憂。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機制,及時回應群眾訴求,依法保障群眾權益。 (二)堅持依法辦事。隻要堅持依法辦事,就能從根本上預防許多矛盾糾紛的發生。現在有的矛盾糾紛就是不依法辦事造成的,出現問題後又不依法處理,使得問題更加尖銳復雜。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加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確保各項決策遵循規律、切合實際。堅持依照“三定”履職、依照法律辦事、依照崗位職責落實,做到既不濫用職權、也不玩忽職守。 (三)深入排查社會矛盾問題。現在各地普遍加大瞭矛盾糾紛排查力度,效果是好的。要通過召開基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等形式,健全矛盾糾紛排查機制,實行日常排查、集中排查、條塊排查相結合,全面動態排查掌握矛盾糾紛。註重用好群防群治力量,充分發揮新鄉賢、網格員、樓棟長、“五老”人員、平安志願者等貼近群眾、熟悉情況的優勢,及時發現苗頭隱患。加強對重點領域風險傳導鏈條的梳理和主要風險指標的監測,實現精確預測、精準預警、精密預防。

三、調解優先,

充分發揮調解在矛盾糾紛預防化解中的基礎性作用

調解作為我國獨創的化解矛盾、消除紛爭的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具有非對抗性、經濟性、及時性等優勢,在維護我國社會基層長期穩定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要把調解貫穿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始終,做到應調盡調、能調盡調,實現案結、事瞭、人和。 (一)做好人民調解。人民調解組織紮根基層、遍佈城鄉社區,人民調解員來自基層群眾、熟悉社情民意,是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重要依靠力量。要加強人民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確保全國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實現全覆蓋,確保人民調解組織依法設立、人員充實、制度健全、工作規范。加強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落實經費保障,支持個人和品牌調解工作室發展,更好地發揮人民調解作用。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整合解紛資源力量,推動“調裁審”聯動銜接,有效化解矛盾糾紛,轄區新業態矛盾糾紛下降82%。圖為2022年11月21日,福永街道開展“流動仲裁庭進園區”活動,為快遞小哥和物流企業就地開庭、現場辦案、當面調解勞動爭議。中央政法委供圖

(二)做實行政調解。行政調解是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調解體系中的重要環節。行業主管部門具有更加瞭解情況、更加熟悉相關法規政策和行業規范的優勢,應當在化解行業領域矛盾中發揮更大作用。司法行政機關要加強對行政調解的指導,各職能部門要規范行政調解范圍和程序,依法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交通損害賠償、治安管理、環境污染、社會保障、房屋土地征收、知識產權等方面行政調解,及時妥善化解矛盾糾紛。 (三)做強司法調解。司法調解已成為當事人解決糾紛的重要方式,不僅大大減輕瞭當事人的解紛成本,也有利於從源頭上防止矛盾激化。要進一步提升司法調解工作質效,對當事人起訴到法院的糾紛,由人民法院認真開展訴前調解、訴中調解,促進其實質性化解。司法調解工作中,要貫徹自願原則,既要應調盡調,也要當判則判,不能久調不決。 (四)做細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當前,矛盾糾紛主體日益多元、涉及的行業領域類型日趨多樣,需要不斷提升調解工作的專業性。要適應新興產業發展形勢,推動健全金融、互聯網等領域調解組織,加強商事調解特別是涉外商事調解工作,確保專業性的問題得到專業化的調解。加強律師調解工作,擴大律師調解工作社會認可度。 (五)做優各類調解協調聯動機制。針對當前矛盾糾紛跨界性、關聯性、復雜性增強的實際,必須統籌各類調解資源,在充分發揮各類調解手段優勢的基礎上,完善銜接聯動機制,增強整體合力。人民法院與司法行政機關要履行好指導調解工作的法定職能,推動形成以人民調解為基礎,各類調解優勢互補、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工作格局。

四、運用法治,

把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賦予瞭新時代“楓橋經驗”濃厚的法治底色。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矛盾糾紛,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鮮明時代特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時時刻刻、事事處處用“十一個堅持”對照、審視工作,把各種矛盾糾紛化解方式納入法治軌道,在法律框架下分清是非、在權利義務統一中判斷對錯,從根本上實現定分止爭。 (一)前提是明確職責、規范運行。目前,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對各有關方面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職責都作瞭規定,重在抓好法定職責的履行和落實。要按照地域、職能、級別管轄的原則,明確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的主體責任。要明確政府部門、群團組織、社會力量在化解矛盾糾紛工作中的職能作用,明確矛盾糾紛受理登記、流轉辦理、跟蹤回訪等各環節的法定要求,推動各職能部門按照法定程序履職、按照法定環節配合,把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做到位。 (二)關鍵是優化流程、加強銜接。我國國情決定瞭我們不能成為“訴訟大國”,必須堅持把非訴訟機制挺在前面,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化解“路線圖”,構建調解優先、分層遞進、司法兜底的多元化解工作體系。行政復議機關、法院、檢察院、仲裁機構、相關行政機關、群團組織、信訪事項受理辦理單位,要優先鼓勵當事人通過自願和解、依法調解方式化解矛盾糾紛;調解不成的,根據矛盾糾紛性質,依法引導當事人通過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途徑解決;對處理結果不服的再引導當事人依法提起訴訟。要規范各類解紛手段的銜接方式,完善有關解紛手段的司法確認程序,增強矛盾糾紛化解整體效果。要推動各地立足本地實際,細化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相關法規和政策文件。 (三)基礎是加強普法、推動守法。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是推進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的長期基礎性工作。要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在城鄉基層培育“法律明白人”,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將矛盾糾紛化解與普法宣傳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在矛盾糾紛化解中推動全民守法,在全民守法中化解矛盾糾紛。 (四)要加快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具體任務是推進預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辦理法治化、監督追責法治化、維護秩序法治化等“五個法治化”,做到信訪部門分清性質、明確管轄、轉辦督辦到位,職能部門對信訪事項依照法律規定和程序按時處理到位,監督部門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公職人員堅決問責到位,政法機關對相關違法犯罪行為及時依法處理。通過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把《信訪工作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切實落到實處,實現權責明、底數清、依法辦、秩序好、群眾滿意的目標。

五、就地解決,

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既是產生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的“源頭”,也是協調利益關系和疏導社會矛盾的“茬口”;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隻有把基層的事解決好,把群眾身邊問題解決好,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安定有序、國傢才能長治久安。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必須立足基層,最大限度把人民群眾反映的各類矛盾問題解決在當地。 (一)建強基層戰鬥堡壘。基層黨組織是源頭化解矛盾糾紛的戰鬥堡壘。要健全基層黨組織工作體系,推動基層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在群眾中的感召力、影響力。加強理論武裝和業務培訓,提升基層黨組織負責人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 (二)充實基層政法力量。基層政法單位和政法幹警是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專業力量。要推動政法各單位進一步把基層基礎工作置於優先發展地位,將關口前置、防線下移,更好增強基層實力、激發基層活力、提高基層效率。結合實際優化警力佈局,通過多種方式充實基層政法單位人員,推動政法力量向基層下沉、向社區前置、向矛盾糾紛產生鏈條的前端延伸,在訴源治理和矛盾風險監測預警等工作中更好發揮專業優勢。完善鄉鎮(街道)政法委員在黨委領導下統籌指導基層政法力量制度機制,增強矛盾糾紛化解合力。按照黨中央部署,落實好地方機構改革任務,充實基層一線特別是鄉鎮(街道)平安、法治力量。 (三)規范基層平臺建設。統籌好發展和安全,根據各地實際,著眼“發展”問題,建立行政服務中心等實體平臺,為法人、自然人提供高效服務,力爭做到“最多跑一次”;著眼“安全”問題,建立綜治中心等實體平臺,強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網格化管理等功能,力爭做到“最多跑一地”。結合各層級不同情況,明確綜治中心等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功能,完善工作運行機制。總體上,省、市兩級平臺強化統籌協調功能,縣、鄉鎮(街道)兩級平臺因地制宜、做實“一站式”化解功能,村(社區)強化“第一道防線”功能。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加強基層綜治中心建設,強化資源力量聚合,推動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平臺、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信訪接待大廳等與綜治中心有機整合,做到權責明晰、運轉順暢、方便群眾。加強和規范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加強網格員隊伍建設。黨委政法委要加強對綜治中心的管理和指導,落實綜治中心建設標準,重點加強規范化建設。 遼寧省大連市中華路街道地處城鄉接合部,街道黨工委以最難解決的老舊小區物業糾紛為切入點,依托綜治中心開展多元化解,形成瞭“‘甘’心為民、調紛止爭”的“甘心調”工作法。圖為2023年10月29日,中華路街道相關工作人員在綜治中心搭建溝通平臺,成功化解一起居民欠繳物業費糾紛,贏得當事人的贊許和滿意。中央政法委供圖

(四)推廣基層鮮活經驗。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離不開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辛勞付出、無私奉獻。要充分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鼓勵和支持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結合實際探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新舉措,促進形成百花齊放、滿園春色的生動局面。系統總結各地區各領域的成功經驗做法,定期評選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加大宣傳推廣力度。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加強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組織領導,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堅決落實維護穩定責任,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必須壓實各部門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加強排查預警,做好本行業、本系統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對職權范圍內的矛盾糾紛和信訪事項,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程序及時妥善辦理。必須充分發揮基層群眾的主動性,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創新基層民主協商平臺,發揮好群團組織、相關社會組織優勢和作用,廣泛動員群眾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實踐。必須深化科技支撐,推動建設全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信息系統,打通數據資源,完善數據鏈條,創新數據應用,用科技力量助力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要通過不懈努力,切實把“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落到實處,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