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態之基,水安全是涉及國傢長治久安的大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今日說法》日前在央視一套推出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制作的系列紀錄片《守護黃河秀美安瀾》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註。以法治之力構建黃河保護大格局,該系列紀錄片從服務大局和司法為民的高度,彰顯“以法治之力守護黃河秀美安瀾”主題。

兩大坐標立意高遠

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實施,標志著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邁入法治化軌道。《守護黃河秀美安瀾》從檢察監督與水行政執法協同保護黃河水安全的典型案例入手,從案例選擇、結構安排、再現方式、細節捕捉、節奏把握、意境營造等方面彰顯節目品格,折射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奮力書寫美麗中國新畫卷。

據主創團隊介紹,《守護黃河秀美安瀾》以縱橫兩大坐標聚焦黃河生態、文化保護中的公益訴訟。橫坐標跟進黃河生態保護專項行動,擘畫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願景藍圖;縱坐標依托《黃河保護法》,以“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人民群眾關切的問題,剖析典型案例。

《守護黃河秀美安瀾》還秉持瞭《今日說法》節目的紀實形態風格,把鏡頭對準水行政執法人員、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刑事、公益檢察官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以及普通民眾,素樸地記錄瞭他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記錄瞭這一群體代表國傢履職督職,守護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群眾美好生活和黃河長久安瀾的傢國情懷。

表現方式客觀權威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守護黃河秀美安瀾》主創團隊精心謀劃,權威客觀呈現社會各界在貫徹實施《黃河保護法》、維護人民利益方面的凝心聚力、篤行致遠。

《守護黃河秀美安瀾》中,“紀實案例+部委行動+高端訪談”的方式,將制度創新與治理成效相結合,探索服務保障黃河國傢戰略的新格局,完整呈現瞭社會各界在“以法治之力守護黃河秀美安瀾”方面的行動和智慧。

第一集《擰緊“節水閥”》,關註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依法治水興水的故事;第二集《阻擊“荒漠化”》,帶領觀眾走進最高檢發佈的首批荒漠化防治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第三集 《一江清水向東流》帶領觀眾來到黃河的源頭青海,瞭解如何構建黃河保護生態屏障;第四集《呵護大美濕地》,展現各級檢察機關加快形成流域發展的法治新格局;第五集《“根”與“魂”的守望》將鏡頭聚焦寧夏檢察官發力保護黃河文化、守護炎黃子孫的心靈故鄉。

創新傳播立體生動

在視聽呈現方面,《守護黃河秀美安瀾》力求精益求精。片中采用中科院衛星遙感技術、大數據、無人機飛行團隊;演播室立體、多元進行技術賦能,高度復現黃河文化、文明的情境、意境,提升受眾的沉浸感、現場感。同時,該片以互融互通技術實現傳播創新,結合片中科技融合、賦能法治、推動監督、完善立法的點滴過程,打造形態多樣的內容產品。

《守護黃河秀美安瀾》的播出引起瞭社會各界高度關註。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呂忠梅認為,該片多角度、立體化呈現瞭沿黃各省區全方位守護母親河的公益訴訟檢察自覺與擔當。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研究會會長馬懷德認為,《守護黃河秀美安瀾》為推動“水行政執法+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實施,提升水行政執法效能凝聚更多共識。

“新時代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黃河故事的主旋律。”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認為,《守護黃河秀美安瀾》以高度凝練的視聽語言展現瞭不同領域黃河保護的案件辦理成果,用一個個真實案例、一處處生動細節印證瞭國傢“江河戰略”法治化的生動實踐。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