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聰明不露,才華不逞。

高爾基曾言:“快樂,是一生中最偉大的事。”

人活一世,都希望順風順水,活一天,就開心一天,瀟灑一天。

可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遇到的人,不都是相處舒服,經過的事,也不都是稱心如意。

嘗過酸甜苦辣,看遍世間繁華之後,方明白:

真正活得快樂的人,一輩子做到“三不露”,越不露越有福。

財不露白

西漢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第六十九》中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

自古財帛動人心。面對財富利益的誘惑,人之初的善良早被拋到九霄雲外。

真正的人間清醒都深知,過於顯露財富,往往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清乾隆年間,章丘有個財主馬守富,土地多豐,騾馬成群。

這一年秋收時節,馬傢得瞭個好收成,馬守富就志得意滿起來。

為瞭讓別人知道他的富有,他做瞭一個隆重的響場。

並讓人在騾馬上系上鈴鐺,這樣打場時,騾馬拖著碌碡來回走動,鈴鐺發出隆隆的響聲,一定能傳很遠。

果然,打場的聲音吸引瞭很多人,馬守富吩咐下去,凡是來看打響場的,每人給一碗粥幾個饃,傢裡有的是糧食,不在乎這幾頓飯。

到瞭第五天,幾名縣役突然出現,以聚眾謀反的罪名抓走瞭馬守富。

快要問斬時,縣令突然出現,告訴馬守富:經過調查,隻是打響場而已,案子還有挽回的餘地,但是必須為縣令辦一件事。

原來,乾隆皇帝下江南巡遊,路過章丘,縣令想在乾隆路過的地方全部鋪上繡金地毯……

馬守富暗自吃驚,馬傢不光有田產、店鋪,還有幾代人積攢下的一批黃金,考慮再三,為瞭保命,他隻得說出秘藏黃金的地點。

等馬守富出瞭大牢,曾經的大宅早已被管傢霸占的,馬守富全傢住在柴房裡,日子過得一貧如洗。

這正應瞭俗語說的,天狂有雨,人狂有禍,而真正清醒的富人,都懂得深藏不露。

《道德經》有雲:光而不耀。

時時保持低調謹慎,謙卑豁達的態度,苦而自知,喜時不顯,錢財方可守得住。

過於顯露自己的富有,會招來別人的爭議,鋒芒畢露,必定會成為眾矢之的。

智不露全

《格言聯壁》中說:“有智慧者,才情決然不露。”

年少時的我們可能崇尚示人以強,做出頭的“椽子”。

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不懂韜光養晦,隻會讓自己身陷困境。

藏鋒不露,聲名不顯,懂得收斂自己,才是處世的智慧。

《三國演義》中,陸遜為孫權心腹,一生出將入相,功勛卓著。但比起周瑜的意氣風發,鋒芒畢露,陸遜為人卻極為低調內斂。

荊州之戰中,呂蒙身體抱恙,由陸遜暫代統帥一職。

上任後,陸遜不顯山露水,以弱示敵,在寫給關羽的信中盡是奉承之辭。關羽也很快中計,判斷陸遜不足為懼,於是放心調兵攻打襄陽。

誰知,呂蒙此時率領精銳部隊,一舉拿下守備空虛的荊州,使得關羽敗走麥城。

後來,劉備伐吳時,連諸葛亮都說:“陸遜此人極善藏,十年鑄劍,不露鋒芒。”

可劉備沒有當回事,見陸遜率領的大軍避戰撤退,他設立數十座營寨,一心決戰。

最後,陸遜火燒連營,劉備慘敗潰逃白帝城,蜀漢元氣大傷,不久後便重病托孤。

陸遜一生深知藏與匿之道,即便功高蓋主,仍低調沉穩地活到瞭六十三歲。

《菜根譚》有言:“成大事者,聰明不露,才華不逞。”

越是有才華的人,越不會逢人便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施展出來。平日裡藏得住,關鍵時刻便能發得瞭力。

俗話說:“大智若愚”。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處處張揚自己的有智慧,而是韜光養晦、精益求精,平心靜氣地過好自己的生活。

 

言不露形

《周易》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隻有少說,多做事才會避免禍從口出。

東晉時黃門侍郎王子猷,攜兄弟三人拜訪謝安。

與謝安交談時子猷和子重話非常多,而子敬則隻是寒暄幾句。

三人走後,謝安傢中的一位客人問謝安,這三兄弟哪一個更好呢?

謝安認為,年齡最小的子敬為賢者,因為他在交談中話很少。這正是賢明之人應該具備的素質。

而另兩兄弟則屬於急躁之人,因為他們不僅話特別多,而且態度上也比較毛躁。

《論語》中有雲:“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禮。

話多時,無意間就會暴露缺點,還會因自己一時的喜怒,說出的話有所不妥。

少言多聽,於外人來說是一種謙卑和低調;對自己來說,亦是內心的安靜和豐富。

這是一個過度展示自己的喧囂世界,少言行事,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正如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成年人的社交真相是,我希望你過得好,但不能比我過得好。”

過得好不好,自己知道就可以瞭,沒必要讓別人知道。

真正活得快樂的人都是這樣的:

財不露白,窮時獨善其身,富時兼濟天下。

智不露全,無名時能發奮,發達時可謙卑。

言不露形,言多時必傷神,言少時可修心。

願我們都可以人品兼具,守住道德的底線,每天過得豐盈快樂,與未來美好的自己撞個滿懷。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