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來,我國派遣援外醫療隊隊員3萬餘人次,為全球76個國傢和地區人民送去健康福祉。
60年來,援外醫療隊隊員白衣執甲、遠渡重洋,以“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寫就衛生援外的光輝篇章。
從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傢開創這一偉大事業,到“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四項原則的提出;從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持續深化,到積極構建援外醫療工作新格局……如今,這幅展現我國援外醫療六十載光輝歷程的歷史長卷正徐徐展開。
援外醫療事業從未止步
一紙長卷見證滄海桑田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長期無償向其他發展中國傢大規模派遣醫療隊的國傢,在人類醫療衛生合作史上樹立瞭典范。
1963年,我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援外醫療隊。60年來,我國已向阿爾及利亞派遣27批醫療隊3522人次醫務人員,在當地累計診治患者2700餘萬人次,接生新生兒207萬餘名。
中國援外醫療隊群體代表、湖北省黃岡市中心醫院婦產科原主任醫師徐長珍先後4次赴阿爾及利亞開展援外醫療工作。“當地婦產科患者多,孕產婦死亡率較高。”徐長珍回憶,醫療隊抵達當日就收治瞭一名重度胎盤早剝、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母子生命危在旦夕。徐長珍經腹切開子宮取出胎兒,在吸痰器等急救物品不到位的情況下,口對口吸出新生兒口內的羊水和分泌物並進行人工呼吸。最終,母子都轉危為安。這名新媽媽為瞭感謝中國醫生,給孩子起名為“西諾瓦”(意思是“中國人”)。
在當地工作的7年多時間裡,徐長珍及隊友共治療婦產科門診患者3.2萬餘人次、住院患者及產婦6.8萬餘人次。在中國醫生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西諾瓦”來到瞭這個世界。
以1963年為起點,我國援外醫療事業從未止步。20世紀60—70年代,秉承國際主義精神,我國陸續向缺醫少藥的亞非國傢提供醫療衛生援助。截至1978年年底,我國共向30多個亞非國傢派遣醫療隊,援建醫院及衛生中心20餘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范圍進一步擴大,援助領域和內容不斷豐富。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共向66個國傢和地區派遣醫療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我國援外醫療事業步入發展合作新階段。2014年3月,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大陸,中國第24批援幾內亞醫療隊毅然踏上瞭這片陌生的“戰場”。面對被感染的風險,該醫療隊累計培訓、帶教當地醫務人員、社區工作者及政府行政人員1679人,為當地防控埃博拉疫情、建立公共衛生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國雖有界,大愛無疆。在一批批中國援外醫療隊的接續努力下,幾內亞患者實現瞭“神經醫學、急危重癥和創傷等專業治療不出國”的願景;中國醫療隊消化內鏡中心的建立,結束瞭桑給巴爾民眾做內鏡必須去坦桑尼亞大陸的歷史;中國-津巴佈韋中醫針灸中心在當地開展免費中醫診療,中醫針灸技術逐步輻射莫桑比克、贊比亞、博茨瓦納等周邊國傢;新冠疫情期間,我國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先後向34個國傢派出38支抗疫專傢組,向120多個國傢和國際組織提供疫苗超過22億劑次……
60年來,我國已累計派出援外醫療隊隊員3萬餘人次,先後與43個國傢和地區的48傢醫院建立對口合作,協助共建25個臨床重點專科中心,填補受援國數千項技術空白,培養當地醫療人員10萬餘人次,在30多個國傢開展“光明行”“愛心行”“微笑行”等“小而美”義診活動,診治患者近3億人次。
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
濃情筆墨勾勒緬懷之情山海不遠,和則同心。60年來,我國一批批援外醫療隊隊員以無私奉獻促進民心相通,以精湛醫術造福當地患者,以妙手仁心澆灌友誼之花,援外醫療隊隊員榮獲受援國國傢級榮譽的超過2000人次,有50餘名隊員犧牲在異國他鄉。
在埃塞俄比亞季馬市的一個小山村,中國首批援埃塞俄比亞醫療隊隊長、心血管病專傢梅庚年就長眠在這裡。“白衣戰士的楷模,中埃友誼的使者”,墓碑上的文字記錄著那段崢嶸歲月。
梅庚年於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成為八路軍、解放軍的軍醫。1975年8月,埃塞俄比亞加木戈法省發生嚴重旱災,梅庚年率醫療隊奔赴災區開展援助工作。不幸的是,梅庚年在考察完疫區返回途中以身殉職,年僅51歲。
然而,梅庚年率隊在埃塞俄比亞開展的義診活動一直延續至今,他憑借高超醫術與崇高醫德為當地患者解除病痛的事跡仍被大傢所銘記。“時至今日,每逢清明節,中國駐埃塞俄比亞大使及各批醫療隊都去給我父親掃墓,當地的一戶人傢從那個時候到現在一直在無償為我父親掃墓。”梅庚年之子、第10批援埃塞俄比亞中國醫療隊隊員、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梅學謙說,父親的以身殉職使他有瞭堅定的念頭——到埃塞俄比亞開展援外醫療工作,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
“作為醫生,我想為當地的群眾服務。作為兒子,我也想到埃塞俄比亞親自為父親掃墓,以盡我的孝心。”懷揣著這份濃濃的援外情,梅學謙於1998年如願踏上埃塞俄比亞的土地,並最終圓滿完成援外醫療任務。
構建援外醫療新格局
餘韻留白蘊藏亮麗圖景一個個中國援外醫療隊隊員前赴後繼、奔赴一線的背影,一次次危急關頭爭分奪秒的救治,給中國援外醫療事業這幅恢宏的歷史長卷增添瞭亮麗的圖景。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對全球衛生安全、人類健康福祉和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這對我國援外醫療工作提出瞭更高要求。廣大衛生健康工作者應向‘時代楷模’中國援外醫療隊群體代表的先進事跡看齊,積極構建援外醫療工作新格局。”國傢衛生健康委國際合作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構建援外醫療工作新格局,從“輸血式”援助向可持續“造血式”合作轉變是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國援外醫療逐漸形成以醫療隊為基礎,臨床醫療和公共衛生雙輪驅動,創新項目、醫療物資、能力建設、人員與技術交流多點開花的全方位、立體式格局,援外醫療步入發展合作新階段。
推動完善多方協同的援外醫療管理體制,是構建新格局的有力保障。據瞭解,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通過抓實全鏈條管理,堅持從醫療隊“派、管、服”3個關鍵環節發力,在高標準組派醫療隊上取得實效。近5年來,重慶市派遣的援外醫療隊隊員中,黨員占75%,有高級職稱者占36.7%,有碩士以上學位者占80%,平均年齡僅41.9歲,隊伍整體結構不斷優化。同時,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組織成立多個管理專班,為前方醫療隊提供“訂單式”遠程技術指導、心理疏導、安保培訓等服務,鼓勵派員單位為醫療隊開展適宜技術提供經費支持,為醫療隊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保障。
近年來,我國援外醫療隊隊員“選、育、管、用”朝系統化、規范化方向發展,“一流的醫生去援外”在一些地區漸成風氣。國傢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高衛中介紹,該中心全天候、全方位地為援外醫療隊做好選拔、培訓、派遣、在外生活支持等全鏈條管理工作。其中,分類施策、分隊施策、分隊員施策是重要抓手。例如,針對不同緊急程度和特殊需求,制定“受援國傢、承派單位、醫療隊”三級響應處置機制等。
近5年來,我國累計派出援外醫療隊隊員近3600名,已為當地患者開展醫療服務956萬人次。目前,我國援外醫療隊隊員中有高級職稱者占比近50%,36歲至45歲中青年隊員占比超過50%,援外醫療隊質量持續提升。
國傢衛生健康委國際合作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是我國持續時間最長、派遣規模最大、實施效果最好的援助項目之一,成為彰顯大國擔當的“中國名片”。未來,將繼續以“一帶一路”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發展目標為指導,開創援外醫療工作新局面,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健康報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