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隊組織障礙訓練,隊員快速通過低樁網。趙高楊攝
隊員在戰旗前莊嚴宣誓。趙再昌攝
直升機融合訓練中,中隊隊員索降至地面展開行動。趙高楊攝
“在任何情況下堅決完成任務,絕不辜負先輩創造的輝煌,絕不辱沒常勝戰旗的榮光……”在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五中隊,新隊員莊嚴宣誓。
初冬的江南,細雨蒙蒙,7名新隊員面向“百戰百勝”“常勝連”兩面戰旗,手握鋼槍,昂首挺立,臉龐剛毅。
這支部隊,前身隸屬八路軍120師獨立第一旅,革命戰爭時期參加140餘次戰鬥無一敗績,被授予“百戰百勝”“常勝連”等榮譽稱號。
2018年中隊面臨轉型,轉型跨度大、要求高,帶來的挑戰也前所未有。帶著先輩的榮光,年輕的身影奔跑在強軍征程上,跑出轉型發展的加速度。中隊先後獲評武警部隊首批“四鐵”先進單位、第二十六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41次。
任務變瞭,優良傳統不能丟
2018年9月,中隊迎來瞭轉型之後的首批新排長,為轉型之初的中隊融入新鮮血液。
雖然懷著大展拳腳的念頭,可是下隊還不到一周,剛畢業的汪文超就“挨批”瞭。
那是一次“魔鬼周”極限訓練,中隊要求他以狙擊手身份加入小隊,汪文超憑借精湛技能,為集體贏瞭不少分數。
當晚的黨小組會上,班長骨幹並未因他首戰告捷而進行過多表揚,反倒點出他的問題來。“訓練一結束,你就躲到一邊,作為一名經過系統培訓的幹部,要多幫帶身邊的戰士”“你隻對自己能拿高分的課目上心,真上瞭戰場,沒有團隊協作精神,怎能打敗敵人”……
針針見血的問題一句句砸過來,汪文超臉憋得通紅:“第一次當著那麼多人的面被批評,那時我真不理解中隊為什麼這麼較真。”
隨著逐漸融入集體,他發現這樣的會議在中隊是常態,執行任務後黨員幹部帶頭反思復盤,民主生活會上,被點出問題的對象現場表態,全體戰士會後監督。
這種常態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中隊榮譽室珍藏著他們的“傳傢寶”,是完整保存的自1964年以來的黨支部會議記錄本,至今已有105本。
翻開中隊黨支部會議記錄本,記錄瞭開展的812次批評和戰士給連隊黨員幹部提的8600多條建議。沒有特殊黨員,沒有批評禁區,問題什麼時候露頭,批評幫助就什麼時候開展:
“訓練鉆研性不夠,科目一不及格6人,科目二5人不及格。”
“射擊練習時不註重練立姿,要以實戰需要說明立姿的用途,引導同志們苦練。”
“談成績,一代更比一代強。談教訓,前人臉上長瞭麻子,後人臉上就不該再生窩窩。”
…………
任務變瞭,優良傳統不能丟。“我們內部批評多,所以前人犯過的錯誤,後人就很少再犯。”副教導員繆斌介紹,榮譽來之不易,不允許有半點損害,正是因為立起瞭較真碰硬的態度,一代代“百戰百勝傳人”才能傳遞榮譽的接力棒。
去年5月,中隊榮獲第二十六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他們剛把獎章和證書領回中隊後,就關起門來“揭短”。教導員曹利圓告誡大傢:“榮譽看多瞭,眼會花、心會浮,要保持清醒,對照更高標準和要求,查擺中隊建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
有再大的困難,也要蹚出一條路來
入伍已10餘年的張建星見證瞭中隊“脫胎換骨”之痛:“一大堆現實難題就直接擺在我們面前:訓練上缺場地、缺器材、缺教員,攀登、機降等課目要從零開始。”
一些原本技術精湛的老骨幹,一夜之間成瞭新專業的“小學生”。
“找不到路子,咱們就翻本子,有再大的困難,也要蹚出一條路來。”金黃磊是轉型後的第一任政治指導員,作為一名從中隊成長起來的幹部,他清楚記得,過去中隊發展一遇到難題,就會向會議記錄本“請教”。
1964年,部隊開展遊泳訓練,這是一門新課目,除瞭個別骨幹會遊泳外,大部分官兵都是零基礎。最終,經過全體官兵共同努力,考核驗收時,得到上級好評。記錄本裡清晰記錄瞭官兵們的制勝秘訣:廣泛開展“一幫一”“一對紅”活動,比學趕幫、樹立標兵……
於是,“一幫一”“一對紅”的方法被科學運用到瞭當前的訓練中,讓有特戰經歷的兩名小隊長擔任教練員,率先帶領一批身體協調性強、體能素質硬的隊員快速掌握技巧;而後,這些隊員主動與其他官兵結成對子,進行互幫互學互教,輻射帶動整體訓練水平提升。
轉型的5年多來,中隊的訓練水平大幅提升。轉型之路,究竟經歷瞭怎樣的千錘百煉?在羅勝的記憶裡,那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日子。
大隊為瞭配強戰鬥力,對全大隊戰士進行綜合考評,每個班的成員都進行瞭重新配備。在黨支部征求炊事員羅勝轉崗戰鬥員意見時,他沒有絲毫猶豫:“這是組織對我的信任,必須在新崗位幹出個名堂。”
從炊事員到狙擊手,難度無法想象。羅勝的手上有一層發硬的槍繭,據槍、瞄準、擊發這些枯燥的動作,他練瞭數萬次,隻為真正做到極致、極速、極限。半年後,總隊組織“巔峰”比武,他所在狙擊小組斬獲第一名,槍種集訓,他又獲得第一名,成為支隊優秀狙擊手。
中隊在練兵場立起一系列標準:快反射擊不算上靶率算射殺率,抓繩上標準增加2米,特種射擊時間縮短0.3秒……中隊官兵百分之百通過等級評定、精通多種槍械、具備一專多能。
憑著這股拼命的勁頭,中隊官兵羽翼日益豐滿。轉型以來,創造保持16項訓練紀錄,182人榮膺“極限訓練勇士”,3人榮立二等功,11人榮立三等功。
戰場需要什麼,創新就指向哪裡
炮聲隆隆,硝煙在雨霧中彌漫開來,五中隊官兵宛若雨中迅疾的閃電,在模擬戰鬥中奮力沖鋒。
這是一場遠程跨區機動的紅藍對抗演練,五中隊官兵擔負對盤踞於岸邊的“恐怖分子”營地清繳捕殲的核心任務。
“突擊!”隨著指揮員口令的下達,蛙人楊遠勇使用水下步槍迅速對岸邊遊動的警戒人員實施打擊,叢林內各小隊按照戰鬥編組徑直撲向作戰目標。槍響靶落,酣暢淋漓。戰術動作嫻熟、協同配合緊密。
改革後,中隊轉型“建”的任務很重、備戰“戰”的要求很高。支部一班人探索建隊強能規劃,由粗放式訓練轉為模塊化訓練,由“連—排—班”變為“中隊—小隊”。戰訓建管都通過小隊、依靠小隊、信任小隊,幾年來全部小隊先後都在極限訓練等演訓中被支隊評為“尖刀小隊”,2個小隊榮立集體三等功,中隊經驗做法在全總隊推廣。
中隊官兵始終堅持戰場需要什麼,創新就指向哪裡,多個結合任務參與研究總結的戰法和參與攻關的課題得到推廣。
轉型之初,除瞭射擊成績,副小隊長劉兵所在小隊的軍事成績幾乎完美。13個實戰訓練課目納入新大綱後,一小隊隊員們12個課目全部優秀,唯獨特種射擊一項課目不及格。
有時,一練就是半天,手掌虎口磨出瞭血泡,小臂練得發脹,但在最後實彈檢驗時,子彈怎麼都不聽使喚,總是跑靶,大傢心急如焚。
一次,劉兵在搜排爆訓練中,他聯想到,如果把蜂鳴器與光傳感器組裝一起安置到靶紙上,裝有激光筆的手槍每次瞄上靶紙後,就會觸發蜂鳴,就能及時反饋瞄靶實效。
說幹就幹,中隊年輕的“創客們”有的從電子產品中拆卸蜂鳴器,有的反復測試敏感度,有的持續優化組合裝備性能。不到一周,15個自動報靶器隨即制成,在檢驗空槍訓練效果中發揮瞭大作用。
中隊長楊仕武介紹,面對開新局、蹚新路的挑戰,他們廣開思路,分專業成立課題攻關組。
面對新裝備的應用,偵察隊員研究近年來的國外經典戰例,結合穿越機速度快、機動靈活的特點,主動承擔起穿越機與傳統戰鬥編組結合的創新訓練任務。
從基礎編程學,在模擬機上練。在熟練掌握穿越機操作以後,他們還創新提出“人機伴飛”“蜂群打擊”等戰法,迅速在支隊展開運用……
轉型路上,不斷蓄能。憑著“敢字當頭,敢打硬拼”的一股氣,一茬茬官兵在挑戰面前總能克服萬難,堅決完成任務,成長為一把把克難攻堅、永不卷刃的鋼刀。新時代的五中隊官兵,在強軍征程中勇敢沖鋒,目標永遠隻為下一個勝利。
(胡世鵬參與采寫)
版式設計:張丹峰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