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又稱三秦大地,從北到南被分為陜北,關中,陜南,雖然都屬於一個行政區,但是這三個地區都別具風格,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美食,它們都讓各地遊客垂涎三尺,贊不絕口。

NO.1 陜北小吃

陜北是革命聖地,是中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瞭榆林市和延安市,陜北地區的小吃豐富多彩,體現瞭陜北的農耕文化的優秀,與陜北人民的勤勞品質。

1.1 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是延安傳統飯食之一,又名“洋芋不拉”、“洋芋庫勒”。洋芋就是土豆。此菜加工時將土豆用擦子擦成寸長的薄片,拌入花椒、蔥絲、薑粉、鹽末等,同面粉攪勻,上籠蒸熟。食用時,盛入大碗,調入蒜泥、辣面、醬、醋、蔥油或香油。若用炒鍋快火炒出,其味更佳。

1.2 子長煎餅

在當地流傳著一句話“不吃子長的煎餅就不算到瞭子長”。

在子長縣,出名的小吃是子長煎餅,它是用陜北出產的蕎麥面糊糊攤成的煎餅。煎餅的特點是餅薄得像一張紙,餅的顏色是銀白透亮的。子長煎餅歷史久遠,它的制作時間從元朝末年就開始瞭,至今也有600多年的歷史。當時子長煎餅是為瞭服務軍隊行軍作戰吃的,所以為瞭攜帶方便又能吃得飽,所以就做成又厚有大的面餅。到瞭清朝傳入民間的時候,民間的百姓主要是把煎餅做成小吃,甚至是逃荒逃難時候帶的幹糧瞭。煎餅的制作工藝比較簡單,所以就這樣很容易地流傳下來,經久不衰。現在,子長人將煎餅的制作方法又做瞭改良,成為瞭子長縣傢喻戶曉的特色美食瞭。他們將煎餅卷入各種菜,比如卷入豆腐幹、涼拌菜、豬頭肉,甚至各種炒菜。吃的時候再蘸上蒜汁和辣椒,滿口餘香,吃一口就能讓你難以忘懷。

1.3 麻辣肝碗砣

碗砣為延安風味小吃。做法是用蕎麥仁加水滲透碾壓,漸漸加水,摻成糊狀,過濾去渣,稠度以掛勺為宜。而後將粉糊盛碗入籠,旺火蒸熟後晾涼,從碗中脫出成,故名碗。其色淺灰,食時切片,狀若柳葉。調拌湯汁用鹽、醋、油潑辣子、花椒粉、薑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兌而成。此為秋冬美食,可獨食,亦可下酒。

1.4 延安沾沾

“在延安,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沾沾解決不瞭的。如果有,那就兩頓”“幾天不吃沾沾就覺得渾身難受”

延安沾沾,也稱延安串串、麻辣串。它形如其名,類似四川的缽缽雞,是將各式菜品串在細竹簽上的一種小吃。在延安,沾沾分為兩種:一種是涼沾沾,蘸料是提前調制好的,用熟制菜品直接蘸著吃即可;另一種是熱沾沾,鍋底有麻辣和孜然兩種口味,鍋底煮開後將菜品涮熟即可食用。

NO.2 關中美食

一說到陜西,人們應該大多都會想到古城西安吧,確實是,西安的美食更是數不勝數,尤其是三秦套餐已經成為陜西美食的代名詞瞭,當然在關中地區還有許多讓外地人直流口水,讓當地人直呼“撩咋咧”的美食呢!

2.1 三秦套餐

涼皮、肉夾饃和冰峰汽水被冠以“三秦美食”,“三秦美食”之名絕不是聽起來這麼簡單的。仔細想想,能在陜西眾多美食中脫穎而出,所向披靡,過五關斬六將的榮獲“三秦套餐”的殊榮,這三位“秦大人”要不是大有來頭可早就要被飛磚拍死瞭。

涼皮:主要是秦鎮米皮和岐山搟面皮,秦鎮的米面皮之所以有名,主要是辣椒油的制作很講究,辣椒面放在上等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復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紅,越熬越亮;在陜西農村,也有用小麥面蒸涼皮的,農村人一般叫釀皮。釀皮的吃法和做法和米面皮無差異。但在西安回民中,釀皮的吃法卻與眾不同,它除瞭放醋、鹽、味素、辣椒油外,還要放芝麻醬,吃來別有風味,所以在西安,人們又把回民的這種涼皮叫做麻醬涼皮;岐山搟面皮則是先搟成面,然後再蒸,蒸熟後再切成比涼皮稍寬的條狀,吃法和米面皮基本一樣。不同於米面皮的是,涼皮口感較硬,韌度高,有筋性。

肉夾饃:“中國漢堡”美名揚

肉夾饃,實際是兩種食物的絕妙組合:臘汁肉,白吉饃。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回味無窮。臘汁肉歷史悠久,聞名中國,配上白吉饃,有著中式漢堡的美譽,揚名中外,深受人們喜愛。臘汁肉由三十多種調料精心配制而成,由於選料精細,火功到傢,加上使用陳年老湯,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具有色澤紅潤,氣味芬芳,肉質軟糯,糜而不爛,濃鬱醇香,入口即化的獨特風味。好的肉夾饃,饃本身要外酥裡嫩。好的臘汁肉用老湯老銚子煨出,肥肉不膩,瘦肉無渣,回味無窮。應當根據肉的肥瘦決定剁的粗細程度。趁熱將現做的饃挑開,夾入帶汁剁過的臘汁肉,帶上些肥肉和皮,汁水瞬間嗆入饃中。

冰峰汽水:除瞭涼皮和肉夾饃的 “黃金搭檔”之外,“夢幻套餐”的第三種小吃則有很多的變化。對於很多西安市民來說,“夢幻套餐”中的首選當然還是冰峰汽水。冰峰作為西安的一種知名本地品牌碳酸飲料,幾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西安人沒有沒喝過冰峰的。而冰峰的一句廣告語:從小就喝它,更是貼切的體現瞭冰峰無人能撼的霸主地位。走在西安街頭,無論是中午,還是晚上,無論是大街小巷,飯店賓館,隨處可見的是一碗涼皮,一瓶冰峰,吃著烤肉,喝著冰峰的景象。

2.2 牛羊肉泡饃

咥一碗羊肉泡,渾身都舒服咧~

陜西牛羊肉泡饃已被選入國宴。尤其是位於西安東大街的黎明牛羊肉泡饃館,於1987年在原有牛羊肉泡饃的基礎上,用海參、對蝦、雞片、口蘑、羊肉等,做出瞭十多個品種的“泡饃宴”。風味各異,色調不同,香味有別,色、香、味、形俱佳,不僅好吃,也是藝術欣賞。不僅受到國內顧客的歡迎,就連英、美、法、日、德、俄等國的賓客也慕名光顧。

泡饃以烹調方法分為幹泡(無湯)、口湯(食後餘一口湯)、水圍城(湯較多)和單走兒(吃饃喝湯)四種。餐前先將“饃”掰成黃豆般碎塊,交廚師烹煮。食時選定方位,講究蠶食,切忌攪動,以保持鮮味和原氣。其間可加辣子醬,以刺激食欲,食香菜以保持口氣清新。為避免泡饃中的牛羊肉脂肪膩口,可佐以糖蒜,以利再戰。餐後飲一碗精制的高湯,更覺濃香溢口,神清氣爽。羊肉泡饃在過去是進貢皇上的飲食而發明的,古時稱“羊羹”,宋代詩人就有詩:“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而羊羹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那時也被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在西安,還有一種泡饃叫水盆羊肉或水盆大肉,就是講煮好的肉湯加粉絲、羊肉(大肉)香菜、蒜苗、油潑辣子直接端上桌,然後食客用實現烙好的坨坨饃就這吃,濃香無比、暖人脾胃。

牛羊肉泡饃不僅講究烹調,更講究“會吃”。沒有經驗的人,吃前總習慣刁:用筷子來回攪動,這是一忌。“老陜”的吃法是,從一邊一點一點“蠶食”,這樣能保證湯與饃不分離,使饃能始終吃出鮮味。吃時,還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嗜好,調入香菜、辣子醬、芝麻油或配糖蒜之類佐料。吃後飲“高湯”(即原汁湯加粉絲燴制而成)一碗,異香滿口,頓覺神清氣爽,精神倍增。

2.3 葫蘆頭

葫蘆頭,陜西西安傳統特色小吃。源於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腸”。因豬大腸油脂較厚,形狀像葫蘆,因此叫葫蘆頭。葫蘆頭的基本原料是豬大腸和豬肚。吃時顧客先把饃掰成碎塊兒,廚師再把豬腸肚和雞肉、海參、魷魚等排列在碎饃塊兒上,用煮沸骨頭原湯泡三四次,然後加熟豬油和青菜等。吃時佐以糖蒜、辣醬等,鮮香滑嫩,肥而不膩。相傳,唐代著名醫學傢孫思邈將烹制豬腸肚的方法傳授給長安一傢飲食店店主,並將一個藥葫蘆贈給店主調味。店主按照孫思邈的指點改進制作方法,長安“葫蘆頭”從此有名,千年流傳。到瞭20世紀30年代,葫蘆頭已由肉類發展到包括海味類的眾多品種,豬肉類葫蘆頭在用料上也發生瞭一些變化,如湯中增加瞭骨頭和雞,使湯味更加濃醇,質量提高,成為秋冬時節的風味小吃。

2.4 油潑面

來北方不吃面那就白來瞭哦~

油潑面是陜西傳統的特色面食之一,起源於明代,有鮮香味、酸辣味、香辣味。油潑面是一種很普通的面食制作方法,將手工制作的面條在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裡,將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厚厚一層的辣椒面一起平鋪在面上,用燒的滾燙的菜油澆在調料上,頓時熱油沸騰,將花椒面、辣椒面燙熟而滿碗紅光,隨後調入適量醬油、香醋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臘汁肉、青椒土豆絲、青椒雞蛋、西紅柿雞蛋等一起食用。

2.5 biangbiang面

面條像褲帶---陜西八大怪之一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個車車逛咸陽。」

Biang biang面是陜西名特小吃,特指關中麥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拉成長寬厚的面條,用醬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調入面湯,撈入面條,淋上燒熱的植物油即成。彎彎曲曲巧妙幽默的“biang”字組合,概括biang biang面的產地特性,食者感受、制作工藝要領,原料、調料、做面人辛勤操作,秦人性格氣質,心底寬長,有棱有角,大苦大樂的爽快精神,引出陜西人為之自豪的飲食文化。

2.6 岐山臊子面

一碗合格的岐山臊子面應該具有“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的特點。面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臊子面在關中地區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婚喪、逢年過節、孩子滿月、老人過壽、迎接親朋等重要場合都離不開。

臊子面是陜西的風味小吃,品種多達數十種,以面:薄、筋、光,湯:煎、稀、汪,味道:酸、辣、香為特色,吃口柔韌滑爽,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譽最盛。臊子面的特點是面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面湯油光紅潤,味鮮香渾厚而不膩。而岐山臊子面鄉土風味尤為濃厚,以酸辣著稱。岐山面要求寬湯,即湯多面少,並突出酸辣味。所謂煎、汪即面條要熱得燙嘴、油要多,才能體現此面的特色。岐山面是一種高碳水化合物、高飽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面食。臊子面對關中地區的人們生活的影響很大,無論喜事喪事、逢年過節、老人過壽、還是小孩滿月或是傢裡來瞭親朋都離不開臊子面。關中地區辦紅白事、老人過壽、孩子滿月等都一般招待兩頓,所謂早飯和午饗,而早飯臊子面即為主食。

2.7 甑糕

甑糕(zèng gāo),是西安、關中地區、晉南地區[1]的傳統風味小吃。用糯米、紅棗或蜜棗蒸制而成;有的會加紅豆、葡萄幹等置鐵甑上蒸制而成。甑糕小吃歷史悠久。甑,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古老的蒸器,有陶制、銅制、木制、鐵制等,後經民間傳承,將鐵甑保留,而用之蒸制的粘糕也別有風味。

NO.3 陜南美食

陜南位於秦嶺以南,稱為陜西的南方,陜南地區從西往東依次是漢中,安康,商洛三個地級市,與陜北和關中地區有很明顯的文化和地域差異。

3.1 漢中熱米皮

漢中面皮(Hanzhong Mianpi),是陜西省漢中市的一道特色小吃;相傳該菜品的歷史始於秦漢時期,做法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後磨成米漿,上籠蒸成薄皮兒,趁熱抹上菜籽油,切成條狀,依個人口味調入油辣子、味精、精鹽、醋、醬油、蒜泥水等佐料,拌勻即可食用。當地多熱食,稱熱面皮,亦可置於通風處降溫後涼拌(當地稱冷面皮或涼面皮)。配菜(底墊子)主要有黃豆芽、土豆絲、黃瓜絲、胡蘿卜絲、等,口感軟糯,香辣。不需即時食用時還可以晾幹後油炸食用。也有燴,炒等吃法。漢中面皮一般采用米漿為原料,偶爾也用面粉直接調漿(當地稱“面面皮”),或在米漿、面漿中混入土豆淀粉或紅薯淀粉增強韌性,未強調“面面皮”的均為米漿制作。

3.2 安康蒸面

安康蒸面是安康地方小吃中的代表。隻要是安康人或者在安康生活過或者跟安康有過關聯的人,大多數人都喜歡食用安康蒸面,及至定居他鄉後回安康探親訪友或出差歸來,通常想品嘗享用的第一食物就是蒸面。

寧強麻辣雞

寧強麻辣雞,用鮮活公雞加工制成。以當地散養土雞為原料,慢火煮熟切塊,配以適量的食鹽、花椒粉、薑汁、油潑辣子、味精等調味品制作而成,色、香、味俱佳,吃起來肉嫩香脆,肥而不膩,麻辣爽口,回味悠長,有開胃益神作用。

3.3 寧強核桃饃

寧強核桃饃,陜西寧強著名的傳統特色面食,將核桃仁去皮後與椒鹽、芝麻等一起制成餡泥,再將油面經過三次發酵後,抹上核桃泥,放入烤爐裡烘烤後制得的糕點。本品口感酥脆,味道香甜,特別適合老年人及兒童食用,被列入《陜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4 漢中菜豆腐

菜豆腐是漢中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絕。它最早由誰發明的已經無從考證,但坊間流傳的說法是與漢高祖劉邦有關,當年劉邦被封為漢中王時就有此吃法,由此可見其歷史悠久,現如今菜豆腐儼然就是漢中美食的代表。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