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徽新聞11月21日電(記者 趙強)在每個海外華僑華人的心裡,祖(籍)國永遠是最重要的,泰國華僑江莉也不例外。從泰國回傢鄉銅陵投資,是血脈親情對傢鄉的眷戀;從安徽到西藏投身邊境建設,是海外華僑傢國情懷助力實現中國夢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份愛國情:回歸故鄉報桑梓
人在海外,心系傢園。江莉從16歲就出門闖蕩,先是在浙江義烏創業,後來輾轉去瞭泰國,靠著燕窩、榴蓮和山竹的外貿生意,闖出瞭一番自己的天地。在泰國定居的這些年,雖然事業上紅紅火火,但是埋藏在她內心深處的思鄉情結卻與日俱增。每次回國探親,看到父母曾經耕耘的土地,心裡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2019年5月,在安徽省委統戰部和銅陵市委統戰部、市僑聯的邀請下,她隻身一人回到瞭闊別已久的傢鄉銅陵,投身到火熱的鄉村建設中。
在銅陵,她創辦瞭安徽恒古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從張傢界引進瞭被譽為“黃酮之王”的莓茶,2020年試種200畝,共收獲莓茶7000多斤,通過泰國的兩個電商平臺,分別銷往泰國、緬甸、柬埔寨、越南和老撾等國,產品供不應求。現有莓茶生產基地500多畝,年產莓茶10萬多斤,年利潤近千萬元,已初步實現瞭種植、加工、跨境電商等融合發展的產業格局,帶動瞭周邊30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創業的同時,她也不忘回報社會,2021年至2022年,她先後向全市鄉村幹部、部分學校和養老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捐贈莓茶約1000餘斤,價值約20餘萬元。她還無償向樅陽縣義津鎮先讓村提供50畝茶苗,教授種茶和制茶技術,扶持貧困村發展。
一份援藏情:產業助力鄉村興
2022年8月,錯那市援藏工作組主動與江莉對接,邀請她前往祖國邊境錯那市考察、拓展莓茶產業。雖有諸多顧慮,但是發揮僑胞力量助力實現中國夢的責任感激勵著她,通過線上考察瞭錯那市基本情況後,10月22日,她下定決心,奔赴祖國西南邊境實地考察,去雪域高原播撒產業“金種子”……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莓茶項目適合高海拔山區生長,采茶期長、產量高、經濟價值高,而西藏邊境地區可耕種土地不多,開發莓茶種植產業,發展綠色農業,是一條符合地區特點的致富之路。
剛到錯那市,江莉不顧胸悶頭暈、心跳加快等高原反應,拉著援藏工作組一起下鄉踏勘、為莓茶種植基地選址,走遍瞭勒佈溝四鄉,最終選定瞭27畝土地作為試種基地,投資500多萬元成立瞭西藏恒古拉莓茶科技有限公司。當然,這其中也並不是一帆風順,在茶園種植基地的選址、土地租賃等方面,也遇到瞭一些波折,但在當地政府和援藏工作隊的協調下得到瞭解決。2023年,在海拔3200米的門巴族集聚地錯那市勒佈溝,江莉帶領門巴族農民種植莓茶50多畝,年產優質高山雪域莓茶1500多公斤,產值300多萬元,解決50多名門巴族農民就業,帶動當地農牧民增收100萬元以上。
一份民族情:富民興邊繪新景
江莉雖然到西藏的時間不長,但是她用“以心交心”的態度,贏得瞭周圍少數民族的信任。她表示,鄉村振興歸根結底還要依靠本地人,把莓茶種植技術傳授給當地人民,才是“造血式”產業援藏的最終目的。她的這種理念也深深地影響著身邊人,門隅土特產品加工合作社負責人洛桑旦增就主動對接瞭莓茶項目,從翻耕土地到增施底肥,一步步跟著江莉學習先進種植技術。而且,莓茶種植項目帶來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帶動周邊門巴族農戶增收。
江莉希望通過引進莓茶產業,在錯那市門巴族聚居區打造藏區莓茶品牌,形成種植、加工,茶旅、研學和康養為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通過“公司+合作社+農牧民”的發展模式,留下技術、留下產業、留下邊民的心,讓門巴族農牧民在特色農業發展之路上越走越踏實、越走越富足,不斷繪就“產業興、生活好、邊疆穩”的嶄新畫卷。(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