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和四川總站、成都市體育局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成都)生活體育大會將於11月21日舉辦。大會以“綠色、青春、健康、共享”為主題,設置瞭七場平行圓桌對話,邀請瞭業內多位專傢學者和專業人士,共同探討生活體育的發展,分享實戰案例和探索經驗,為生活體育的產業升級、引領行業破局和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19日下午,“綠水青山下的體育康養生活”圓桌對話在麓湖叁分體育公園率先進行。總臺主持人朱曉雨主持本場對話,國傢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中國體育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趙軼龍、四川寶山村莊發展學院院長張金文、四川天府新區華陽街道麓湖公園社區黨委副書記徐棠棣、中國登山傢夏伯渝和盛世中體集團董事長侯大為參與圓桌對話,共同探討我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態勢,探尋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康養生活方式。

擁抱綠水青山 探索體育康養產業發展之道

近年來,隨著國傢對體育運動的高度重視,以及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向戶外,擁抱青山綠水,享受運動的樂趣,體育運動與綠色生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徒步、騎行、滑雪……綠水青山之間,大眾參與體育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國傢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中國體育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趙軼龍詳細闡述瞭運動方式改變所帶來的產業創新和消費升級以及其中所蘊藏的巨大機遇。趙軼龍認為,首先,在體育養生方面,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基因;其次,疫情後,運動是良藥,運動是基礎性疫苗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最後,現代科技和醫學的發展,為體醫融合,體養融合提供瞭更加豐富的方法與手段。同時,趙軼龍分析,影響一個地方是否適合做體育康養項目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自然資源稟賦,二是經濟發展水平和區位因素,三是相關業態的融合發展水平和相關要素的產業支撐能力。

四川寶山村莊發展學院院長張金文從實際出發,介紹瞭寶山村鄉村旅遊、戶外運動、森林康養三大產業體系是如何緊抓地理地貌優勢,擴寬農業農村業態,開展民宿、康養融合的業務方向的。張金文認為,農旅體群眾性體育運動呈現專業化和泛大眾化兩個趨勢。專業化體現在一些運動對裝備的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而大眾化體現在三點,一是大眾運動觀念轉變,二是健康危機催生當代人空前重視生活方式的健康化、運動化,三是寄情山水,短暫地“逃離”城市。張金文用五個關鍵詞概括瞭康養體育的定位,分別是:寄情山水、融入社群、長於運動、參與文化、專業醫療保障。

生態模式三步走 分享體育康養產業落地之鑒

四川天府新區華陽街道麓湖公園社區黨委副書記徐棠棣分享瞭體育康養的“麓湖經驗”,麓湖公園社區以營造多元運動場景、培育和孵化運動社群以及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作為支撐,在創建體育康養生活方式方面進行嘗試,社區註重生態環境建設和人文建設,大力引導運動活力。此外,社區還培育孵化瞭自己的文化節日IP:龍舟節、漁獲節以及麓客之夜春晚,讓運動與活力更加有方向感和內涵。

無獨有偶,盛世中體集團董事長侯大為以公司業務舉例,講述瞭體育+旅遊+康養商業模式在國內的“三步走”路線。每拓展一處新業務,公司以體育旅遊為牽引,以體育康養基地建設作為升級,再同當地體育醫療相關機構、學校、醫院合作,共同推進開發有當地特色的體旅養一體化服務業務。

1949年出生的中國登山傢夏伯渝今年已經74歲瞭,但他仍然對體育運動充滿熱愛,先是籌備“百城千山”活動,在中國多個城市發起登山活動,接下來還計劃挑戰攀登七大洲的最高峰,探險南北極,完成之前未竟的心願。夏伯渝用行動詮釋瞭人生的攀登和無盡的夢想,而他也談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的認知逐漸加深,體育與康養的結合會越來越緊密,戶外運動的熱度也會越來越升高,這是必然趨勢。”

體育運動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搭建瞭橋梁。可以預見會有越來越的人寄情於山水之間,在體育與山水的融合間探尋身心的平衡,來一場體育康養與休閑旅遊的雙向奔赴。這場圓桌對話也為進一步激活綠水青山的多元價值,促進體育康養產業發展提供瞭交流平臺,助力體育康養產業發展行穩致遠。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