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11月10日圓滿閉幕。據統計,本屆進博會按年計意向成交金額784.1億美元,比上屆增長6.7%。美國政府更是首次以官方名義參加進博會並設立美國食品和農業館。11月9日,剛在上海參加完進博會的和睦傢創始人、 中國美國商會副主席李碧菁(Roberta Lipson)在北京接受瞭本刊記者專訪。 

  “在進博會上,我們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中國醫療飛速的發展。進博會幫助我們更好地擴展瞭合作生態,以更好為健康中國服務。”李碧菁告訴記者,每年的進博會都是跨國技術企業集中展示創新成果的平臺,也是促進先進技術在中國落地的重要契機。今年,和睦傢醫療與GE醫療、西門子、諾華、羅氏等跨國藥企簽署瞭戰略合作協議,探索疾病防治的創新解決方案,讓患者從創新中獲益。 

  值得註意的是,參加本次進博會的美國企業超200傢,是進博會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美國參展團。“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中國市場之大、發展前景之廣,加上日益開放公平的營商環境,都是美國企業不能放棄的原因”李碧菁說。 

  

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和睦傢醫療與GE醫療舉辦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從“美中互利”到“和睦傢” 

  說起李碧菁與中國的緣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關系回暖。李碧菁對大洋彼岸的陌生國度產生瞭興趣,進入大學後,她開始學習中國的歷史和語言。她深知,中國已經準備好向世界敞開大門。 

  1979年,李碧菁供職的一傢美國公司決定派她來中國拓展業務。24歲的李碧菁第一次來到中國首都北京。她回憶說:“當時,北京的大街上可以看到幾乎所有類型的交通工具:馬車、驢車、自行車,還有為數不多的汽車。” 

  上世紀70年代末,用B超給孕婦體檢在美國已是通用做法,也可以給患者檢查心臟等身體器官,而在中國則是聞所未聞。“當時中國醫院的醫療技術和硬件還相對比較落後,甚至中國最好的醫院都在用建國前的醫療器械,病人難以得到有效治療”,李碧菁決心彌補這塊空白——將美國先進的醫療設備帶進中國。 

  她永遠記得把第一臺實時B超儀器展示給中國醫生的那一刻,因為這徹底改變瞭她的人生。當時,她在北京召開瞭一次大型的技術交流會。當600多名產科醫生從屏幕中看見胎兒在母腹中活動的時候,很多人都激動地哭瞭。“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是用手觸摸來感知胎兒的動態,但是現在他們可以看到實時的、鮮活的胎兒影像。”李碧菁說。 

  1981年底,李碧菁創建瞭自己的公司取名“美中互利”。他們向中國引進的很多推動醫療發展的醫療器械其中包括很多“第一臺”,比如第一臺超聲波檢測儀、第一臺中央監視系統、第一臺超聲刀、第一臺核磁共振儀,還有第一臺手術機器人。 

  

李碧菁(前排,左一)代表美中互利工業公司與中國衛生部簽署中美衛生領域合作意向書。 

  9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新生兒出生率增長很快,很多的產科醫院都缺少足夠的床位來照顧產婦。李碧菁瞅準時機,積極尋找合作夥伴,並獲得瞭中國政府關於外資創辦醫院的許可,然後開始在美國募集資金創建醫院。“一切都是全新的,很多領域剛剛走向開放。醫院開業前,我們一共拿到瞭180個不同政府部門的印章,都是一傢傢跑下來的。”1997年,中國第一傢外資私立醫院——和睦傢醫院在北京成立。 

  “最初,和睦傢的患者百分之百都是在華的外交官和外企高管。如今,我們的醫院80%患者都是中國人,這得益於這些年中國人在各方面對於品質健康生活的追求。中國患者越來越期待獲得高質量、個性化的醫療服務。”李碧菁坦言,“中國在醫療服務的多樣化和可及性方面已經取得瞭不可思議的進步。這歸功於政府的關註和巨大投資,還有私人投資領域的繁榮,也同樣歸功於中國對於國際合作和投資日益開放的態度。” 

  中國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 

  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來華創業的外國人,李碧菁目前也是代表900多傢美國在中國大陸企業的美國商會副主席和美國中國區全國貿易委員會的理事。她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的營商環境取得瞭巨大的進步,這從在華外資企業數量的迅速增長上就可以看出來。 

  在醫療領域,人口結構的變化正在催生新的、多元化的健康需求,這些需求會產生潛力巨大的醫療服務市場,並推動醫療機構的不斷創新,助力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 

  “40多年來中國的變化巨大。比如人的平均壽命從建國以來到現在幾乎翻瞭一番,孕產婦死亡率也降低瞭大約10倍。”李碧菁指出,同世界上很多國傢一樣,中國同樣也面臨著很多挑戰,有很多事情需要應對。比如,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多的病患,最高的癌癥發病率,同時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和慢性病情況。 

  李碧菁介紹說,和睦傢的醫院和診所建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香港等地,覆蓋瞭中國的一線城市,同時也在深化“綜合醫院+專科醫院+診所網絡”的戰略佈局。從無痛分娩的普及到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創新的癌癥治療模式,到私營醫院參與醫療體系。和睦傢不僅建立瞭中國最大的符合國際標準的私立醫療保健平臺,服務瞭數百萬的患者,同時也把醫療服務新理念,新模式帶到更廣闊的中國社會。 

  這些年,和睦傢逐步建立瞭一個由醫院和診所整合而成的醫療平臺。“比起環境和設備,更有意義的是我們傳播的理念,即healthcare——健康(health)加呵護(care)。” 

  她指出,和睦傢創始於北京,並且於近期在北京加大瞭投入,這得益於北京開放的環境和投資政策,特別是過去幾年北京“兩區”政策,即國傢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充分體現瞭北京在經貿發展領域的包容態度和國際化氛圍,有利於企業吸引更多國內外優秀人才和資金投入,不斷提升各方面的服務水平,促進企業發展。如今,和睦傢在北京管理和運營4傢醫院和11傢診所。在原有綜合醫院的基礎上,和睦傢在北京的佈局不斷深化和拓展。和睦傢醫療目前正在規劃其最新、最大的項目——位於北京的低碳環保綜合醫療中心,旨在促進北京醫療健康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新醫院將集臨床醫學、教學和研究於一體。 

  

2021年第四屆進博會上,李碧菁(左一)介紹和睦傢使用醫療器械進行患者基礎數據采集。 

  中美人文交流尤為重要 

  李碧菁表示,雖然中美關系近年來經歷瞭風雨,不過她對未來仍然十分樂觀,對雙方合作充滿信心。她指出瞭四點原因:一是中美兩國傢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搞好關系不僅是對自己好,對世界和平與繁榮發展至關重要;二是兩國領導人和部長級官員的頻繁會晤;三是人文交流、民間交往越來越頻繁;四是《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等政策的不斷湧現。 

  談及國務院8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李碧菁表示,《意見》提出的6方面24條政策措施,受到瞭包括美國在內國際工商界的熱烈歡迎。“中國經濟持續復蘇,以及中美兩國繼續保持開放溝通渠道,都將繼續增強美國商界在華經營的信心。對我們的許多會員來說,中國是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我們的大多數成員將繼續在這裡投資和做生意,並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她說。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們看到兩國政府為重建信任、使兩國關系重回正軌做出瞭艱苦的努力。中美兩國部長的高端互訪,以及兩國領導人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會晤,不僅涉及政治,也涉及商業,讓我們認識到中美合作對兩國經濟的重要性。”李碧菁說,在很多行業領域,中美兩國都是彼此的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保持友好合作的關系和確保持續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8月底,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訪華,中美達成瞭一些具體務實的成果,也被雷蒙多稱為“向前邁出一大步”。今年,美國國務卿佈林肯、財政部長耶倫訪華期間,還特別會見瞭包括李碧菁在內的美國商界人士,聽取他們對中美經貿合作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近期,許多美國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也先後訪華,拜訪瞭中國相關政府部門。李碧菁認為,面對面的溝通對於兩國人民,對公司、城市、國傢間的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她進一步指出兩國人民都從中美密切合作中受益。 “我本人對兩國的未來比較樂觀。我相信,隻要大傢保持這種開放、誠實、透明的溝通,事情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