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阿根廷走近彼此源於彼此的被“需要”。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天各一方,無論對於中國人,還是對於阿根廷人來說,都很容易想到我們這兩個國傢,因為那是距離我們最遙遠的彼此。在歷史的長河裡,物理距離是一種天然的屏障,阻礙瞭人之交流、物之交換。然而鬥轉星移,山阻海隔制造的空間距離在彼此走近的渴望面前支離破碎(la distancia que nos une)。 正因為這種相互需要,五十餘年來,中阿關系經受住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始終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兩國友誼歷久彌堅,是相互信任的好朋友、共同發展的好夥伴。這種基於相互需要的務實主義貫穿中阿關系半個世紀的歷史,是中國和阿根廷發展兩國關系的基石。這一點歷史已經證明,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中阿關系的關鍵時刻。 第一個時刻是1972年。20世紀70年代,受智利同中國率先建交的影響,1971年阿根廷軍政府放棄瞭“意識形態邊疆”政策,主張拉美國傢協調一致采取有利於本地區發展的共同行動。在這一思想指導下,阿根廷政府率先伸出橄欖枝,積極探索中阿關系正常化的可能性,此舉得到瞭中國政府的積極回應。歷時半年的談判之後,中阿兩國最終達成建交協議,決定自1972年2月19日起實現外交關系正常化。中阿建交是兩國務實主義精神的充分彰顯,它跨越瞭意識形態的藩籬,擺脫瞭過去以意識形態劃線的剛性原則。這種相互需要和務實合作原則貫穿於此後中阿關系發展的各個階段。 第二個時刻是1990年。1989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傢對華實施政治封鎖和外交孤立。11月,阿根廷新當選的梅內姆總統對華持不幹涉內政的立場,旋即派他的弟弟、參議院臨時議長愛德華多·梅內姆訪華並邀請楊尚昆主席訪問阿根廷。1990年5月,楊尚昆主席對阿根廷進行國事訪問。半年後梅內姆總統回訪中國。阿根廷在關鍵時刻對華理解和支持彰顯出強烈的務實主義精神。一方面,長期飽受霸權主義之苦的阿根廷同樣渴望獨立自主,拒絕外部幹涉;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深陷債務危機的阿根廷亟需擺脫經濟困境,希望進一步加強同中國的關系,特別是經濟領域的合作。中阿政治互信和理解無疑為這一願景提供瞭重要保障。 第三個時刻是2004年。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大力推動“走出去”戰略。剛剛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的阿根廷亟需擴大對外合作,尋求資金來源。中阿雙方在經濟領域有著強大的互補性和強烈的合作願望。2004年6月和11月,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和胡錦濤主席實現互訪。中阿領導人的高頻互動產生瞭豐碩的成果:建立和發展中阿戰略夥伴關系,阿根廷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以及簽訂貿易和投資合作諒解備忘錄,開展基礎設施、住房、能源、農業等領域的合作並快速擴大雙邊投資和貿易額。 第四個時刻是2014年。為進一步鞏固並強化對阿關系,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訪問阿根廷並同克裡斯蒂娜總統共同決定將中阿戰略夥伴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以適應中阿關系長足發展的現實。訪問期間,兩國簽署瞭首份共同行動計劃、中阿經濟和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及中阿貨幣互換協議,還舉行瞭首次中阿經濟合作與協調戰略對話。這些協議和活動對提升中阿關系和擴大雙方友好合作持續向前發展發揮瞭引領性作用。 第五個時刻無疑 2022年。2022年是中阿建交50周年,也是中阿友好合作年,更將是中阿邁向發展合作新征程的標志性年份。盡管國內有新冠疫情肆虐的挑戰,國外有美國強大施壓的影響,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總統仍堅定地奉行獨立自主的主權外交政策,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將冬奧會政治化的企圖。阿根廷不僅公開反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傢對北京冬奧會實施“外交抵制”,還在艱難的條件下選擇出席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並對中國進行訪問。由此,阿爾貝托總統成為唯一一個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拉美大國元首。訪問期間,阿根廷同中國簽署包括“一帶一路”共建協議在內的一攬子合作方案,阿根廷成為拉美地區第21個,卻是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拉美大國。 縱觀中阿關系50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在各個時期,務實主義都始終貫穿其間,成為連接和推動中阿關系不斷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 當前中國和阿根廷的關系來到一個新的關鍵時刻。所有關心中阿關系的人都密切關註當前阿根廷總統大選的動態。盡管自由前進黨候選人Javier Milei聲稱,一旦當選將“隔離”阿根廷與中國的關系,甚至變革聯盟的候選人Patricia Bullrich也選邊站隊美國。但我相信歷史可以告訴未來:中國和阿根廷的關系將再次經受住考驗。當前中國和阿根廷的關系,已經是無法主觀意志所能隔絕的,而且客觀上也做不到,因為中阿關系的根基是相互需要,合則兩利,分則兩傷。而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選邊站隊不符合阿根廷的根本利益,甚至有損國傢主權。因為對於一個中等強國來講,面對大國競爭,多元化和平衡外交才能夠保持獨立自主和最大化國傢利益。 更何況,中國和阿根廷政治上和經濟上的相互需要,導致雙方已經形成瞭一種事實上的命運共同體(una comunidad de destino compartido),這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其他大國都難以做到的。 從政治上來看,阿根廷和中國在主權等牽涉國傢核心利益問題上互有訴求。阿根廷希望中國這個在國際舞臺上舉足輕重的國傢在英阿馬爾維納斯群島爭端上支持阿根廷的立場,中國也希望阿根廷始終秉持一個中國原則,支持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中阿相似的利益訴求不斷拉近雙方的距離,推動中阿兩國在雙邊和多邊場合支持對方的核心關切。 從經濟上來看,互補性成為兩國經濟合作持續推進的基礎和動力。自建交以來,中阿雙邊貿易不斷推進,經貿合作日益深化。1972年兩國建交時,中阿雙邊貿易額僅為600萬美元,2022年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20.1%,首次突破200億美元,達到213.7億美元。2023年5月起,阿根廷從中國進口商品全部使用人民幣結算。阿根廷出口牛肉的80%、大豆的88%水產品的20%都銷往中國。目前中國已經成為阿根廷全球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農產品出口目的地國和第三大投資來源地。 中國和阿根廷關系的密切或者相互依存並不能說沒有分歧和問題,比如貿易摩擦問題。但是,正如中國最有智慧的政治傢之一鄧小平先生所說,發展中的問題要靠進一步發展來解決。同樣,中阿關系中出現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深化兩國關系來解決。 而問題的解決或者深化兩國關系離不開深刻地理解彼此。很多時候,恐懼源於無知,源於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缺乏深刻瞭解,比如中國威脅論就是這樣產生的。我們必須坦誠,盡管中國和阿根廷在人文交流方面已經有瞭巨大的進步,但必須看到和政治經濟關系相比,文化交流仍然源於不足,特別是無法適應兩國經濟關系快速發展的現實。正因如此,阿根廷前駐華大使蓋鐵戈Diego Guelar在2016年致我牽頭發起的中國阿根廷研究共同體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rgentina Studies)賀信中所寫:“構建中阿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意味著要走出僅著眼於產品與金錢交換的雙邊關系。經貿關系若要無礙、順利地發展,彼此信任和文化理解必不可少。若無此,他事皆難,事倍功半,漸行漸遠,偏見叢生,畏懼心起,從而使經濟合作舉步維艱”。 【作者:郭存海,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阿根廷研究中心主任。】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