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20日,“海絲”南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福建省泉州師范學院舉行。來自海內外高校、研究所和會館的專傢學者,圍繞“非遺南音的傳承發展”“南音的理論話語體系建設”“南音的高校教學新模式”“服務國傢文化發展戰略”等議題開展學術研討交流。

  發源於福建泉州的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它隨閩南人的足跡傳播至海內外,是聯結國傢之間友誼的橋梁與華人精神的紐帶。

  泉州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屈廣清介紹,2003年起,該校將南音引入高校專業設置,開創瞭從一個“樂種”到一個“音樂專業”的辦學歷史。目前已培養瞭300餘名南音本碩畢業生在學校、樂團等從事南音教學與推廣,足跡遍及海內外10多個國傢和地區,教授南音學生達20餘萬人,拓展瞭傳統南音從“民間”到“民間”的傳承路徑,建構起“南音文化傳承新生態”。

  “高校不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的陣地,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實踐的基地,更將成為承繼、延續中華文化的載體。”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鄭長鈴表示,20年來,泉州師范學院培養瞭一批南音專業人才,不僅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公約》對“正規和非正規教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的提倡,也發揮瞭地方高校所應實現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傳承和傳播作用。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作為支持單位,泉州師范學院與泉州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主辦,福建省社會科學基地南音研究中心等單位承辦。得到瞭海內外多位專傢學者的關註和支持,主論壇參會人數90餘人,各分論壇參與人數合計200餘人,征集論文80篇。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