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日,最喜人的莫過於溫暖的處所,還有“咕嘟咕嘟”冒著熱氣的食物。

自古以來,愛吃的文人很多,他們以充沛的感情演繹瞭諸多和美食有關的故事。今晚就跟隨他們的選擇,上一份獨特的菜單。

這些硬菜,他們早誇過!

01

汪曾祺:吃汽鍋雞是“培養正氣” 年輕時,汪曾祺在昆明西南聯大讀書,他就像鉆進瞭美食的叢林,一到周末,就約上三五好友下館子。但凡見過,就不許沒吃過。要說小汪最鐘情哪種食物,還得是昆明的汽鍋雞。

如果全國的雞來一次大獎賽,哪一種該拿金牌?我以為應該是昆明的汽鍋雞。”這可不是汪曾祺隨意的誇贊。

一千個昆明人,就有一千個汽鍋雞的版本。不過,雖然雞的品種、公母、配料、做法各有千秋,在老昆明人心中,有一條是約定俗成的,吃雞是為瞭培養正氣。

汪老曾說:“過去昆明人一說,‘ 今天我們培養一下正氣’,聽話的人就明白是去吃汽鍋雞。‘培養正氣’的雞特別鮮嫩,而且屢試不爽。” 還有一道菜,是汪曾祺傢宴的絕對壓軸,那就是 淮揚名菜大煮幹絲

它既講究瞭刀工,又講究瞭火候,更註重瞭吊湯的工藝,這個湯做出來鮮、香。幹絲煮下去的時候嫩、香。

汪曾祺的筆下曾寫道: 揚州人晚上, 來一口老雞湯煮幹絲,乖,呱呱叫!

02 袁枚:先生的隨園不隨便 袁枚何許人也?也許……你對他不熟。可是,如果去問一個老饕,袁枚是誰,他肯定會告訴你,那可是《隨園食單》的作者,人稱“食聖”的那一位。

千萬別小看《隨園食單》,它可是餐飲行業的指南之一。先生耗費40年,搜羅瞭300多道菜。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將食材詳盡做法,連同飲食文化,先生都講得明明白白。

就拿流傳至今的“ 扒燒整豬頭”這道菜來說吧。

控制火候很關鍵。大火煮半個小時左右,轉小火慢燉,燉到什麼程度呢?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早早點透瞭其中的秘密:鹵汁收幹,肥膩的部分煮出來,煨爛的肉裡,油脂又沒有完全流失,就是豬頭的完美狀態。

想成為一隻合格的“扒燒整豬頭”,是有標準的。豬臉不能破相。

耳微脆,舌軟韌。皮肉糯爛,隻要用勺子輕挖一口,輕輕顫動的皮肉就會在嘴裡慢慢融化。仔細回味,咸鮮裡還有絲絲甘甜。 有豬頭下酒,有文人唱和,名聲傳開後,隨園成瞭大清熱搜榜的常客。任誰來打卡美食,都會發個“朋友圈”。

03 李漁 :是美食,是人生啊 筆耕不輟,賺瞭錢,對貪吃的李漁來說,當然要花在美食上。

有這樣一道美味,李漁聽到十次,有九次都忍不住流口水。你可別覺得誇張,這是先生白紙黑字寫在詩裡的:

“松菌無根出自天, 聞累十度九垂涎。 不妨匕箸朝朝失, 免我辛勤種菜園。”

山裡有天賜美味松毛蕈,連少種點菜的偷懶心思都動上瞭。先生也在書中提到,“ 食此物者,猶吸山川草木之氣”,來形容它獨特鮮美的味道。

先生也愛吃藕,那是愛蓮的最重要原因。現如今,南京人最愛的蜜汁藕,位置僅次於南京人吃鴨子的勁頭。糖化的表面,清新的內裡,粉糯的藕,粘潤的米,糯糯嘰嘰,可可愛愛,像天造地設的一對。

他還能在一碟蘿卜中,品味出與人的相處之道。蘿卜生的時候有點辛臭,就好似初見如小人。但是相處久瞭後,卻能發現人心裡深藏的君子般的閃光點。這在《閑情偶寄》,早有“溫馨提示”:

“然見此物大異蔥蒜,生則臭,熟則不臭,是與初見似小人,而卒為君子者等也。雖有微過,亦當恕之,仍食勿禁。”

04 陸遊 :詩人的美食路 陸遊作為詩人,存詩數量輕松進入歷史前三,此外老陸,還有另一個隱秘身份:美食傢。

在他9300多首存詩裡,記載食物的就超過3000首,讓我們能詳盡地瞭解宋朝的食材、菜式和飲食文化。 平日裡的陸遊,經常會化身“傢庭煮夫”,還經常總結自己的“做菜經”,得意地記錄下來

“今日山翁自治廚,嘉肴不似出貧居。白鵝炙美加椒後,錦雉羹香下豉初。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壓春蔬。”

陸遊在詩裡寫,炙白鵝要加“椒”才美味。這說的不是辣椒,而是花椒。在明朝後期,辣椒才會從南美傳入中國。在花椒的故鄉四川,先生遇到瞭他深深贊嘆的舌尖魔法。

陸遊還在詩裡寫:“ 玉食峨眉栮,金齏丙穴魚。”這丙穴魚,又叫雅魚,得名於“雨城”雅安,也是先生菜單上最有牌面的魚種。

雅魚最傳統的做法是砂鍋燉湯。聽起來像是雅魚的獨角戲,但配角卻不少。筍、豬心、球蓋菇,還有豬肚、豬舌、火腿、土雞、魷魚,不同風味的食材放在一起,烘托出雅魚湯主打的復合鮮味。

愛美食,愛生活,源自陸遊那一顆赤子之心。也正因為是赤子,哪怕在田間做瞭幾十年的老農,與青山綠樹為鄰,他也從未委頓,從未舍棄對日子深切的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