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提出要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黨的二十大黨章在紀委主要任務中增寫“推動完善黨和國傢監督體系”重要內容,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強調要按照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要求,推動完善紀檢監察專責監督體系。這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成功實踐的經驗總結,是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破解監督治理難題的中國方案,充分彰顯瞭我們黨深刻把握執政規律、把握治理規律的非凡智慧,勇於解決大黨獨有難題、永葆先進純潔的歷史主動,為黨在新征程上不斷煥發蓬勃生機活力提供瞭有力保障。 全面準確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的重大決策部署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分析黨的建設面臨的形勢任務,將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作為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的重要內容,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創造性發展瞭馬克思主義公權力監督理論,有力回答瞭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標志著我們黨對管黨治黨規律的認識達到新高度。 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推進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在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同時進行偉大自我革命,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我們黨長盛不衰的內在原因。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黨的百年奮鬥歷程特別是新時代偉大實踐,創造性提出黨的自我革命重大命題,深刻指出勇於自我革命是黨百年奮鬥培育的鮮明品格,我們黨要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就要不斷推進自我革命;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須依靠強化黨的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通過行動回答“窯洞之問”,練就中國共產黨人自我凈化的“絕世武功”;隻有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監督體系,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跳出歷史周期率。黨中央十年磨一劍,以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逐步構建起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監督制度,探索出依靠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徑,確保瞭黨和國傢長治久安。 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是推進國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是權力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是推進國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監督和治理的內在關系進行瞭創造性闡述,強調監督是治理的內在要素,在管黨治黨、治國理政中居於重要地位;要把監督貫穿於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把完善權力運行和監督制約機制作為實施規劃的基礎性建設,構建全覆蓋的責任制度和監督制度;要堅持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相統一,抓好“關鍵少數”,帶動整個監督體系更加嚴密、更加有效運轉;要強化主體責任,加強統籌協調,使監督工作在決策部署指揮、資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運用上更加協同。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堅持把監督貫穿管黨治黨、治國理政各項工作,找準監督與治理的結合點和著力點,不斷推動監督體系契合黨的領導體制、融入國傢治理,充分發揮監督治理效能,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我們黨全面領導、長期執政,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對權力的監督制約。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權力運行規律,強調權力是需要監督的,沒有監督的權力就會異化;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要紮緊制度籠子,督促掌握公權力的部門、組織合理分解權力、科學配置權力、嚴格職責權限,完善權責清單制度,加快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不給權力脫軌、越軌留空子,把權力運行的規矩立起來;要盯緊公權力運行各個環節,完善及時發現問題的防范機制、精準糾正偏差的矯正機制,管好關鍵人、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管在關鍵時,特別是要把“一把手”管住管好;要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確保黨員幹部秉公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為民用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加強監督制約權力的頂層設計,明確瞭改革方向和具體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制度不斷健全,有力保證瞭權力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以黨內監督帶動其他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黨的執政地位決定瞭黨內監督在黨和國傢監督體系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黨內監督是各類監督發揮作用的方向引領和根本支撐,是推動黨和國傢監督體系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成熟定型的根本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強化黨內監督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貫要求,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隻有以黨內監督帶動其他監督、完善監督體系,才能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制度保障;黨內監督發揮著政治引領作用,要健全黨和國傢監督體系,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不斷完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推動各類監督貫通協調,形成常態長效的監督合力;要充分發揮監督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推動監督落地,讓群眾參與到監督中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及時將加強黨內監督的實踐探索轉化為制度成果,精準把握各類監督主體的內涵外延、職責權限、運行機理,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各類監督主體之間職能契合、銜接順暢、運轉協調,持續加強和釋放監督效能。 堅持和運用新時代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的寶貴經驗 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兩個大局”、著眼治國理政重要任務,審時度勢作出的戰略決策。黨中央持之以恒改革體制機制、創新方式方法、完善制度措施,以有效監督促進制度建設和國傢治理,必須長期堅持、不斷鞏固、持續深化。 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精心謀篇佈局、親自擘畫,不懈推動監督體系建設。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構建黨和國傢監督體系的出發點和根本保證。一是堅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則。中央政治局十年如一日不斷細化完善中央八項規定內容,持續改進作風,在民主生活會上進行對照檢查和黨性分析,研究加強自身建設措施;加強對直接分管部門、地方、領域黨組織和領導班子成員的監督,定期同有關地方和部門主要負責人就其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廉潔自律等情況進行談話,為全黨作出示范。二是堅持黨中央對監督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定期研究黨內監督工作,部署加強黨內監督的重大任務;組建國傢監察委員會、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中央審計委員會等,著力解決監督機構龐雜分散、監督職能缺位或重合等問題。三是加強對中央巡視工作的領導,明確中央巡視工作方針,聽取每一輪巡視情況匯報,兩次修訂《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十八屆期間組織12輪中央巡視,在黨的歷史上首次實現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十九屆期間首次將中央紀委國傢監委機關、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等納入中央巡視范圍,持續擦亮巡視利劍。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證明,隻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監督體系建設才能找準方向、穩步推進。 加強黨委(黨組)對監督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內監督對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定向引領作用。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關鍵在發揮黨內監督的主導作用,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刻認識到,黨內監督是全黨的任務,制定並執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把上上下下、條條塊塊都抓起來,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委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作用充分發揮,逐步織密黨內監督網。一是各級黨委(黨組)擔負主體責任,堅決貫徹執行《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緊盯“關鍵少數”破解監督難題,積極履職盡責,領導和指導監督工作。二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發揮協助引導推動功能,促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和監督調查處置職能,充分發揮監督綜合性、融合性作用。三是黨的工作部門做好職責范圍內黨內監督工作,既加強對本機關本單位的內部監督,又強化對本系統的日常監督。四是黨的基層組織貫徹支部工作條例(試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等黨內基礎法規制度,及時監督提醒,發揮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依規依紀行使黨員權利、履行監督義務,充分發揮黨員民主監督作用。實踐證明,以黨內監督為主導的監督體系,符合中國國情,具有強大生命力,也能夠最大限度整合監督力量、釋放監督效能。 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為構建黨和國傢監督體系提供不竭動力。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是完善黨和國傢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堅持“先立後破、不立不破”,把加強監督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起來,推動解決紀檢監察工作中存在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推動監督體系更加成熟定型。一是堅持高起點謀劃推動改革。黨中央從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出招破局,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授權,保障國傢監察體制改革依法有序推進,特別是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把組建國傢監察委員會列為深化黨和國傢機構改革的第一項任務,健全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和完善各級反腐敗協調小組職能,推進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全面落實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傢機關派駐紀檢機構,有效提升瞭黨的執政能力和治國理政科學化法治化水平。二是試點先行、有序推進。開展國傢監察體制改革,以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為試點,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鋪開,成立國傢、省、市、縣四級監察委員會,與同級紀委合署辦公,實現黨內監督全覆蓋、國傢監察全覆蓋;分類推進派駐機構改革,中央紀委國傢監委在中央和國傢機關、中管企業、中管金融企業和單位、中管高校統一設立派駐機構、派駐專員,各省市縣優化派駐機構設置,開展省級紀委監委向省管高校和國有企業派駐紀檢監察組試點。黨的十九大至二十大五年間,紀檢監察派駐機構共處置問題線索150.5萬件、立案39.9萬件、處分36.9萬人,“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充分彰顯。三是系統集成、釋放效能。完善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制度,制定推進紀檢監察監督、巡視巡察監督與審計監督貫通協同高效的指導意見,監督效果不斷增強,全面從嚴、越來越嚴的信號持續釋放。事實證明,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適應黨情國情變化,有效實現瞭對權力監督制約,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取得新進展,又為探索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開展自我革命提供瞭可靠保證。 依據職責定位充分發揮各類監督主體作用,不斷釋放黨和國傢監督體系的整體效能。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既包括黨內監督,又包括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監督,必須統籌聯動、一體推進,協同配合、銜接貫通,才能真正讓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監督單位結合本單位本領域實際,把業務工作與監督職責結合起來,努力提升監督效能。人大和政協圍繞促進各級黨政機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發揮民主監督作用;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加強對行政行為和司法活動等的日常監督,承擔好行政監督和司法監督責任;審計機關、財政機關和財會部門、統計部門著眼發現問題開展監督,圍繞監督成果運用,加強與其他監督協作配合,同黨內監督共同構成“四方監督”的格局;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圍繞解決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積極建言獻策、批評監督,推動相關部門履行職責、加強協作、解決問題。各類監督在黨內監督主導下貫通協同,各責任主體協作配合、各司其職,推進監督體系這盤大棋局越走越明朗、越走越開闊。 健全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促進公權力運行更加規范透明。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是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傢監督體系的重點內容,必須依法設定權力、科學規范權力、有效制約權力、有力監督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一是堅持權責法定,完善權力配置機制,依法科學配置權力和職能,全面梳理各部門權力的法定授權,建立權力清單、負面清單、責任清單,明確職責定位和工作任務,推進機構、職能、權限、責任法定化,重點強化審批程序上的制約關系,防止權力出軌越界。二是堅持權責透明,完善用權公開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公開權力運行過程和結果,完善權力運行過程的留痕、查詢、追溯、反饋機制,以信息化推動制度化、程序化,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三是堅持權責統一,既管住亂用濫用權力的瀆職行為,堅決查處以權謀私、搞權錢交易的腐敗問題,又管住不會用權、不願用權的失職行為,嚴肅整治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等作風問題,防止權力扭曲、異化、變質,確保秉公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為民用權。四是緊盯“關鍵少數”,制定實施《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將“一把手”作為監督重點,強化對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依規依法履職用權、廉潔自律等情況的監督,對存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及時約談提醒,對失職失責、違紀違法問題嚴肅查處。 新時代十年的生動實踐充分證明,我們黨完全有能力解決好自我監督這個“哥德巴赫猜想”,完全有能力實現執政能力整體性提升的良性循環,完全有能力依靠制度優勢和法治優勢走出一條符合黨情國情的中國特色監督之路,始終成為中國人民最可靠、最堅強的主心骨。 堅決貫徹黨的二十大新要求,不斷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制度 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是黨的二十大擘畫的構建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的關鍵舉措,是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做出的重要部署,是涉及各類監督主體、監督職權、監督方式、監督制度等的復雜系統工程。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要求,精準把握“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階段性特征,緊緊抓住“增強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著力點,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把監督有機融入黨的建設之中、落實到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推動各項監督在黨的領導下形成合力,不斷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制度,努力取得全面從嚴治黨更大成效。 準確把握黨統一領導的根本要求。黨統一領導,就是要在黨集中統一領導下,做實做強黨委(黨組)全面監督,加強對各類監督主體的領導和統籌。一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把握將自我革命作為我們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的政治內涵,深刻把握黨中央構建自我監督制度體系的政治考量,全面、系統、整體地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二是壓實各級黨委(黨組)主體責任,特別是“一把手”第一責任人責任,督促做到知責、盡責、負責,敢抓敢管、勇於監督,領導推動各監督主體發揮作用、相互貫通,推動各類監督貫通協調、形成合力。三是完善各負其責、統一協調的管黨治黨責任格局,健全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律檢查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加強職責范圍內監督工作,及時請示報告監督工作中的重要事項。把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同級相互監督、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結合起來,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堅持黨內談話制度,落實述責述廉制度,把督促黨員履行義務與保障黨員權利統一起來,充分調動黨員參與監督的積極性。四是壓實紀委監委監督職責,推動完善紀檢監察專責監督體系,促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常態化制度化,推動黨委(黨組)在本地方本系統本領域做實監督職責,把監督責任落實到每條戰線、每個領域、每個環節。 深刻理解全面覆蓋的目標任務。全面覆蓋,就是要堅持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相統一,抓好“關鍵少數”,帶動整個監督體系更加嚴密、運轉更加有效。一是實現對所有黨員幹部和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全面覆蓋,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全面覆蓋,盯緊權力運行各環節,抓住政策制定權、審批監管權、執法司法權等關鍵點,合理分解、科學配置權力,嚴格職責權限。二是在黨內監督定向引領下,把政治監督作為首要任務,完善巡視巡察整改、督察落實情況報告制度,促進各類監督關聯互動、系統集成,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形成同題共答、常態長效的監督合力。三是推動完善各類監督貫通協調機制,發揮黨內監督主導作用,促進黨內監督與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有機貫通、形成合力;四是推動完善基層監督體系,統籌用好縣鄉監督力量,促進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構建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平臺,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健全基層監督網絡;五是發揮審計在反腐治亂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強與審計機關協調配合,用好審計監督成果;六是完善黨的自我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有機結合的制度。充分認識強化黨內監督是為瞭保證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強化國傢監察是為瞭保證國傢機器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強化群眾監督是為瞭保證權力來自人民、服務人民。打開大門搞監督,充分依靠人民群眾,暢通監督渠道,發揮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用,將“兩個答案”貫通起來,以有力有效的監督提高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 充分釋放權威高效的監督效能。權威高效,就是要牢牢把握監督的政治屬性,提高監督政治站位,突出監督重點,提升監督效能。一是聚焦“兩個維護”強化政治監督,強化政治巡視,加強對“國之大者”的監督檢查,推動各類監督聚焦政治原則、政治生態、政治擔當,以強化政治監督為基礎,引領帶動各監督單位從政治高度發現問題,從政治立場出發整改整治,做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裡,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裡,確保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二是以督促監督對象履行職責為著力點,把管理和監督寓於實施領導全過程,既加強宏觀研究謀劃,定調子、明方向、立規矩,又具體指導推動,出題目、壓擔子、解難題,特別是加強對下級“一把手”和班子其他成員的監督,有力傳導責任。三是更加重視從體制機制上破解監督難題,持續深化監督制度改革,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增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進一步形成靠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長效機制,使各項監督更加規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讓制度“長牙”“帶電”。 持續增強貫通協調的監督合力。貫通協調、統籌協同、一體推進是黨中央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隻有找準盲點堵點、厘清權責邊界、搭建協作平臺,才能進一步完善監督協調機制、釋放監督合力。一是對現有監督工作相關黨內法規、國傢法律法規等進行梳理,從源頭上發現監督制度中存在的交叉重疊等問題,對各類監督主體協作配合的方式、范圍、內容、成果應用等進行規范,打通制度層面斷點和堵點。二是進一步明晰各監督單位權責界限,明確監督職責、任務、內容、方式、程序等,使各類監督有據可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建立統一的監督信息平臺,探索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科技手段,強化對監督信息的收集、甄別、分析、研判和共享,整合各監督單位的監督信息資源,提升監督信息利用率,提高各類監督的精準度和質效。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