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內蒙古,人們腦海中浮現出的往往是一望無際的綠色大草原,而烏蘭察佈,無疑是其中一抹耀眼的紅色。近年來,該市積極打造國防教育主題公園、組建烏蘭牧騎民兵連、開辦國防教育示范班等,為大草原平添一道亮麗的風采。今天,讓我們走進這座“紅色的山口”,感受當地幹部群眾像草原一樣廣闊的國防情懷。
內蒙古烏蘭察佈市烏蘭牧騎民兵連走進農牧民中間,以表演節目的形式開展國防教育。
打造“實景課堂”——
紅色資源融入百姓生活
國慶節假期,烏蘭察佈市退役軍人王鑫帶傢人,來到老虎山國防教育主題公園遊覽。“爸爸,這裡有您在部隊時候的事跡介紹!”公園道路兩側的“軍人功勛宣傳櫥窗”展示著近些年來烏蘭察佈籍立功受獎軍人的事跡,兒子王鶴宇從中找到瞭王鑫的名字,自豪之情洋溢在臉上。
像王鑫一傢人一樣,許多烏蘭察佈市民都喜歡到這座公園觀光散步。綠樹成蔭的老虎山是烏蘭察佈市區的制高點,老虎山國防教育主題公園是一座集紅色旅遊、生態建設、休閑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地標性建築。
烏蘭察佈,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山口”,城如其名,是一片紅色沃土,有集寧戰役紀念館、涼城縣鞍子山革命烈士陵園、興和縣萬年青革命烈士陵園等全國、自治區革命紀念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但這些紅色資源分佈相對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在軍事機關建議下,烏蘭察佈市將人流量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老虎山生態公園拓展為國防教育主題公園,向市民群眾免費開放。
國慶節當天,烏蘭察佈各界人士在市政府廣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山頂上,一副大型革命主題雕塑栩栩如生,一股英雄氣撲面而來,令人肅然起敬。雕塑的四周,退役的坦克、飛機排列整齊,仿佛一聲召喚,仍然能夠沖鋒陷陣。在山腰間的“紅色故事”展區,黨領導人民群眾抗擊侵略、愛國擁軍的生動事跡讓人印象深刻。山腳下,集寧戰役紀念館展出的一件件實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史料,將人們帶回到那段烽火連天的戰鬥歲月……
“登上老虎山,既能接受國防教育,又能鍛煉身體,一舉兩得。”當地居民崔曉對公園的設置贊不絕口。
“讓豐富的紅色資源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按照這一思路,烏蘭察佈軍地雙方建成6個國防主題公園、10多個軍事主題文化館,打造瞭涼城縣綏蒙革命紀念館、賀龍紀念館等1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依托這些漸成規模的紅色教育場所,烏蘭察佈軍地結合八一建軍節、抗戰勝利紀念日和征兵等時機,組織開展各類主題活動,通過打造“實景課堂”,讓國防教育深入人心。
回顧歷史,是為瞭觀照當下。在烏蘭察佈市的車站、銀行、醫院等服務窗口,“軍人依法優先”“軍人、退役軍人優先”“優撫病房”等標識牌隨處可見;在繁華市區,一幅幅諸如“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傢親”的標語引人註目……廣大幹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將熱愛國防、支持部隊、尊崇軍人、優待軍屬變成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下半年剛剛入伍的賈翔宇,傢住老虎山國防教育主題公園附近。“每當看到現役軍人立功受獎的事跡,我就決心像他們一樣,投身軍旅、百煉成鋼。”大學剛剛畢業,他就報名應征,圓瞭從軍夢。
烏蘭察佈市居民在老虎山國防教育主題公園觀看國防知識展板。
成立烏蘭牧騎民兵連——
國防教育文藝輕騎兵馳騁草原
國慶節當天,烏蘭察佈市一派歡騰景象。
“我們是烏蘭牧騎,同心歌唱;我們是中國民兵,手握鋼槍……”唱著連歌、迎著朝陽,該市烏蘭牧騎民兵連的姑娘小夥子們早早趕往四子王旗,準備為當地幹部群眾獻上一場“踔厲奮發強國防勇毅前行向復興”國防教育暨國慶節專題演出。
演出在舞蹈《草原女民兵》的鏗鏘旋律中拉開序幕。以大草原為背景的舞臺上,一隊英姿颯爽、持槍躍馬的女民兵在邊防線上巡邏,她們時而細心偵察,時而揚鞭疾馳,生動演繹瞭新時代民兵隊伍良好的精神風貌和過硬的戰鬥本領。
緊接著,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呼麥、獨具蒙古族民族特色的馬頭琴齊奏、部隊歌曲合唱獨唱等節目輪番登臺,以“紅色經典+民族特色”的精彩內容,令觀眾流連忘返。
烏蘭牧騎的蒙古語原意是“紅色的嫩芽”,後被引申為“紅色文藝輕騎兵”,是適應草原地區生產生活特點而誕生的文化工作隊,深受廣大農牧民喜歡。2017年11月,習近平主席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回信,勉勵他們繼續紮根基層、服務群眾,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
習主席的回信給內蒙古軍民以巨大鼓舞。“發揮民兵隊伍亦兵亦民、靈活機動的特點優勢,打造一支國防教育特色文藝輕騎兵。”2019年8月,烏蘭察佈市組建烏蘭牧騎民兵連。
在烏蘭察佈軍分區指導下,烏蘭牧騎民兵連圍繞愛國主義教育、擁軍優屬、軍民共建等內容,創作編排出《軍人的情懷》《我是北疆護城河》等30多個優秀作品,走進軍營、靶場、邊防哨所、農村牧區演出300多場,多次參加走邊關宣傳教育活動。
同時,該連積極履行民兵職責,按時參加當地人武部組織的軍事訓練,結合文藝演出參加護邊巡邊等活動,做到“走一路、演一路、練一路、巡一路”。每名成員身上既有“文藝范兒”,又有“兵味”,演出的節目特色鮮明、頗受好評。
“長期在茫茫草原上輾轉跋涉,以天為幕佈、以地為舞臺進行演出是常有的事。”烏蘭牧騎民兵連連長王惠忠深有感觸地說,每當看到可愛的邊防官兵、樸實的牧民群眾,長途奔波產生的疲勞感頓時煙消雲散,大傢隻想把最好的狀態、最投入的演出奉獻給觀眾。
排演《黃土謠》時,男主角為瞭演好軍人,多次到部隊體驗生活,成功塑造瞭人物形象。排練舞蹈《陽光下的女兵》時,習慣瞭跳民族舞蹈的女民兵,不適應部隊舞蹈的快節奏,腳踝經常扭傷。但她們說,比起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的戰士們,這點傷不算什麼,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今年八一建軍節期間,舞蹈《陽光下的女兵》公演後引發良好反響。
4年來,烏蘭牧騎民兵連走到哪裡,就把黨的聲音和關懷送到哪裡,把“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的理念傳播到哪裡。
烏蘭察佈市烏蘭牧騎民兵連創作的節目《草原女民兵》劇照。
開辦示范班示范校——
學校國防教育有瞭抓手和標桿
8月下旬,位於烏蘭察佈市區的北京師范大學集寧附屬中學“國防教育示范班”傳來喜訊:又有10名同學被軍事院校錄取。至此,這個班5年來共培養出25名軍校學員,其中7人考取部隊飛行學員。該校校長李忠介紹說,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軍事機關的幫帶。
2018年,烏蘭察佈市集寧區人武部與北京師范大學集寧附屬中學建立共建關系。在為高一新生開展軍訓過程中,人武部與該校達成共識:挑選熱愛國防事業、軍事素質良好的學生,組建“國防教育示范班”,通過以點帶面的辦法,推動國防教育在該校全面開花。
從此,集寧區人武部不僅定期為示范班上國防教育課,而且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示范班同學走進軍營體驗當兵的生活。火熱的軍營生活點燃瞭孩子們的從軍夢想。問及班裡同學的理想志向,幾乎所有學生都把考軍校作為第一志願。17歲的曹丹進入示范班不久就明確瞭目標:考軍醫大學,當一名穿軍裝的“白衣天使”。
示范班的學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長得壯壯的、練得棒棒的,成為其他班級同學追趕的榜樣。其他班級借鑒瞭該班學生守則、軍事素質考核項目及達標細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畢業班報考軍事院校的人數逐年增加。2023年初,北京師范大學集寧附屬中學被教育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評為“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
烏蘭察佈市集寧區第六中學老師組織學生參觀強軍擁軍文化館。
與集寧區人武部一樣,興和縣人武部也在示范校建設上下瞭很大功夫。他們與當地民族小學開展“軍民共建民族團結示范校”活動,一方面邀請專傢開設國防教育專題講座,引導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另一方面選派民兵骨幹到該校升國旗、教練軍體拳,培養愛國精神和軍人情懷。
“我們聯合駐軍部隊,與全市25所中小學開展‘軍民共建民族團結示范校’活動。”烏蘭察佈軍分區領導介紹說,活動開展過程中,他們不僅抓市、縣重點中學,而且註重向設在蘇木(鄉鎮)基礎較弱的學校延伸:在國防教育的路上,不讓一所學校、一個孩子掉隊。
四子王旗紅格爾蒙校地處牧區,位置偏遠。旗人武部拿出很大時間精力進行幫帶與指導,該校也被評為“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察右後旗土牧爾臺鎮學校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各級軍事機關先後投入50多萬元,為該校更換電腦、桌椅、黑板等教學設備,建設紅色文化教育長廊、素質教育實踐基地,並對68名生活困難學生進行幫扶。
近年來,烏蘭察佈軍分區及所屬各人武部對數百名生活困難學生進行幫扶,直至他們完成高中學業。多名受資助學生踴躍報名應征、積極報考軍校。
有瞭示范學校的帶頭參與,烏蘭察佈市連續舉辦15屆“神舟杯”國防知識競賽,270萬人次參與答題,打造瞭全民國防教育的特色品牌。
“國防教育示范班、示范校,就像大草原上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烏蘭察佈軍分區領導介紹說,他們正通過開展“百名上校進百校”等活動,進一步發揮示范單位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學校國防教育的覆蓋面,為建設全民國防打下堅實的基礎。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