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分為六大部分,從“一帶一路”源於中國屬於世界開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三個原則,提出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的三個理念,提出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三個目標,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正在實踐鋪就造福世界的幸福路的願景,共建國傢正在鋪就共同發展繁榮之路,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構建促進全范圍多領域互聯互通新格局。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從數據角度來剖析“一帶一路”十周年在多方位多領域互聯互通取得的各項進展。
一、“一帶一路”十周年具多方位多領域互聯互通
政策溝通廣泛深入
政策溝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保障。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與五大洲 150多個國傢、 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瞭 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標志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
1. 戰略對接和政策協調持續深化
在全球層面,聯合國等多個國際組織與機構對接共建“一帶一路”。2016年11月,在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上, 193個會員國一致贊同將“一帶一路”倡議寫入聯大決議;2017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344號決議,呼籲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在超過 110個國傢和地區建立協調統一的投資管理體系,促進“一帶一路”投資合作。 在區域和多、雙邊層面,共建“一帶一路”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東盟印太展望、非盟《2063年議程》、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等有效對接,支持區域一體化進程和全球發展事業。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外合作夥伴發起成立瞭 20餘個專業領域多邊對話合作機制。共建“一帶一路”與沙特“2030願景”等國戰略對接。
2. 政策溝通長效機制基本形成
2017年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29個國傢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 140 多個國傢和 80 多個國際組織的 1600 多名代表參會,形成瞭 5 大類、 279項務實成果。 2019年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38 個國傢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及聯合國秘書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等 40 位領導人出席圓桌峰會,超過 150 個國傢、 92 個國際組織的 6000 餘名代表參會,形成瞭 6 大類、 283項務實成果。
3. 規則標準對接紮實推進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已與 65 個國傢標準化機構及國際和區域組織簽署瞭 107 份標準化合作文件。標準化概況信息已覆蓋 149 個共建國傢,可提供 59 個國傢、 6 個國際和區域標準化組織的標準化題錄信息精準檢索服務,發佈國傢標準外文版近 1400 項、行業標準外文版 1000多項。設施聯通初具規模
1. 海上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
截至2023年6月底,“絲路海運”航線已通達全球 43 個國傢的 117 個港口, 300 多傢國內外知名航運公司、港口企業、智庫等加入“絲路海運”聯盟。“海上絲綢之路海洋環境預報保障系統”持續業務化運行,范圍覆蓋共建國傢 100多個城市。
2. “空中絲綢之路”建設成效顯著
中國已與 104 個共建國傢簽署雙邊航空運輸協定,與 57個共建國傢實現空中直航,跨境運輸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
3. 國際多式聯運大通道持續拓展
中歐班列通達歐洲 25 個國傢的 200 多個城市, 86 條時速 120 公裡的運行線路穿越亞歐腹地主要區域,物流配送網絡覆蓋歐亞大陸。截至2023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 7.4 萬列,運輸近 700 萬標箱,貨物品類達 5 萬多種,涉及汽車整車、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等 53 大門類,合計貨值超 3000 億美元。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覆蓋中國中西部 18 個省(區、市),貨物流向通達 100 多個國傢的 300多個港口。貿易暢通便捷高效
1. 貿易投資規模穩步擴大
2013-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傢進出口總額累計 19.1萬億美元; 2013-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傢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 6.4%; 2013-2022年,與共建國傢雙向投資累計超過 3800億美元; 2013-2022年,中國向共建國傢對外直接投資超過 2400億美元; 2013-2022年,中國在共建國傢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達到 2萬億美元; 2013-2022年,中國在共建國傢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累計 1.3萬億美元; 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傢進出口總額近 2.9萬億美元; 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傢進出口總額占同期中國外貿總值的 45.4%; 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傢進出口總額較2013年提高瞭 6.2 %; 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對共建國傢進出口總額超過 1.5萬億美元; 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對共建國傢進出口總額占同期中國與共建國傢進出口總額的 53.7%;
2. 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
截至2023年8月底, 80多個國傢和國際組織參與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倡議》; 中國與 28 個國傢和地區簽署 21個自貿協定; 中國與 135個國傢和地區簽訂瞭雙邊投資協定; 中國與 112個國傢和地區簽署瞭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含安排、協議); 中國與 35個共建國傢實現“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 中國與 14個國傢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
3. 貿易投資平臺作用更加凸顯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連續成功舉辦五屆,累計意向成交額近 3500億美元。
4. 產業合作深入推進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已同 40多個國傢簽署瞭產能合作文件; 中國企業與共建國傢政府、企業合作共建的海外產業園超過 70個。資金融通日益多元
1. 金融合作機制日益健全
截至2023年6月底,共有 13 傢中資銀行在 50 個共建國傢設立 145 傢一級機構, 131 個共建國傢的 1770 萬傢商戶開通銀聯卡業務, 74個共建國傢開通銀聯移動支付服務。 中國已與 20 個共建國傢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在 17個共建國傢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 截至2023年6月底,絲路基金累計簽約投資項目 75 個,承諾投資金額約 220.4 億美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有 106 個成員,批準 227 個投資項目,共投資 436億美元。
2. 投融資渠道平臺不斷拓展
截至2022年底,中國國傢開發銀行已直接為 1300 多個“一帶一路”項目提供瞭優質金融服務;中國進出口銀行“一帶一路”貸款餘額達 2.2 萬億元,覆蓋超過 130 個共建國傢,貸款項目累計拉動投資 4000 多億美元,帶動貿易超過 2萬億美元。
3. 投融資方式持續創新
截至2023年6月底,交易所債券市場已累計發行“熊貓債” 99 隻,累計發行規模 1525.4 億元;累計發行“一帶一路”債券 46 隻,累計發行規模 527.2億元。 綠色金融穩步發展。2019年5月,中國工商銀行發行同時符合國際綠色債券準則和中國綠色債券準則的首隻“一帶一路”銀行間常態化合作機制(BRBR)綠色債券;截至2022年底,已有 40多傢全球大型機構簽署瞭《“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
4. 債務可持續性不斷增強
按照平等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中國與 28個國傢共同核準《“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推動共建國傢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重視債務可持續性,提升債務管理能力。民心相通基礎穩固
1. 文化旅遊合作豐富多彩
與 144個共建國傢簽署文化和旅遊領域合作文件。 中國與共建國傢共同創建合作平臺,成立瞭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博物館聯盟、藝術節聯盟、圖書館聯盟和美術館聯盟,成員單位達 562 傢,其中包括 72 個共建國傢的 326個文化機構。 在 44 個國傢設立 46 傢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其中共建國傢 32 傢;在 18 個國傢設立 20 傢旅遊辦事處,其中共建國傢 8傢。
2. 教育交流合作廣泛深入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已與 45個共建國傢和地區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中國院校在 132 個共建國傢辦有 313 所孔子學院、 315 所孔子課堂;“漢語橋”夏令營項目累計邀請 100 餘個共建國傢近 5 萬名青少年來華訪學,支持 143 個共建國傢 10萬名中文愛好者線上學習中文、體驗中國文化。 中國院校與亞非歐三大洲的 20多個共建國傢院校合作建設一批魯班工坊。 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連續 7 年舉辦“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及相關活動;合作設立絲綢之路青年學者資助計劃,已資助 24個青年學者研究項目。 中國政府原子能獎學金項目已為 26 個共建國傢培養瞭近 200名和平利用核能相關專業的碩博士研究生。
3. 媒體和智庫合作成果豐碩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與共建國傢媒體共同成立“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聯盟成員單位已增至 107 個國傢的 233傢媒體。 “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已發展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合作夥伴合計 122 傢, 16傢中外智庫共同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
4. 民間交往不斷深入
推動中外民間組織建立近 600 對合作夥伴關系,開展 300餘個民生合作項目。 60 餘個共建國傢的城市同中國多個城市結成 1000餘對友好城市。 72 個國傢和地區的 352 傢民間組織結成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開展民生項目和各類活動 500餘項,成為共建國傢民間組織開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新領域合作穩步推進
1. 衛生健康合作成效顯著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與 160 多個國傢和國際組織簽署衛生合作協議,中國發起和參與 9個國際和區域衛生合作機制。 中國向 58 個國傢派出中國醫療隊,赴 30多個國傢開展“光明行”,免費治療白內障患者近萬名。 新冠疫情暴發以後,中國向 120 多個共建國傢提供抗疫援助,向 34 個國傢派出 38 批抗疫專傢組,同 31 個國傢發起“一帶一路”疫苗合作夥伴關系倡議,向共建國傢提供 20 餘億劑疫苗,與 20餘個國傢開展疫苗生產合作, 中國與 14 個共建國傢簽訂傳統醫藥合作文件, 8 個共建國傢在本國法律法規體系內對中醫藥發展予以支持, 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投入建設,百餘種中成藥在共建國傢以藥品身份註冊上市。
2. 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中國與 30 多個國傢及國際組織簽署環保合作協議,與 31 個國傢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夥伴關系倡議,與超過 40 個國傢的 150 多個合作夥伴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與 32個國傢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系。 中國與 39 個共建國傢簽署 47 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與 30 多個發展中國傢開展 70 餘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培訓瞭 120 多個國傢 3000多人次的環境管理人員和專傢學者。
3. 科技創新合作加快推進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與 80 多個共建國傢簽署《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成員單位達 58傢。 2013年以來,中國累計培訓共建國傢技術和管理人員 1.6 萬餘人次,面向東盟、南亞、阿拉伯國傢、非洲、拉美等區域建設瞭 9 個跨國技術轉移平臺,累計幫助 50 多個非洲國傢建成 20 多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在農業、新能源、衛生健康等領域啟動建設 50餘傢“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中國與 50餘個共建國傢和國際組織建立知識產權合作關系。
4. “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亮點紛呈
截至2022年底,中國已與 17 個國傢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 30 個國傢簽署電子商務合作諒解備忘錄,與 18個國傢和地區簽署《關於加強數字經濟領域投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中國構建起 130套跨境陸纜系統。二、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註入正能量
為共建國傢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與近 90 個共建國傢和國際組織簽署瞭 100 餘份農漁業合作文件,與共建國傢農產品貿易額達 1394 億美元,向 70 多個國傢和地區派出 2000 多名農業專傢和技術人員,向多個國傢推廣示范菌草、雜交水稻等 1500多項農業技術。 中國企業在非洲雇員本地化率達 89% ,有效帶動瞭本地人口就業。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相關投資有望使共建國傢 760 萬人擺脫極端貧困、 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20多年來,中國已舉辦 270 多期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為 106 個國傢培訓1萬多名學員。在亞非拉和南太平洋地區的 13 個國傢建立瞭菌草試驗示范中心或基地。如今,菌草技術已經在 100多個國傢落地生根,給當地青年和婦女創造瞭數十萬個綠色就業機會。 10年來,中國企業先後在共建國傢實施瞭 300 多個“愛心助困”“康復助醫”“幸福傢園”項目,“絲路一傢親”行動民生合作項目涵蓋扶貧救災、人道救援、環境保護、婦女交流合作等 20多個領域,產生瞭廣泛影響。 截至2022年12月,在瀾湄國傢共計建成農村供水安全保障技術示范點 62 處,為 7 000 多名居民提供飲水安全保障,累計為瀾湄國傢農村供水相關管理部門和工程運行管理人員提供 400餘人次培訓交流機會。為經濟全球化增添活力
2022年東南亞跨境直接投資流入額占全球比重達到 17.2% ,較2013年上升瞭 9 個百分點;流入哈薩克斯坦的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同比增速高達 83%,為歷史最高水平。 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共建“一帶一路”實施以來,僅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就可使全球貿易成本降低 1.8% ,使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上的貿易成本降低 10% ,為全球貿易便利化和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 2.8%-9.7% 、全球貿易增長 1.7%-6.2% 、全球收入增加 0.7%-2.9%。 “中國青年全球夥伴行動”得到全球廣泛響應, 100 多個國傢青年組織和國際組織同中國建立交流合作關系。“一帶一路”青年故事會活動連續舉辦 16 場, 1500多名各國青年代表踴躍參加。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