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上,線條與色塊繪成的孫悟空溜進蟠桃會,偷偷捻走瞭幾顆仙丹,大屏幕外,弦樂襯托著鋼琴敲出一連串調皮灑脫的音符。齊天大聖搭配爵士樂,是著名作曲傢劉索拉的奇思妙想。昨天,上海交響樂團與北京國際音樂節聯合委約劉索拉創作的交響舞曲《大鬧天宮》在保利劇院上演,亮相第25/26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指揮傢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樂團,與劉索拉的朋友們一起為這部傳世幾十載的動畫經典重新“配音”。

  中國打擊樂貫穿全曲

  1922年,萬氏兄弟創作出中國首部動畫短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開啟瞭中國動畫新時代。轉眼間,百年已過,為紀念中國動畫的傳承發展,交響舞曲《大鬧天宮》的創作由此發軔。這部作品以《大鬧天宮》動畫片為基礎,共分為“花果山美猴王”“東海得金箍棒”“官封弼馬”等9個樂章,用樂隊演奏配合影片播放的方式講述瞭孫悟空怒反天庭這段傢喻戶曉的神話故事。

  值得說明的是,交響舞曲《大鬧天宮》並非對原作音樂的再編配,8個月的時間裡,身體羸弱的劉索拉燃燒著靈感,為這部老少皆知的動畫電影描繪出新的面貌。“《大鬧天宮》動畫片本身就非常具有舞蹈性。”劉索拉說。在前輩藝術傢的創作中,一幀幀畫面與配樂中的京劇鑼鼓點緊密交織,喘息停頓、快慢錯雜,天然便帶有一種起舞的節奏感。劉索拉抓住瞭這種“舞蹈性”,無論是筋鬥翻飛的孫悟空,還是橫行遊走的蝦兵蟹將,樂譜中幾乎所有的拍子變化,都是她數著角色的腳步寫下的。在配器方面,劉索拉沒有囿於西方固有的管弦樂配器手法,她把自己各種各樣的音樂經歷自由融入:鑼鼓鐃鈸等中國打擊樂貫穿全曲始終,那是劉索拉多年的學習與積淀;琵琶、鋼琴、吉他靈氣十足,現代爵士風格不時閃爍,濃縮著她這些年來不拘一格的嘗試與探索。

  經典新解獲觀眾認可

  “翻拍”名作向來不是易事,在《大鬧天宮》原片如此深入人心的前提下,劉索拉的經典新解成功觸動瞭許多觀眾。“我小時候看過很多遍《大鬧天宮》,哪些畫面應該配哪些音樂,現在還記得非常清楚,挺驚訝的是這一版交響舞曲並沒有讓我覺得哪裡‘出戲’。”觀眾陳先生說。他特地帶上6歲的女兒來看這場演出,小朋友收獲瞭快樂,也收獲瞭一次藝術啟蒙之旅。交響舞曲《大鬧天宮》用音樂語匯描繪瞭一個鮮明生動的奇幻世界,不同樂器、曲風的特質被充分展現——以戲曲、爵士等元素塑造的孫悟空明亮輕快,象征天界權威的玉皇大帝每次都伴著格外低沉的管樂出場,仙娥隨著琵琶起舞,隆隆鼓聲往往意味著大戰在即……當哪吒敗於孫悟空之手狼狽逃走時,全場觀眾會心而笑,那個時刻,陳先生很動容:“哪怕過去瞭這麼多年,陪伴我們長大的作品仍然為大傢帶來快樂的力量。”

  這也是劉索拉的感觸。譜寫交響舞曲《大鬧天宮》的過程中,越是挖掘經典,她越明白當年老一輩藝術傢們前瞻性的眼光與胸懷,越感慨中國傳統音樂是滋養當代創作的無盡寶藏。在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餘隆看來,劉索拉幾十年身體力行,“讓中國的音樂愛好者進一步認識瞭現代音樂的無限魅力,更讓世界樂壇瞭解瞭中國當代音樂傢對傳統的創造繼承、對社會的深切關懷。”第26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年度藝術傢因此被授予瞭劉索拉,這是繼廣州交響樂團獲頒第25屆年度藝術傢後,今年北京國際音樂節頒發的又一項特別榮譽。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