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裊裊涼風動,淒淒寒露零”,秋天裡的第五個節氣寒露就要到瞭,從節氣名字來看就知曉這一時節寒意漸濃。北方的雨季會結束,晝夜溫差增大,萬物也逐漸變得蕭瑟,甚至有的已開始呈現冬季景象,而南方秋意漸濃,天氣變得涼爽幹燥很多。

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如今的名氣雖不大,但於古人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寒露有著非常明顯的氣候變化特征,也影響著很多農事活動。因此,有關於寒露的傳統習俗還是很多的,大多也都關系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建議大傢有所瞭解,特別是其中的“做1事,食2物,不沾3樣”,最好牢記在心中,遵守傳統,健康入冬。

寒露做1事:登高賞秋景

“寒露至,秋意濃”,進入寒露時節就已標志著進入瞭深秋,此時秋高氣爽,人們也是元氣滿滿,很適合外出鍛煉或是登高遠眺,探尋秋日裡的一些美景。

其實,在民間一直都有寒露登高的習俗,因為登高也有步步高升、高壽的好寓意。像北方很多地區,到瞭十月中旬後楓葉漸紅,大傢有時間就會到附近的山上,登高賞紅葉,其中這欣賞紅葉最著名的地方就是北京的香山,每到寒露時節北京市民都會習慣性的遊香山看紅葉。

南方也是一樣,在南京的非遺項目裡就有一項為“幕府登高”,寒露的時候,南京人都會到幕府山上登高祈福,一覽秋日的南京景色。

寒露食2物:

1、食芝麻

俗話說“寒露吃芝麻,身體頂呱呱”,寒露一到,涼氣也變的重瞭,古人認為這時要適量的食用一些芝麻對身體比較好,芝麻的營養價值很高,秋天吃有助於滋補身體,增強免疫力,還能緩解秋燥、潤肺益胃,越吃越健康。

平時做湯煲粥或是涼拌菜時可以加一小把進去,也可以專門制作一些芝麻類的點心或黑芝麻粉沖著喝。

推薦食物:【黑芝麻糊】

食材:黑芝麻、糯米粉、白糖

第一步:取一斤半的黑芝麻,倒入無水無油的鍋中,用中小火不停的翻炒,炒出芝麻的香味倒入盤中。

第二步:鍋洗凈擦幹,取二百克的糯米粉倒入鍋中,也用中小火翻炒,炒至糯米粉變微黃。

第三步:破壁機裡倒入二百克的白砂糖,打碎成粉狀,倒出備用,再把黑芝麻倒進去打成粉末狀。

第四步:把打好的黑芝麻粉、白糖粉和糯米粉倒在一起,抓拌均勻,之後密封保存,喝的時候盛一勺,用開水沖泡或是入鍋煮就行。

2、食豆子

人們常說“白露的谷,寒露的豆”,寒露前後正是很多豆類成熟收獲的時節,像黃豆、紅豆、黑豆、白扁豆、油豆等都是在這農歷八九月前後逐漸顆粒飽滿、成熟。

這時的豆子吃著最是新鮮,而且豆子的蛋白質含量很高,膳食纖維也較為豐富,鈣、鐵含量也不差,多吃一些能為身體補充較多營養,抵抗涼氣和寒氣。早晚餐可以勤打豆漿來喝,或是用紅豆做一些甜美的糕點,也可以多買些油豆、四季豆炒著吃。

推薦食物:【紅豆山藥糕】

食材:紅豆、山藥、奶粉、糖桂花、白砂糖

第一步:紅豆淘洗後加水泡一晚,山藥削皮洗凈,斜刀切片。

第二步:紅豆倒入電飯鍋,加沒過紅豆的清水,燉煮十五分鐘,煮好撈出控水。

第三步:山藥則入鍋蒸十五分鐘,山藥蒸熟後取出,加奶粉和白糖,攪拌成山藥泥。

第四步:山藥泥放模具裡,按壓平整放上一層紅豆,再鋪上一層山藥泥,壓平後脫模,淋上糖桂花即可。

寒露不沾3樣:

1、不沾涼茶

秋季天氣幹燥,很容易出現口幹舌燥等一些上火的小狀況,於是就有不少朋友會想著通過喝一些去火的涼茶來解秋燥、滅火氣。但進入寒露時節後,秋燥已從原本的溫燥轉為涼燥,涼茶本身就偏寒涼,若是喝瞭不但解不瞭秋燥,還可能會導致腸胃不舒服,再給身體多積留幾分寒氣,反而是不利於健康的。

所以寒露時節千萬別再盲目的喝涼茶瞭,涼茶更適宜炎熱的夏季飲用,深秋季節可以多喝些溫熱的開水、蜂蜜水,或是視個人身體情況,泡些菊花茶、普洱茶等飲用。

2、不沾生薑

老人常會提醒說“八九勿食薑”,這八九指的就是農歷的八月、九月,秋季天氣幹燥容易上火,而生薑恰是一種吃瞭易生燥熱感的食物,這時候若是多吃就相當於是火上澆油瞭,幹燥和上火程度會直線上升。

隻當做調味料烹飪菜肴就好,平時若是有喝薑茶、吃薑片等習慣的人,最好在這個時節還是先暫停不要食用瞭,等入冬後再吃薑、喝薑茶比較好。

3、不沾夏瓜

進入寒露後,像西瓜、甜瓜這些夏季盛產的時令瓜類盡量少沾,這些瓜類基本都偏涼性,再加上現在已經過瞭最佳食用期,不再那麼新鮮瞭,營養價值也有所下降。

特別是水果中的瓜類,一般都是生食,如果存放時間過長,再加上最近的陰雨天受潮,是很有可能發生變質的,直接生食很容易出現腸胃不舒服等情況,所以在寒露時節最好就不要再買西瓜一類的水果瞭,可以多買些蘋果、雪梨、柚子等一些秋季時令水果食用。

——老井說——

寒露時節天氣轉涼,“秋凍”的日子已經結束瞭,記得做好保暖,尤其是足部保暖,有句老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像一些會露腳背、腳跟的鞋就不適合繼續穿瞭,最好也不要露腳脖,以免寒氣從足部進入,做好防寒保暖,減少疾病發生。另外,外出活動鍛煉,也要記得多穿些,運動結束及時將外衣穿上,以免大汗後吹風受涼。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