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瑞典暢銷書作傢弗雷德裡克·巴克曼發表第二部小說《外婆的道歉信》。

巴克曼延續溫柔治愈的風格,將童話與現實相結合,把故事寫得充滿幻想又真實感人。

在書中,小女孩愛莎幫外婆完成遺願——將外婆的道歉信送給鄰居們,由此和鄰居們展開一段相互治愈的故事。

初讀時,覺得故事神奇有趣又不失溫馨之感。

再讀後,才發現傷痛是人生的必修課。

忽視或逃避傷痛過往,隻會讓受傷的心越發地封閉,最終使自己在孤獨痛苦中沉淪。

隻有直面傷痛無所畏懼,你才能在不斷自我治愈的路上,走向幸福的終點。

7歲的愛莎是個孤獨的女孩。

在學校裡,思想老成的她,被老師和同學們孤立在人群之外。

在傢庭裡,她的父母早已離異,各自組建傢庭,開始新生活。

對爸媽來說,愛莎就是個多餘的孩子。

幸運的是,她有一個永遠站在她身邊的外婆。

愛莎害怕入睡時,外婆創建童話王國哄她睡覺;愛莎被同學欺負時,外婆教她如何保護自己和反擊;愛莎不喜歡的事,外婆也會無條件不喜歡。

在愛莎心中,外婆是超級英雄也是唯一的朋友。

然而不幸的是,外婆病重入院,不久後便離開瞭人世。

離世前,外婆給同住在一棟樓裡、自己曾經得罪過的鄰居們寫瞭道歉信,然後將送信的任務留給愛莎。

此時的愛莎沉浸在外婆離世的傷痛中,根本不想做任何事。

可信中提到的童話王國又勾起瞭她的好奇心:外婆與怪物之間有什麼關系?為什麼他會知道我和外婆的秘密?

為瞭解開心中的疑惑,愛莎收起自己的情緒,將信送給那個逃離人群的怪物。

隨著給怪物的信被送出,愛莎找到越來越多的信件線索,將一封封道歉信送到鄰居們手上。

在送信過程中,愛莎發現這幫奇怪的鄰居都藏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住在一樓的怪物曾是個士兵,經歷過很多戰爭,退役後的他飽受戰爭後遺癥的折磨;

三樓醉鬼女人的傢人在一次海嘯中喪生,獨留她一人在世,每天與酒為伴;

煩人精佈裡特·瑪麗雖然是富太太,但卻是個隻懂得討好丈夫,沒有自我的可憐女人;

就連和藹可親的萊納特和莫德夫婦,也有說不出口的過往。

這時,愛莎才明白:原來每個人心中都有難以言說的傷悲,並非隻有她自己才會受傷難過。

在人生這個征途上,事與願違是常態,受傷難過更是在所難免。

生活上的不如意,工作上的困難重重,感情上的搖擺不定,都會成為傷害我們的利器。

正如楊絳所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

面對傷痛,有人棄甲而逃,躲於廢墟之中,從此一蹶不振;

也有人奮起迎戰,不斷強大自己,走上青雲之巔。

一個人會有怎樣的人生,取決於他是否有直面傷痛的能力。

外婆離世後,愛莎徹底封閉瞭自己。

她和媽媽置氣,一個人藏在衣櫥裡哭泣。

她不想和親爸有太多交流,也拒絕回應繼父喬治的討好。

面對傢人,愛莎選擇瞭逃避,躲在自己的世界裡悲傷地思念著外婆。

突然她的腦海中,浮現出外婆臨終前對她說的一句莫名其妙的話:“答應我,當你知道我的過去,不要恨我。”

這讓愛莎感到納悶:外婆為什麼會這樣說?外婆到底有怎樣的過往?

若是在以往,愛莎從未想過去瞭解,但現在,愛莎想要知道外婆的一切。

於是她向媽媽瞭解,去和收信對象交談,結果愛莎發現外婆和鄰居們的關系並不簡單。

原來外婆年輕時是個救死扶傷的醫生,而公寓裡的鄰居,都是她曾經救助的對象。

戰爭中與媽媽失散的孤兒、遭遇海嘯的女人、經歷車禍的少女佈裡特·瑪麗......

外婆為身心受創的人提供住處,希望他們能走出過往,開始新生活,但卻事與願違。

孤兒執著於找回媽媽,長大後的他參加各種戰役,隻為能找回傢人。

可惜媽媽沒找到,他也在退役後患上嚴重的潔癖癥和社恐癥,抗拒回歸人群。

他孤獨地住在自己的房間裡,把自己變成瞭怪物。

女人則從不和樓道裡的其他鄰居打招呼,也從不微笑。

她將自己孤立起來,雖然每天上班,但晚上卻帶著滿身酒氣、大吵大鬧地回傢,把生活過得一團糟。

而佈裡特·瑪麗為瞭能得到所有人的關註,特別是丈夫的肯定。

她在房子裡不斷制造規則,哪怕惹得大傢都不愉快,也要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他們把自己裝進自認為舒適的套子裡。

可悲哀的是,他們從未想過改變現狀,哪怕是過得孤單、糟糕、惹人厭。

村上春樹曾說:

有些人的心,是世界上最令人絕望的牢獄,那是他們囚禁自我的牢獄,並非被人憑借暴力關進去,是自己走進去的。

真正能夠困住一個人的,從來都不是有形的牢獄,而是心靈上無形的枷鎖。

靈魂被禁錮的人以為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實則是畫地為牢,將自己置身於無盡的黑暗和痛苦中。

隻有親手將枷鎖打碎,主動走出來,沐浴在陽光裡,浸潤在雨露中,生命才不會枯萎,人生才能展現出應有的精彩。

隨著外婆的道歉信一封封地被送出,愛莎慢慢地打開瞭自己的心扉,修復與傢人的關系。

她不再和媽媽置氣,而是與媽媽來瞭一次深入對話。

她和媽媽重歸於好,也體會到媽媽的不容易。她決定好好地守護媽媽。

在媽媽突然生產那天,愛莎擔心極瞭。

但看到繼父為媽媽所做的一切後,她懸著的心終於放下。

她與自己和解,接納瞭繼父和剛出生的弟弟。

愛莎不再妒忌媽媽對弟弟的關註,而是將妒忌轉化為愛,決定要成為弟弟的榜樣。

愛莎還主動和爸爸聊天,結果發現爸爸其實比自己以為的還要愛她。

於是她表示以後要和他以及他的新傢庭經常見面,與他們成為真正的傢人。

打開心門的不單是愛莎,還有那群古怪的鄰居。

他們在與愛莎的交往中,慢慢地找回自己,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正如愛莎常說:“童話故事裡必須是大團圓結局。”

醉鬼女人在宣泄瞭壓抑的情緒後,開始改變自己。

她給愛莎送上道歉的禮物,走進墓園拜祭傢人,重要的是她不再喝酒,開始懂得微笑。

她還接受愛莎的邀請,與其他鄰居一起共度聖誕節。

而佈裡特·瑪麗則選擇離開。

得不到關註的她終於明白,與其委屈自己討好別人,不如痛快地放手。

於是她離開那個不愛自己的男人,開著愛莎外婆留給她的車,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變化最大的是怪物。

雖然他還是喜歡獨居,但他也在努力學習如何自處,如何生活,如何生存。

他去參加會議,講述自己的故事,每個周末都與愛莎一傢共度晚餐。

他終於找到修補自己靈魂的方式。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句話: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瞭,還有誰會救你?

每個人難免會遭遇灰暗傷痛時刻,讓人憤懣不平,甚至痛不欲生,仿佛墜入無底深淵。

在你絕望的時候,別人可能會拉你一把,但能否走出絕望,關鍵還得看你自己。

如果你肯為自己負責,那你就會生出無限力量去改變環境,救贖自己去開啟下一趟征程。

外婆的最後一封信是給愛莎的。

雖然是一封錯字連篇的信,但極具外婆風格,讓愛莎看得好笑又暖心。

信中外婆為自己的死亡、不得不離開愛莎而道歉。

同時外婆也希望愛莎能好好成長,好好大笑,繼續勇敢地做一個超級英雄。

人這一生,需要承受的有很多,但我們總要學會成長,自己去面對。

荊棘滿途的路上,受傷在所難免,隻有學自我療愈,才能最終強大起來。

自愈力越強,就越接近幸福。

往後餘生,願您能在痛苦中學會自我療愈,在遺忘中學會成長,讓人生煥發出炫目的光彩。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