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幸福全在於心之幸福。
常言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
心靈是一扇窗,不同的窗戶就是不同的畫框。
內心白雲青山的人,看到的喧鬧也是人間煙火;內心烏雲密佈的人,看到的寂靜也是斷雁孤鴻。
人生如夢,浮沉不定,沒有坦途一世,總會起起伏伏。
好心態,才能擁有好狀態;好狀態,也就擁有好人生。
強者的心態,少不瞭自嘲
作傢亦舒在書中這樣寫:
“自嘲,是保護自己最佳的方法之一。”
愚者巧言強辯,智者敢於自嘲。
自嘲既是一種自信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難得的人生修養。
王小波與李銀河是文藝界的“明星夫妻”,他們的愛情始於文學,浪漫可人,卻險些終於王小波的長相。
原來,在交往一段時間後,李銀河便對王小波的醜陋長相產生瞭厭倦,提出分手。
王小波卻並未因此自卑難堪,反而常常拿自己長相自嘲,來博李銀河一笑。
他讓李銀河去動物園的爬蟲館觀察比較,就會發現自己比爬蟲美麗得多。
在寄給李銀河的書信中,王小波這樣寫:“每次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瞭微笑。”
有句話說:“自嘲是最高境界的幽默。”
王小波的幽默掩蓋瞭相貌的缺陷,也換來瞭李銀河的真心,讓彼此成為瞭對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自嘲不是自辱自欺,而是敢於直面自己缺點的強大自信,是釋懷後真誠袒露。
很多時候,“攻擊自己”就是對“他人的攻擊”最好的防守。
對於生活,就是要提得起,放得下,想得開。
當你開始嘲笑自己的時候,就是你成長開始的時候。
專註你的內心
所謂心態,必是來源於心。
看見心,專註心,才能修行心。
擁有強大的心態,從觀照內在,專註內心開始。
作傢陳丹燕在所著的《上海的金枝玉葉》一書中,描寫瞭這樣一位女性:
主人公郭婉瑩人如其名,長相溫婉美麗,傢境優渥,也曾錦衣玉食。
她從小在國外長大,跟隨傢人回國後,習讀於上海的一所女子貴族學校。
在這裡,她研讀瞭心理學,堅定瞭一生都要獨立堅強的信念。
然而時代變遷,曾經的榮華富貴都隨風而逝。
抵不過的時代洪流,讓她在喪偶之後,又歷經瞭改造、受辱打罵、一貧如洗。
在農場改造期間,她受人刁難,住鴨棚、倒糞桶、燒鍋爐,種種艱苦卻都被她化為清風。
書中這樣寫:
“她就像一個沒有打開的核桃,誰也不知道在淡褐色的硬殼裡,有一顆怎樣的心,蘊藏著怎樣的精神”
她從不將自己的苦說與旁人聽,隻是挺直自己的背,專註自己的心,一生活得優雅、從容。
很喜歡一句話:“看清自己的心,就能看清自己的路。”
很多時候,我們對過往的抱憾糾結,對前路的消極迷茫,都是因為過於關註外在世界,卻少瞭對自己內心的關註。
專註自己的內心,拋去他人的註視,方是處事之法,修行之道。
餘生,靠心態
一位著名的作曲傢曾說:“隻有那些能安享忍受命運之否泰者,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
人生是黑白還是彩色,全憑自己的習慣看法。
習慣看到人生的黑暗面,便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習慣看到生活的光彩處,便能自在怡然,享受美好。
盛唐詩人劉禹錫和柳宗元,是相交至深的知己好友,兩人境遇相似,結果卻有不同。
劉禹錫與柳宗元同年考中進士,也在同一年參加“永貞革新”。
因革新失敗,兩人同時被貶出京,在貶謫之地淒苦生活十年後,又同時收到瞭回京的詔書。
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劉禹錫並沒有自怨自艾,反而“指事成歌詩”,在朗州創作瞭200餘首傳世之作。
他以曠達豪放的心態謳歌命運的命途多舛,寫下:“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勵志詩篇。
反觀柳宗元,在被貶之後一直鬱鬱寡歡、淒神壓抑,感嘆命運的不公,排遣不得,傷心傷身。
最終,柳宗元也因常年的憂思鬱結,生命終結在瞭47歲那年;而劉禹錫卻因自己的豁達心態,長壽至70餘歲。
狄更斯曾言:“一個好心態,比擁有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將心調到明亮處,是一門生活的藝術。
同樣的事物,不同的心態,便會有不同的結果。
你我皆是凡人,我們不需要去成就多麼非凡的人生,活得舒坦,過得快樂,便足矣。
▽
歌德說:“人之幸福全在於心之幸福。”
你不能改變風向,但你可以調整風帆;你不能時時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
一生漫長,願你我都能活成一片寧靜而豐澤的湖,內心有力,清風拂面,不懼不驚。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