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

                       懷念我的父親

胡楊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爛。

          我的父親就是我心中的胡楊樹

有一種美,隻屬於古爾圖

今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對於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艱苦卓絕的戰爭中,為瞭國傢的安全和平,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獻出瞭熱血和生命。在他們看來軍人的榮譽比他們的生命還重要。

我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一位抗美援朝老戰士,遺憾的是他沒有活到今天。雖然他已經離開我們8年,但作為一位父親、一位戰士、他一直活在我心裡。他始終以一位戰士、一位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也深刻地影響著子女。

我心裡一直有個願望,就是用文字記錄下我父親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志願軍老戰士的事跡,來紀念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紀念我的父親。

鹽城晚報記者2007年7月27日在尋訪鹽城“最可愛的人”專欄裡登載的一篇采訪老父親的文章,文章的題目是《 張奇:差點犧牲在上甘嶺》

“塵封半個世紀瞭!”張奇老人用這樣的開場白對記者打開瞭話匣子。“當時我是24軍72師216團1營的衛生員。”

1953年3月張奇的部隊駐紮在上甘嶺537.7高地的448主坑道,他被安排在第三火力點,負責傷員的救治。有一次,火力點的高射機槍擊中瞭一架美軍的A548戰鬥機,飛機冒著滾滾濃煙,落到敵人自己的陣地內,吃瞭虧的敵人為瞭報復,加緊瞭攻勢,隨後的幾天,炮彈如雨點一般,幾乎不停。

“記不得確切的時間瞭。”老人回憶道。幾天後他和炮兵排長正在坑道旁的“貓耳洞”裡休息時,被主坑道內嘈雜聲吵醒瞭,發現洞內彌漫著火藥爆炸後產生的氣體,非常刺鼻嗆人,他們趕緊將傷員一個個疏散出去。來來回回,正當張奇最後一個要走出去的時候,眼一黑就什麼也不知道瞭,出去的戰友們發現衛生員不見瞭,一位戰士連忙折回尋找,洞內全是煙,根本看不見,而且隨時有可能被毒煙熏倒。正當他全力搜索的時候,腳底下被什麼東西絆瞭一下,這才發現張奇昏倒在地上。“他將我背瞭出去,救瞭我一命。可惜那時的部隊是臨時抽調起來的,我至今也不知道救命恩人是誰,隻知道他是216團的一個機槍連的一個班長,安徽籍人。”說到這裡,老人十分激動,不住地說,“沒有這位恩人,我就活不到今天”。

張奇事後才知道,那天敵人的炮彈恰巧落在瞭第三火力點內,火力點存放的彈藥也跟著一起爆炸瞭,一下子掩埋瞭七名戰士。戰友們趁著敵人炮火停歇的空檔,用雙手刨瞭七天七夜,終於看到瞭已經犧牲的戰友。副連長被炸得貼到瞭墻上,好像還在那裡指揮一樣;文化教員仍坐在電話機旁,可骨骸已被燒焦,無法辨認……看到這樣的慘景,大傢都流下瞭傷心的眼淚,更加激起瞭對敵人的怒火。

“這些年輕的生命成為瞭異國他鄉的無名英雄!”正是這種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精神,鼓勵著我們贏得瞭戰爭的最後勝利!張奇老人這樣告訴記者。

2015年我父親病重,他深知自己來日不多,開始安排自己的後事。位於鹽城福祿園公墓墓園中心的西南側有一個小小的《紅星園》專門安葬退伍軍人,園子不大,墓碑是統一的花崗巖,墓碑不高,粗糲,雄壯,不加修飾,就如同列隊的戰士,屹立在墓園之中。其設計威武壯烈,簡單明快,莊嚴肅穆,我父親對《紅星園》非常滿意,我想他一定是想念與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在天堂又重新集結,重敘戰友情,就像在演繹一部新的《集結號》。

 

胡楊樹

 

墓碑上的碑文是他親自撰寫的,全文如下:

張奇,鹽城市亭湖區人,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一日出生。五一年七月參軍,五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鹽城軍分區供衛隊學員,24軍72師216團1營營部衛生所、機槍連衛生員。五二年九月十二日入朝參戰。駐元山正面防禦,五三年一月調駐上甘嶺537.7陣地3號火力點,負責搶救傷員任務,同年參加夏季金城反擊戰。因戰地救護傷員成績突出,立三等功一次,榮獲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軍功章一枚,獲部隊多次嘉獎。

五八年復員在市磚瓦廠、酒廠、日用百貨廠任執業醫師和門診室負責人直至退休。

臨終他對子女提出幾點要求:

1.  靈堂不放哀樂,要求播放紅歌,強調一定要播放《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傢鄉”這雄壯激昂的旋律在靈堂裡回響。

2.不穿壽衣,就穿平時衣服的入殮。

父親一生坎坷,經歷瞭無數的生與死。“文革”中,由於父親的出身問題,慘遭迫害長達兩年。以至於從“五一六”學習班放出來的時候,我們無法相信站在我面前是我的父親,他面部腫脹、貧血,目光呆滯,聲音嘶啞,胳膊骨折,雙腳腫得不能夠穿襪子。

“五一六”平反以後,他沒有報復迫害他的人,也不準子女找那些人算賬。他對我們說:“要相信黨、相信組織,整我的那些人是少數壞人”。他原諒瞭所有的人,包括那些迫害他的人。正如木心先生說的:“不知原諒什麼,誠覺時事盡可原諒”。無論是戰火紛飛戰場還在身陷囹圄的時候,始終有堅定的信念,相信黨,保持對黨的忠誠。這是何等的胸懷與格局,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一位不死的老兵。

晚年的時候,他常常一個人反復觀看抗美援朝的紀錄片,並把紀錄片的CD送給我們,要求我們觀看。報紙、電視臺采訪他的新聞報道他愛不釋手,他經常給我們講述抗美援朝的故事,回憶當年的戰鬥生活,當說到犧牲的戰友時常常老淚縱橫,難以自持。

蒼天是公允的,老父親在耄耋之年離開瞭我們,在另一個世界裡與戰友團聚,他又是快樂的。

                        張超南 2023年8月5日.鹽城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