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雅在哪裡?

從西藏阿裡獅泉河出發,向西南抵達札達縣城,再沿著一條綿延270餘公裡的盤山公路向西駛進一片群山,經過6個多小時的顛簸,就抵達這深藏在群山之中的底雅。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裡地區,底雅,海拔最低處卻僅有2700米。古老的象泉河,穿過阿裡高原的數萬大山,在這裡創造出瞭星星點點的綠洲,成為“極地”阿裡的另類之地。

鳥瞰底雅村。(李宏雙 攝)

“底雅是我們的根”

底雅,常住居民僅227戶827人,邊境線長68公裡,卻是西藏穩邊固邊興邊的前沿陣地。這裡位於中印邊境,距離印方塔西崗村僅有3公裡,居住在這裡的村民們,世代生活並守護著這片土地。

“底雅是我們的根!”這句話早已刻在他們的骨子裡。

“父親過世前總是跟我講他少年時流落在外的故事,漂泊的那幾年,日子過得很苦,像乞丐一樣。”歐珠班典的兒子剛珠多吉如是說。1962年,時年14歲的歐珠被迫與傢人分離,流落異國他鄉,6年的漂泊生活,讓他飽嘗人間冷暖。他的父親,也就是多吉的爺爺,輾轉托人給遠方的兒子捎去口信,讓他趕快回傢,而這條回傢路,歐珠老人一走就是6年。

1985年,邊境山口短暫開放。那時的物資非常珍貴,歐珠老人用10斤酥油和3頭山羊,從印度商人手上換來瞭200株小手指粗細的杏樹苗,一部分分給村民,一部分種在祖屋前的山坡上,開啟瞭底雅種植杏樹的歷史。

高山阻擋瞭阿裡高原腹地的寒潮,近2000多米的地理落差和重重峽谷,造就瞭底雅特殊的地理環境。每年3月底,當阿裡其他地方還是冰天雪地,這裡的山谷裡已山桃盛開,到瞭夏末秋初,青稞浮浪、蘋果映紅、白杏飄香……如今,底雅的白杏,甜香味醇,已經成瞭這裡的名片。指著遠處坡地上一株頗有年份的老杏樹,多吉自豪地說:“這就是父親當年種下的杏樹,也是底雅鄉的第一棵白杏樹。”

橫亙在阿裡高原上的數萬大山,底雅就隱匿在遠處雪山背後。(吳俊 攝)

2021年,歐珠老人在新搬遷的邊境小康示范村新居裡去世。“父親生前最喜歡的就是坐在窗前望著屋外的雪山、大樹,他說最幸福的就是現在這個時候。”多吉說,“在國傢的大力扶持下,我們過上瞭爺爺和父親幾輩人都不敢想的生活。所以,守土就是我們的天職,守好土地,日子才能越過越好。”

對傢鄉深厚的情感,根植於每一個底雅人的內心深處。

底雅鄉底雅村黨支部書記次仁羅佈,年近七旬,對於底雅,他有著不一樣的情感。

“西藏和平解放之初,我的父親聽信瞭壞人造謠,一傢人在外顛沛流離,後來聽到解放軍是‘菩薩兵’的消息,才毅然選擇回到傢鄉。”

回到傢鄉的次仁羅佈,第一次見到瞭解放軍,解放軍常常幫助老鄉,這是次仁羅佈對解放軍的第一印象。1984年,次仁羅佈做出瞭人生最重大的選擇:當兵!那年冬天,他成為底雅鄉第一個參軍的年輕人。入伍後,他被分配到瞭傢鄉——什佈奇村,這一幹就是15年。

參軍15年,身份的轉變,讓他深刻地認識到,這裡是傢鄉,也是中國!參軍15年,老人先後榮立6次三等功,每每提到這件事,老人的眼中都會閃著別樣的光。就在前幾年,次仁羅佈老人將兒子仁增加措送到部隊,那裡也曾有自己年輕時的哨位。

如今,仁增加措已經成為一名邊防連的戰士。兒子接瞭父親的班,次仁羅佈老人也沒有閑著,作為一名村幹部,他依然戰鬥在一線,並時常為邊防部隊籌集馬料,組織群眾為一線運送物資,2020年,他獲評“全國愛國擁軍模范”。他說:“我們傢鄉人愛國,是放在心上更是落實在行動上,我在部隊站崗放哨是戍邊衛國,回到村裡放牧勞作是守邊興邊,我們要讓五星紅旗在祖國的邊疆永遠飄揚!”

警民巡邊隊隊員沿著山路開展巡邊踏查工作。(楊振宏 攝)

諸如歐珠班典、次仁羅佈這樣的底雅人,他們世代居住在這裡,用自己的方式,傳遞著底雅人守護這片土地的獨特情感——這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背後是底雅人民齊心協力在邊境上築起的一座看不見的長城。

“相信我,把手給我”

象泉河在這段高山峽谷裡流淌瞭幾萬年,也奇跡般地孕育瞭底雅這片高原綠洲,卻偶爾還是會像孩子一樣鬧一鬧小脾氣。

2022年8月8日,一場暴雨,讓象泉河水突然變得暴躁起來。駐守在底雅鄉的底雅邊境派出所接到報警:由於河水急漲,底雅鄉魯巴村一輛正在河灘進行采砂作業的施工車輛躲避不及,被湍急的河流包圍,3名作業工人失蹤!

屋漏偏逢連夜雨,出警的移民管理警察在前往事發地途中,遭遇山體滑坡,通往事發地的唯一道路被沖垮。他們一邊組織人員搶通道路,一邊山石再次發生滾落,所有人焦急萬分卻又無可奈何。

等移民管理警察順利抵達事發地時,距離首次報警已經過去近24小時,他們沿著象泉河向下遊區域搜尋失蹤群眾,始終沒有放棄。經過4個小時的搜尋,移民管理警察終於在距離事發地1公裡的山崖拐角處發現一名失蹤工人。當時,工人身著短袖短褲,赤腳踩在一塊突出山壁濕滑的石頭上,腳下就是湍急的河流,處境十分危急。看到移民管理警察的身影,他一邊用手扒住崖壁,一邊用微弱的聲音喊著“救命”。

被困人員所在的位置距離河岸還有一段距離,幾噸重的作業車輛,在傾瀉而來的河水面前都不堪一擊,何況是單薄的血肉之軀。在場人員想瞭各種營救方案,卻始終無法靠近被困人員,甚至一度面臨被沖走的危險。

“我年輕,讓我試試。”移民管理警察楊洪站瞭出來。

“不行!我壯,我來!”移民管理警察夏永軍邊說邊拿起救生衣,“你在後面跟著我,我要是不行你再上!”二人穿上救生衣,將安全繩系在腰間,攀著崖壁,一步步蹚入河水中。

移民管理警察夏永軍、楊洪穿上救生衣、系上安全繩,蹚水救人。(趙永峰 攝)

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河水渾濁,看不清路,碎石、淤泥、急流,每走一步都非常艱難。走到拐角處,夏永軍發現,拐角後是一片光滑的崖壁,沒有受力點,根本無法攀爬,而此刻距離被困人員僅剩幾米距離。他回過頭對跟在後面的楊洪說:“前面沒路瞭,我要跳過去,水太急,我沒把握,你從後面推我一下。”

就這短短幾米的距離,卻也是夏永軍距離死神最近的1次。時隔1年,再次回憶起此事,他說:“說不害怕那是假的,本以為前面水不深,想著跳過去就安全瞭,結果前面是個深水坑,跳過去就掉進去瞭,河水直接漫過我的頭,嘴裡面又是沙石又是羊糞。”被水淹沒的短短1分鐘裡,夏永軍感覺像過瞭幾個世紀,他掙紮著從水中爬起來,喘著粗氣,暗暗給自己鼓勁,慢慢靠近被困人員。

看著移民管理警察為救自己掉進水裡,被困人員焦急地大喊:“別救我,別救我……”岸邊的安全員此刻也為他捏瞭一把汗,拽緊安全繩準備把夏永軍他們拉回來,夏永軍一邊揮手示意等一等,一邊喊著:“相信我,把手給我!”他回憶說,“這句話不僅僅是說給被困人員的,也是說給我自己的。”緊緊抓住被困人員的一瞬間,夏永軍將自己的救生衣套在他身上,並用安全繩將兩人緊緊系在一起。被困人員最終獲救上岸,一切有驚無險。

2022年8月16日,央視新聞對此事進行瞭報道,各大媒體紛紛轉載,一時間夏永軍、楊洪二人的名字沖上瞭微博熱搜。遠在青海老傢的妻子看到別人轉發的朋友圈才知道這件事,一通電話打過來,一邊哭一邊喊:“你就沒想過我們娘倆嗎?你要出事瞭我們怎麼辦?”

夏永軍,一名在西藏戍邊17年的移民管理警察,歷經過邊境的無數艱險,聽到妻子的質問時,卻沉默良久——當他自己再回看救援報道時,的的確確感到一絲後怕。

“其實掉進水裡的那一瞬間,腦子裡就隻想著趕緊把那個人救回來,根本沒想那麼多。”當問及如果再遇到類似的事,是否還會做出同樣選擇時,他堅定地說:“會,因為以前我是一名軍人,現在我是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我要對得起這份職業,對得起這份職業的光榮偉大!”

當說出這句話時,他的眼中泛著一種異常堅定的光,臉上黑白的印記是來自高原陽光的饋贈。

“戍邊生活像一場修行”

底雅邊境派出所面積不算很大,卻有著一片自然生長的花園,裡面有移民管理警察種下的各式雜花和幾株葡萄。派出所圍墻外就是一條小河,夏日的夜晚,可以聽著潺潺的流水聲和隱約從村落深處傳來的蛙鳴、犬吠緩緩入睡,清晨,伴著清脆的鳥鳴聲迎接新一天的曙光……

一到冬季,每天約11時,太陽才剛剛從東側的山巔露出腦袋,16時,太陽就已經斜過西側的山壁,每天僅幾小時的日照時間,讓這裡的移民管理警察過著好似“極夜”的生活。

每年10月,派出所就要做好冬季物資準備,因為11月到次年4月,底雅就進入瞭封山期,山上積雪最厚達3米,3月春暖,部分路段甚至會因為凍土消融出現塌陷。從縣城到鄉鎮,需要翻過3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轉過383個彎,270餘公裡需要6個多小時的車程,所以,這裡也被當地人稱為“進去瞭就不想出來,出來就不想進去”的地方。

底雅邊境派出所大門口正對著刀劈斧砍般的峭壁。(吳俊 攝)

2020年7月,剛剛從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底雅的楊振宏,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在單位過冬的經歷,場景歷歷在目。

老傢雲南四季如春,來到西藏,他才知道什麼叫“冬天”:一夜之間地面積雪超過30厘米,走在雪地上不穿作戰靴,襪子很快就會被打濕;不戴帽子出門,會額外得到一頂與發型相應的白色帽子。

“面對這種境遇,我們需要保持樂觀的態度。剛來肯定會感到孤獨無助,但戍守邊關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楊振宏繼續說,“這裡的生活也會帶來別樣的體驗,夏天到山上巡邏,運氣好可以撿到海螺化石,裡面蘊藏著喜馬拉雅山脈形成的原始密碼,如果我不是堅守在這裡,又怎麼會有這樣的經歷呢?”

而當駐守在什佈奇執勤點的移民管理警察夏永軍談到自己戍邊17年的歲月,他說,“戍邊生活不是什麼人都適合的,這就像一場修行。在派出所工作,出門左邊是山,右邊是山,前面是山,後面也是山,如果你的內心不夠強大,是很難勝任這份工作的。在執勤點工作,我有老百姓和高山為伴,別人看不到的風景,我在這裡一覽無遺。”

底雅鄉的行政區域卻很大,距離最近的什佈奇村僅需半小時,距離轄區最遠的點位卻有近5個小時的路程。各村(組)之間的海拔落差達2000多米,移民管理警察笑稱“出警都有可能高反”。

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在什佈奇執勤點巡邏。(楊振宏 攝)

“每天早晨透過窗戶就可以看到雪山,山谷裡有樹有花,隻要你用心,每天都是不一樣的風景。”剛剛開春,夏永軍就和什佈奇村的村民們一起扛著工具檢修村子裡用於灌溉、生活的輸水管,在山谷的果園裡種下桃樹苗,組成警民聯合巡邊隊,舉著國旗,沿著山路開展巡邊工作。他指著其中一位村民背上尚在襁褓的小孩說:“這孩子才1歲多,是警民巡邊隊裡年紀最小的‘巡邊員’。也許他的母親是想讓他從小就知道,腳下這片桃源的幸福生活是一點點走出來的,是一天天守出來的,是一代代傳承而來的。”

這裡就是底雅,西藏最偏遠的山鄉之一;這裡就是底雅,是居民世代守護的地方;這裡就是底雅,是這群戍邊人奉獻的地方!底雅,再遠也是祖國美麗的河山,再遠也是人民幸福的傢園!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