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外文明的相互碰撞愈發激烈,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勢在必行,而海外華僑華人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前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有6000多萬,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舞臺的過程中,華僑華人一頭連接著祖(籍)國,一頭連接著海外,既為國內民眾瞭解海外打通道路,也為海外民眾瞭解中國打開瞭窗口。
中外文明差異的原因
1.歷史文化和地理背景:中外文明的發展受到歷史和地理背景的影響。每個國傢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傳承,這是造成中外文明差異的主要原因。例如,古代中國的儒傢思想和法傢思想對中國的政治、道德、法律等方面產生瞭深刻的影響,而西方文明則源於古希臘和羅馬文明,具有獨特的價值觀和文化傳統。還有每個國傢的地理環境和資源都有所不同,這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文化。地理環境因素,如氣候、土壤、水資源等,會導致不同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各異,從而決定瞭這些地區的文化和經濟特征。
2.宗教信仰:中外文明的宗教信仰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道、佛三教對中華文明的影響深遠,而西方文明則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響。宗教信仰的不同也帶來瞭文化價值觀的差異。
3.社會制度:中外社會制度的不同也會產生文明差異。不同國傢和民族的社會制度和政體不同,這也造成文明的差異。例如,中國傳統文化中尊重傢庭和社會事務,註重個體與集體的關系,講求和諧共處。而西方文化則推崇個人主義和自由,註重個人權利和自由。兩者制度的不同決定瞭文化表現形式的不同。
4.風俗習慣:中外文明的差異還體現在風俗習慣上。中國人尊敬長輩、註重禮儀等,而西方人更加註重獨立、自由、個性化。這種差異也反映在生動的語言表達、服裝、飲食、藝術等方面。
5.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字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工具,不同民族和國傢的語言和文字不同,這也是造成中外文明差異的因素之一。例如,中國人使用漢字,而西方人使用字母。
中外文明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歷史和文化傳承、地理環境和資源、社會制度和政體、文化認同和價值觀念以及語言和文字等因素。
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現狀
中國歷史上,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始於漢朝時期的絲綢之路貿易。唐代時期,唐朝的文化影響逐漸擴散到東南亞、朝鮮半島等地。明清時期,隨著歐洲殖民主義的擴張,西方文明逐漸進入中國,中國的文明也逐漸傳播到西方。現代以來,隨著全球化的加速推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在當今世界,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化交流方面:中外文明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互鑒越來越頻繁和廣泛。中華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播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打破瞭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得到瞭更廣泛的傳播,激發瞭許多外國人的興趣和研究,與此同時,西方文化也在中國得到瞭廣泛的傳播。在海外華人的傳播與推廣下,傳統的中國文化、文學、戲劇藝術等已經逐漸被全球范圍內的人所認知和熟悉。同時,西方文明也正在不斷地滲透到中國,西方的音樂、電影、話劇、攝影等在中國的市場中也越來越受到青睞。各國文化之間的相互借鑒和融合,在世界文化交流中起到瞭積極的推動作用。
2.語言交流方面:出於對中文表達和中國文化、歷史的興趣,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中文。同時,由於大力推廣和傳播,英語成為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這種語言的流傳和使用,極大地促進瞭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
3.經濟貿易方面: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國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日益加強,中國和其他國傢的經濟往來也越來越頻繁。中國與其他國傢的經貿合作,促進瞭雙方的共同發展和繁榮,實現瞭互利共贏。同時,海外華人的商業活動和投資,也為推動中外經濟互利合作和發展作出瞭積極的貢獻。隨著中國的經濟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文化和商業活動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中西方的文化和商業交流也日益密切,中外企業之間的往來,不斷地推動文化的互鑒。
4.政治方面:隨著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和國際關系的緊張,各國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變得尤為重要。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過程不斷推動人際關系、國際合作的持續深化,同時華人華僑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強,為促進中外友好關系作出瞭積極貢獻。
5.教育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外文化交流的需求不斷增加,各國的文化教育也不斷擴展和豐富。華僑華人和中國在海外的教育機構積極推廣中華文化和語言,幫助世界各國增進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讓海外華人能夠更好地瞭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
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是一個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過程,需要大量的商業、社會和文化的共同努力才能獲得更好的成果。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在現代社會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推動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認同,為人類共同發展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中國與西班牙的文化交流互鑒
西班牙是西歐唯一一個與東方文化連接超過900年的西方國傢。當今西班牙的瓦倫西亞是絲綢之路的重要城市,瓦倫西亞至今仍保留著15世紀的絲綢交易中心。而瓦倫西亞大區城鄉各處隨處可見的桑樹和橙子樹,也是當年千裡迢迢從中國引進過來的桑樹和橙子樹的直系後代。早在8世紀初,絲綢技術就與阿拉伯文明一起抵達西班牙。當時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地區,逐漸掌握瞭桑樹種植、桑蠶養育到抽絲、織佈等全套技術。在11世紀,絲綢業在西班牙的發展達到瞭鼎盛時期。西班牙絲綢遠銷地中海各國。在15世紀、16世紀西班牙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後,西班牙絲綢和絲綢技術被傳播到瞭美洲大陸和歐洲各國。此時,中國的茶葉、香料、瓷器等商品從西班牙中轉到世界各地,成為歐洲和美洲各國上流社會的奢侈品。當今的馬德裡王宮,有一個廳陳列著來自中國的瓷器,這個廳被命名為“瓷器宮”。
1601年,明朝萬歷二十九年,西班牙傳教士龐迪我(Diego de Pantoja)走進瞭北京紫禁城。此後,他依據自己在中國的經歷,撰寫瞭多本關於中國的書籍,為西方社會還原瞭一個真實的中國。被西班牙傳教士帶去中國的,還有西班牙的葡萄酒釀造技術、軍工技術。西班牙的呂宋炮傳入中國後,中國工匠進行瞭改良,研制出瞭明朝第一批類似於紅衣大炮的火炮。在明朝抵抗後金戰鬥中發揮瞭巨大作用。
自17世紀起,中國和西班牙就一直保持著文化和商貿上的往來。中國新時代的絲綢之路上,西班牙依然是重要的一站。
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與西班牙華僑華人
華僑華人在海外長期生活和勞動,與當地文化產生瞭深厚的互動和影響,推動瞭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例如中式餐飲、中式服裝、中醫、功夫等在全球范圍內受到歡迎和關註。
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與華僑華人密不可分。以身處海外的角色,華僑華人積極傳播著中國文化和傳統,扮演著文化中介的角色。同時,作為海外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華僑華人也在不斷吸收其他國傢的文明成果。一方面,華僑華人作為文化中介,為海外社會介紹中國的歷史、文化、哲學和社會制度。他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傳統文化的傳承,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鑒。比如,華僑華人在海外積極宣傳中華文化,舉辦中式茶藝、書畫、戲曲、美食等文化展覽活動。這些活動引發瞭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高度興趣,提高瞭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
另一方面,華僑華人在海外接觸到不同文化和社會制度,也在不斷吸收其他國傢的文明成果。這些文明成果包括語言、思想、科技、管理模式等方面,豐富瞭華僑華人的知識結構,提高瞭他們的知識競爭力。
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和華僑華人之間的相互影響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1.文化交流: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為華僑華人提供瞭更多的文化資源和學習機會,使得華僑華人更加深入地瞭解和傳承中華文化。同時,華僑華人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海外推廣中國文化,促進瞭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的互動性。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促進瞭中國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比如中西飲食文化,就有許多相通的地方。哥倫佈在南美大陸發現瞭辣椒,把辣椒帶回西班牙後,又傳到中國。今天的中國美食中,辣椒已經成為川菜和湘菜的靈魂。辣椒傳入中國幾百年後,中國菜的烹飪形式又影響到瞭現代西班牙,中國烹飪中的爆炒和清蒸,成為西班牙非常時髦的烹飪方式。中國的生薑、香蔥、醬油逐漸成為西班牙廚師偏愛的輔料。西班牙頂級餐廳、米其林餐廳裡越來越多地出現中國人。在2021年的西班牙國際海鮮飯大賽中,獲得第一名的是祖籍福建的華人廚師。
2.經濟合作: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為華僑華人提供瞭更多的商業機會和發展空間,促進瞭海外華人的經濟繁榮和發展。華僑華人也通過自己的商業活動,促進瞭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擴大瞭中國與海外地區的經濟合作。華僑華人在海外的經濟活動和貿易往來,促進瞭中外經濟的緊密聯系和發展。同時,他們的創業和投資活動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作出瞭貢獻。華僑華人在海外開展經濟貿易活動,是中外經濟聯系與合作的一種形式。他們是中國和當地國傢經濟和貿易往來的重要橋梁,也在當地創辦瞭許多企業和行業。同時,他們致力於在全球范圍內提升海外華人的經濟地位,推動國際社會、政府和企業關註和支持海外華人的經濟發展。
3.政治影響: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為華僑華人提供瞭更多的政治經驗和參與機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當地政治生活,爭取自身權益和發展空間。華僑華人在海外的影響力逐漸增強,為促進中外友好關系和保護海外華人的利益發聲,起到瞭積極作用。此外,他們也在海外積極參與當地的政治活動,並為當地的民主和法治建設提供瞭有益的支持。華僑華人通過自己的政治活動,促進瞭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華僑華人在海外的政治影響力日益增強,他們通過加強同政治組織、領袖和政府的聯系,為海外華人爭取利益,推動國際社會、政府和機構更多地關註和支持華人。
4.教育影響: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為華僑華人提供瞭更多的教育資源和學習機會,促進瞭華僑華人文化素質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華僑華人也通過自己的教育活動,促進瞭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為海外華人提供瞭更好的教育服務和文化傳承。華僑華人在海外建立瞭很多中文學校和各種文化機構,向海外華人傳授中華文化和語言,為海外華人傳承中華文化和語言提供瞭平臺。當地僑胞和孔子學院推動瞭中華文化教育在海外的推廣和發展,幫助有志於學好中文和中華文化的人士學習和弘揚中華文化。
總結
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歷經瞭漫長的時間,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在不同的領域產生瞭深刻和多元的影響。這種影響,對於中華文化和各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社會在進步,世界各國文明也在與時俱進快速發展。全球跨區域合作越來越深入,熟悉與瞭解多元文化是不同國傢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並且將合作落實到具體項目的前提。海外華人根在中國,並且熟悉居住國的文化,是打通中西文化壁壘的排頭兵。他們既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也是跨文化交流的主體。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和華僑華人的相互影響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挖掘和擴大海外華僑華人跨文化交流的作用,是擴大中國國際影響力,實現更深入的多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環節。 來源:《僑園》雜志2023年第7期(總第267期) 作者:戴華東(暨南大學博士、西班牙歐亞傳媒總裁、察哈爾學會研究員、溫州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歐洲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副主席)編輯:張艷紅 責編:王春棠 審核:張麗萍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