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倒推到公元2014年的10月29日。這一天,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的劉奇葆同志出席瞭“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他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本著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既堅守本根又與時俱進,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實現中華文化現代化。當天傍晚,看到新華網的這個報道,我是很激動的,“實現中華文化現代化”這九個字第一次出現在瞭官方的正式報道中。
但是,之後的幾年,在官方的任何表述中,“實現中華文化現代化”一說就不再被提及瞭。於是,我專門通過微信語音留言,請教瞭中央黨校文化研究的頂級專傢。專傢給我的回答是,中華文化隨中國經濟一起實現現代化的話,給西方的壓力會更大,我們當然要推進這方面的工作,但需要適度的低調。
當時,我部分認同瞭專傢的觀點。在這樣的基礎上,我繼續探尋中華文化現代化的核心要義和目標路徑。通過長達5年多的研究,我梳理出兩大獨立的觀點,供理論界參考。
第一,中華文化的現代化是文化應用的現代化。中華文化的現代化,不是指中華文化思想的現代化,中華文化中“陰陽合一”“天人合一”“中和中庸”和“修身克己”的思想,滲透至各個文化領域、各種文化表現之中,並起著指導作用。同時,從一個角度來看,這四個思想對中華傳統文化有全方位的概括作用。我們要做的是在傳承中找到對當今社會發展的指導意義,用今天的語言表達就是挖掘當代價值,也就是守正創新。
我們都知道“仁、義、禮、智”是中華傳統文化四大核心價值觀念,先秦儒傢提出瞭以“仁義”為核心的價值體系。孔子以“仁、義、禮”構建禮治秩序,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西漢中期以後,新儒傢雜糅瞭法傢、道傢、墨傢、陰陽傢、兵傢等各個學派,建構瞭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價值學說體系。董仲舒將孔孟的基本價值規范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為“五常”。今天的中國,基本價值規范僅限於“五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守正創新的重要成果。但是,有識之士提出,我們今天倡導的核心價值觀也有創新和完善的空間,比如,屬於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法治”本身已經包括瞭“公正”,所以,能否將“公正”改為“奉獻”……
我們認為,中華文化在應用層面有效推進現代化,必須做好一項基本工作:制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理論體系,以解決如何在新的時代如何科學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問題,有瞭這一綱領性的指針,如何在應用端實現中華文化的現代化才有理論依據。
第二,中華文化的現代化主要靠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實現。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首次被提到“弘揚革命文化”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前,這是第一次,既然是第一次,一定具有裡程碑意義。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傢代表座談會上指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總書記在這裡提到的文化,基本上都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關,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和重要戰略行業文化的總稱,它的發展水平直接決定生產力的發展高度。文化,在這個維度,完美地回答瞭與經濟的內在邏輯關系。
疫情期間,我們在研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時曾提出一個“四梁八柱”的概念,即“科學文化”“教育文化”“金融文化”和“生態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四梁”,“四梁”是指“社會文化”“健康文化”“娛樂文化”“體育文化”“消費文化”“企業文化”“藝術文化”等。這些支撐不同行業、領域發展的文化分支體系,表面上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沒有多大關聯,事實上,這些文化的發展,依靠的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這些分支體系一旦確立,就需要理論體系和發展綱要的雙重支撐,在理論體系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肯定是無處不在。
置身全球,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應的是西方發達國傢當代的文化體系,這些文化體系與經濟的對應行業可以說是相應相隨,是一個混合體。新的時代,我們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經濟+文化”的混合體,相對於“經濟”單一體,這樣的混合體優勢不言而喻。
綜上所述,中華文化的現代化,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正創新,更是建構完善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系。(執筆:培康,意大利《僑網》副主編)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