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在《天道》裡,有句經典臺詞:

“做人要學會藏兩樣東西,一個是心事,一個是本事。”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多半深諳“藏器”之術。 開創有晉一朝的司馬懿,就是一位“善藏”的高手。 他自幼聰明有大略,卻始終不露聲色,不顯山水,群雄爭霸,最終是他終結亂世,成就霸業。 人如草木,太過彰顯招搖,必遭風雨摧之。 唯有暗下狠勁,才能根基穩固,堅不可摧。 逢人藏住心事 蜀漢名將薑維,是獨得諸葛亮真傳的軍事奇才。 薑維發誓克復中原,一匡天下,時常將心中謀略,說與人知。 正始元年,薑維決定背水一戰,向曹魏發起進攻。 隻可惜,出師不利,被對方的兩員猛將——郭淮和陳泰,打得節節敗退。 他知道自己輸瞭,卻不知郭陳二人背後,坐鎮的是軍師司馬懿。 司馬懿對薑維早有耳聞,對其雄心壯志瞭如指掌,早早做瞭軍事部署。 打瞭勝仗後,司馬懿感慨:若不是薑維口風不緊,險些忽略瞭他這個勁敵。 舌乃心之苗,口乃心之門戶。 門戶不緊,心事隨口而出,人便像失瞭盾牌的兵卒,被人一下子看透看穿。 將自己和盤托出,又怎能扛得住明槍暗箭。 尤其於亂世之中,“心有所藏,言有所止”實乃保命之法。 司馬懿深諳此理,從不輕易將心事說與人知。 年少時,眼見太學生因直抒胸臆被殺,他將理想深埋心中; 董卓進京,厚待司馬傢之際,他佯裝笨嘴拙舌,躲在傢中苦讀經典與兵法; 被曹操器重,他仍三緘其口,後來索性裝病,躲過一次次的詢問。 在曹植與曹丕的太子之爭中,站隊曹丕的司馬懿再心急,也從未當眾拉票。 他不是沒有主見,也絕非缺少謀略,而是明白事未成前,多有變數,言多必失。 而一旦事成,事實擺在眼前,更無需多言。 古語言:“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有本事的人,藏得住心事,如蓄勢待發的滾滾雲雷,隻等來日勃發。 真正要做的事,連神明都不要講。 默默蓄力,暗下功夫,無論事成事敗,我們都有回旋的餘地。 守口如瓶,才能守心護念,閉口止語,方可進退有路。 處事藏住本事 東漢末年,洛陽城南的陸渾山裡,隱居著一位高人,名叫胡昭。 他雖多謀善斷,卻不問世事,袁紹、曹操多次拜訪,都被拒之門外。 紛紛亂世,雖無高官厚祿,卻過上瞭與世無爭的逍遙日子。 胡昭有兩名得意弟子——司馬懿和周生。 三人經常湊在一起切磋經史,指點江山。 談及治國謀略,司馬懿侃侃而談,還用沙盤畫出一幅幅排兵佈陣圖。 直看得胡昭拍手叫絕,對司馬懿大為誇贊。 而一旁的周生,心裡卻不是滋味,覺得司馬懿搶瞭他“潁川奇士”的風頭。 幾日後,周生竟買通死士,計劃暗殺司馬懿。 幸好胡昭及時趕到,苦口婆心地勸住周生,才救瞭司馬懿一命。 事後,胡昭對周生沒有斥責,反而把司馬懿訓斥瞭一番。 告誡他:“為人處世,斷不可鋒芒畢露。” 藏住自己的聰明,便不會因張揚而樹敵;收斂做事的鋒芒,才不會將底牌露於人前。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處事太過高調,往往招致禍患。 司馬懿歷經“暗殺”一事後,學會瞭韜光養晦。 公元201年,23歲的司馬懿被曹操破格提拔,但他卻用裝病錯失良機。 他不是沒本事,而是在審時度勢後,確定時機未到。 在當時,他雖小有聲望,卻是初出茅廬,根本無法在荀彧、賈詡、程昱等一眾謀士中嶄露頭角。 盲目出仕,顯露才能,非但引不起重視,還可能重演“周生妒才”的鬧劇。 倒不如後退一步,在自我沉淀中徐徐圖之,靜待東風。 七年後,司馬懿“病愈”,順利加入太子曹丕陣營,登上政治舞臺。 正所謂,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有城府的人,從不會沉溺於一時成就,更不會處處炫耀。 他們收起鋒芒,藏住本事,以謙卑低調之姿,穩步前行。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欲成大事,切勿人前賣弄,而需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修煉自己。 《三國志》評價司馬懿:
“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

司馬懿一生雖未稱帝,卻是西晉一朝的“無冕之王”。 而他攫取實權的關鍵一戰,就是與權臣曹爽的權力之爭。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年僅八歲的曹芳繼位。 四朝元老司馬懿和宗室將領曹爽,同時被任命為托孤大臣。 為瞭爭權,二人明爭暗鬥,但施展的政治手段,迥然不同。 曹爽,以宗室自居,處處壓司馬懿一頭,從不隱藏自己的野心。 他結黨營私,黨同伐異,迅速聚攏起一批官僚,公然架空幼主。 而司馬懿,卻步步退讓,隱居幕後。 但他並非不戰而退,而是另有一番隱秘的安排。 他自己辭瞭官,卻給司馬氏一眾子弟安排瞭官職; 他退出權力中心,走入田間,幫農戶改進耕種技術; 他再次裝病,卻暗地裡聯絡同僚,掌握時局動態; 他沒有兵權,卻集結死士,有瞭一支數千人的武裝。 他看上去昏昏老矣,行將就木,但實際上,所做的準備,絲毫不輸曹爽。 公元249年,曹爽陪幼主前往高平陵祭掃。 司馬懿瞅準時機,發動兵變,一舉粉碎曹爽政權,成為最終的贏傢。 他的這波操作,恰恰印證瞭《周易》中的這句話: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從古至今,有野心和本事的人,不在少數。 但能藏住野心和本事的人,卻寥寥無幾。 而真正的高手,都懂得韜光養晦,厚積薄發。 ▽ 有人說,司馬懿的人生,是攝斂式的。 七十年一路走來,猶如滾雪球般,時間越長,越發厚重。 他出身士族,天資聰慧,無論是鉆研學問,還是帶兵打仗,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但終其一生,他都恪守“藏匿”的處世原則,不宣揚亦不出頭。 他低調地穿過動蕩的歲月,最終功成名就,青史留名。  老話說:“命由己造,福由己求。” 一個人的命運,就藏在他的言行裡。 心事潛藏心底,本事強而不露,謀而後動,穩中求進。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