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3月26日至4月2日,廣東省汕頭市請來瞭第十批八位著名科學傢,進校園傳授科普知識。十年共請來62位著名科學傢,走進566個校園教室。這些著名科學傢中有歸僑、僑眷、海歸人士,在他們的精心引領下,多年來開展瞭“汕頭市百名小發明傢”培養計劃活動,產生瞭60多項國傢專利,28名學生獲得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稱號,50多名學生在全國、省級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為國傢培養一批優秀人才。並且,有多名考上大學後,被輸送到俄羅斯等國傢大學科技項目學習研訓。

勁往一處使,引導青少年追星不如追科學傢 黨的二十大總結十年航程,明確定向,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黨的十八大召開後特別是二十大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汕頭市從開始到現在,一直活躍著一支科教隊伍,他們是汕頭市青少年科技創新促進會,會長楊小莉思維敏銳,帶領幾位同事,通過與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團市委、市科協的領導溝通匯報,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的市公益基金會鏈接起來,共同探究一個現實問題,如何引導好全市的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學生,從小樹立科技興國理念,在心靈撒播科學種子,長大後當好科技強國主力軍。要在廣大青少年心靈中播科技種子,把青少年引上正道,共同響應“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鬥”號召。 至2022年12月,汕頭市教育局、科技局、科協、團市委和汕頭市公益基金會聯合起來,開展一年一屆的“院士科學傢走進汕頭校園講科學主題教育活動”。依托中科院開展科技人才培養、科普普及,十年裡已有62位科學傢走進汕頭500多個校園,與師生結下不解之緣。 62位著名科學傢十載蒞汕播種育苗 歐陽自遠——他是“嫦娥之父”,志在藍天,魂系中華。 高登義——他是地球三極(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考察的中國第一人……他們是來自中科院科普演講團的老科學傢,老驥伏櫪,卻煥發青春的光芒。十年來,科學傢們風塵仆仆,赴全市各中小學作科普報告。他們以睿智的話語,詮釋科學的奧秘以及世界科技前沿多種學科、科學與人生的各種命題。他們高擎普羅米修斯的火炬,以科學之光,照亮青少年科技創新之路,讓科學力量成為國傢強盛的根基。 第一批“科學傢走進校園講科學”活動共邀請瞭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傢演講團團長、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高溫高壓地球動力學開放實驗室原主任白武明;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總指揮張厚英;中科院高級工程師、高技術發展局副總工程師陳賀能等3名著名科學傢,到汕頭十四所中小學及南澳島,作為期五天的關於“節能低碳、生態與環境保護、航空、航天、地球科學”等內容的科學報告。將近8000名中小學生走近科學傢,親耳聆聽他們的科普報告。

之後,第二批中科院的科學傢們又來到校園。新材料科學傢王寧寰、電力電機科學傢金能強、天文學傢王俊傑給汕頭的學生帶來“宇宙與我們”“納米材料和納米科技”“電、磁、磁浮列車”“UFO和外星生命探索”、天象大觀等主題的精彩報告。科學傢們走進金山中學、長廈小學及潮陽實驗、潮陽一中等15所中小學,近萬名中小學生親耳聆聽報告並與科學傢面對面交流。 2016年,第三批科學傢走進汕頭市各中小學校,為中小學生作30場科普報告。這5位科學傢分別是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傢、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傢、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先生,中科院老科學傢科普團副團長、著名地球物理學傢徐文耀先生,國傢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王渝生先生,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副所長、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大氣物理學傢高登義以及中科院高級工程師等。他們親臨汕頭,為培育青少年科技新人才、培養跨界戰略合作項目增添異彩。 2017年,中科院老科學傢科普演講團副團長徐德詩,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孫萬儒,空軍指揮學院教授、空軍大校陳洪,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張德良四位科學傢再次走進汕頭30所學校,進行主題演講。他們以自己的睿智和無可比擬的魅力,抒寫著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佳話。 一幕幕,精彩回放,至今仍然可圈可點。科學傢陳賀能的講座從小小的創意魔術貼開始,運用通俗、幽默的語言及交流互動的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瞭科學在人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中的種種妙用,激發起孩子們不斷去探究科學、主動創作和發明的熱情。“科學技術讓生活變得美好。”陳教授貼近生活富有創意的語言,讓學生們明白:科學、創造就在我們身邊,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富有好奇心,就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王俊傑博士從“觀天慧眼”入手,循序漸進,為學生們講解瞭“星星與太陽系”、日食現象、流星雨……展現瞭宇宙星體的各種奧妙,給學生普及瞭天文學的知識。最後,以“UFO和外星生命”相關內容與探討宇宙生命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宇宙的思考。他認為,要激發青少年的科普興趣,最重要的是天文科普應走寓教於樂的方式,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出發,讓他們在親身體驗的玩樂中,深入瞭解背後的科學原理。 王寧寰教授的演講深入淺出,貼近生活,從人類宇航的發展到納米技術的應用,從小狗上天到宇航新材料,整個過程妙趣橫生,帶給青少年學生一道豐盛的科學大餐。歐陽志遠教授以豐富的視頻資料、淵博的學識和澎湃的激情,講述人類如何探索太空的奧秘以及中國航天夢的崛起和艱辛。他呼籲,追星不如追科學傢。他說,賽先生是科學,需要優選問題,尋找捷徑。“我是一個80後的老頭,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2049年是新中國一百年,也是另一個一百年,希望青少年擔當重任,理解科學精神,實現夢想,踐行夢想,無愧於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希望就在年輕一代,擔當起歷史的責任,走向幸福的彼岸,走向光輝的夢境。” 王渝生教授演講題目是《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傢》。他以詼諧幽默的言語,簡述瞭中國和世界科技的發展進程以及中國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向、給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繪聲繪色的演講,讓學生感受到瞭科技的魅力。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傢,孩子們和科學傢一樣有著一顆好奇心。不過孩子雖然是天生的科學傢,但還不是真正的科學傢!因為孩子們的實驗沒有科學嚴謹性,往往是在重蹈著眾所周知的實驗;而科學傢的實驗具有科學嚴謹性、精確性,需要極大的耐心,花很長時間還不滿足一個答案。想成為科學傢,就必須好好學習,細心觀察周圍的一切,善於提出問題,還得刻苦鉆研科學,做到精益求精。

“為什麼南極泰山站的建築最科學?”高登義開瞭一節生動有趣的講座,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描繪瞭科學傢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勉勵師生刻苦努力,去完成老一輩科學傢未竟的事業,他寄語學子樂無窮。高老年老卻還硬朗的身體,淵博的科學知識知天知己,其和人生理念令在場的學生發下心願:從今天起,我們的崇拜的人或許會從明星轉移到科學傢上,因為,他們身上閃耀著的,應該是我們最有意義的追求。 師從錢學森的張德良教授演講題目是《歲月的足跡:錢學森教授不平凡的一生》。張教授從錢教授告別美國投奔祖國投身“兩彈一星”的研制,講述錢教授那愛國之情、科學精神、卓越的聰明才智以及非凡的人格魅力,還介紹瞭祖國在20世紀軍事科技領域輝煌的研究成果。 孫萬儒教授給學生們講解的是他的研究專業——微生物中的細菌。他講顯微鏡的發明者列文虎克與詹森的故事。前者利用顯微鏡在世界上首先發現瞭微生物,而詹森父子因為缺少瞭對事物認真觀察,沒有發現微生物。從詹森父子和列文虎克的對比上,學子們收獲瞭一個重要的啟示——想要將一件事情做好,需要三個方面:第一個是要有一雙靈巧的手,要勤奮;第二方面,是要動腦筋,思考,解決問題;第三個方面,要善於觀察。 師生們都懷著一顆敬仰、興奮、崇拜之心,傾聽場場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科學精神教育、人格魅力教育。教授們大部分已經70多歲,有的已是79歲的高齡,但近兩小時的報告會,他們始終站著演講,用一系列充滿誘惑的、能激發孩子們興趣的問題串連講座內容,語言生動,通俗易懂,肢體語言豐富,再配以簡易的教具、大量的視頻和圖片,深入淺出,使同學們對深奧的科學原理有瞭直觀的認識,讓孩子們一聽就懂,一看就明。同時,演講內容還滲透著科技改變人類,為人類不斷進步的科學理想,激勵青少年勇於探索,勇於質疑,勇於刻苦專研的科研精神。更令人感動的是,教授們每一個專題的講座都有十幾個教學版本,從幼兒園到大學生,針對不同的群體,應該用怎樣的語言,內容講到什麼都特別講究,確保每一個聽課的群體都能夠聽有所獲,聽得開心。

不少學生紛紛以自己的行動,表達瞭對科學傢的崇拜之情。有一個小女生把自己喜愛的一盒糖果送給瞭張厚英教授,以表達她對科學傢的崇敬,一盒糖果甜瞭老科學傢的心,也甜瞭所有科普工作者的心。科學傢專門給小女孩寫瞭一封信,送給小女孩一本科學畫報和中科院的院徽;有一個小女孩事先為科學傢陳賀能篆刻印章,並在會後大膽走上前送給陳教授;聿懷初級學校的初一學生在聽完張教授的航天報告後,在當天中午,就自覺成立科技社團,向學校交瞭成立“航天科技研究課題小組”的報告;不少原來沒人問津的科技社團報名表也被學生一搶而空;每一次演講後,教授們被孩子們團團圍住,要求簽名留念,場面絕不亞於明星簽名會…… 啟發思維,探尋奧秘——讓科學種子撒播青少年心田 “汕頭市百名小發明傢培養計劃”活動,由市公益基金會支持,搭建以“中科院科技科普、院士專傢”等資源為核心的科技創新教育活動平臺,通過“小小發明傢——未來科學傢”的培養方式,經過專項訓練和培養,發現更多具有科技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以“定批次、定數量、定標準”三定培養為目標,紮實有效地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精出人才。從而增強青少年科技創新意識,提升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以此促進青少年“學科學、愛發明、有成果”的科技創新能力教育,培養更多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創新型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從而促進汕頭市科技發展和經濟發展。 在以導師為首的科研團組指導下,學員接受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熏陶,掌握初步的科學實驗方法,培養務實求真的科學態度,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以及創新思維和科學實踐的能力。

在科技組,學員被要求尋找生活中的100個不方便問題;同時,更學習如何利用和學習與發明創造有關的理論,並如何利用創新發明知識,理論與實際應用,如何利用功能進行創新認識,利用功能進行創新的實際應用案例和思路;如何利用矛盾的方法進行創新知識理論,利用矛盾方法進行創新的實際應用案例,如何培養動手、觀察、思考能力,研討各人的發明,完成自己的發明總結。他們必須自我思考和回答幾個問題:我怎麼想到要發明這個產品的;在發明過程中我遇到過哪些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我解決瞭哪些問題;又有哪些問題請教別人解決的;解決瞭哪些,還有哪些不能解決的。通過向生活學習向社會學習,從觀察身邊的事物開始,而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鍛煉實踐機會,從而較好地鍛煉瞭科技組學員分析問題、綜合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而在天文組,王俊傑博士的治學嚴謹,其他博士的幽默風趣、敬業精神和處事方式,老師們與學生互動時的賢善人格以及科學教育的誨人不倦,使學員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孩子們認真研讀瞭《天文學新概論》中地月系、太陽系各種天體、宇宙星座、恒星、銀河系及河外星系。同時,用望遠鏡觀看星星,完成月相觀察登記表,完成每天觀察到的星座記錄表,寫出在自學中不清楚的20個問題。隨後,學生在導師的帶領下,自己選定研究方向的課題調研工作,並提出自己的觀測方案。並在導師的帶領下,對課題開始學習觀測。他們按照自己申請的觀測時間,在導師指導下用望遠鏡進行遠程遙控觀測,並將觀測數據進行處理得出結果,在老師的指導下完善自己的觀測小論文。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員們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以課題為載體,自主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科學的研究和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除此之外,他們被要求逐個上臺演講,不斷修正錯誤,以便從容面對各種大場合的演講。而素質教育令學員們懂得人生大道理,變得更加文明。此階段的活動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青少年學生是否能夠真正成為創新型人才的關鍵階段。

當領悟到科學之美是超級美學的一部分,是在熟悉基本概念公式符號,邏輯並得到更多專業訓訓練的基礎上,通過新角度、新方法,讓靈感沖破時代局限和習慣思維的束縛。就如科學傢張厚英所說:“志在藍天,路在腳下。”佈下科技公益這部棋局之後,自2013年“汕頭市百名小發明培養計劃”啟動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三屆,以中科院科學傢和長期擔任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專傢為依托,設置人才培養路徑。前後三批共600人通過嚴格的科學選拔,脫穎而出的100名學子成為“青少年科技創新計劃人才庫”預備人才,他們摒棄外部世界的喧囂,飽漲的生命力為自己尋找一條明確的流向,經過導師們的綜合培訓,在科學之路上下求索。 十年耕耘喜看花開——一批小發明傢、小院士嶄露頭角 涵養科學之花,引導成才  與中科院合作舉辦的“百名小發明傢培養計劃”中,小發明傢黃仰樂發明瞭“天文學習燈”。該項發明獲得國傢專利局的“發明專利申請初步審查合格通知書”,並已被廠傢開發成科普產品。該項目共培養100名學員。其中已有52名學員獲得國傢專利證書,還有28名學員完成天文科研小論文。先後有28名小發明傢在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中脫穎而出,取得小院士和預備院士的稱號。 持續十年的“科學傢走進校園講科學”和連續三期的“百名小發明傢培養計劃”,就是培養青少年“像科學傢一樣思考”的嘗試。在導師制的引導下,學員們的創新能力和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翻閱部分獲得中科院小院士和預備院士稱號的學員科技發明和天文論文,從黃仰樂發明的天文學習燈到林堉發明的多功能鞋底,從吳憲穎發明的不傷人安全魚鉤到陳俊馳的《大犬座VY的測光與變化研究》以及張楚睿《木星大紅斑的成因以及衰減》的研究,令人激賞和贊嘆。他們所取得的成績與他們在科學傢的引導下,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基礎上,敢於質疑嘗試、標新立異的科學勇氣以及獨立思考、大膽想象而又細心求證的科學態度不無關系。正是培養瞭他們的自信、自強、自立而又虛心求學、善於合作的科學作風,熱愛科學,追求創新,勤於實踐的科學精神,讓他們得以茁壯成長。 紅色熏陶,鑄造大國之鷹  在百名小發明傢的隊伍中,有個小帥哥叫麥驍銳,現作為中國國傢公派留學生就讀於俄羅斯國立研究大學飛機發動機專業,他於2015年與汕頭百名小發明傢科技公益活動相遇。正是這樣一個人生旅途的原點,讓他感受到科學的魅力,養成瞭科學探索的思維,並成長為現在的他。他參加的汕頭市百名小發明傢科技公益活動,讓這個讀初中的少年認識瞭畢業於北京大學的郭正博士,完成一篇天文學的小論文,並獲評為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獲得汕頭市和金平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獎項。也正是這樣的一段經歷,使他明白瞭綜合素質要全面發展。當他考進汕頭市名校汕頭金山中學就讀期間,不僅保持良好的學習成績,還參加瞭第13屆亞洲科學夏令營、廣東省天文學奧林匹克競賽,並完成瞭相關的科研小論文。同時,還擔任瞭校學生會主席,參加廣東省運動會,獲得廣東省優秀學生、廣東省宋慶齡獎學金等榮譽。他十分感激高登義教授,是高教授給他的寄語——“知天知地,其樂無窮”,讓他在高三最迷茫的時候保持一顆探索知識的單純之心,在壓力中選擇瞭堅持,並最終考入瞭理想的高校。在中學階段曾有幸傾聽歐陽自遠院士的分享,在會上院士勉勵他們心懷星辰大海,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出貢獻。也正因如此,在高考結束後,他堅定選擇報考瞭國防七子之一的西北工業大學,並順利入選瞭中俄飛行器動工程本科二加二聯合培養項目,開啟瞭自己的大學之旅。他也參加瞭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並獲得產業賽道省級金獎。同時,陜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之一由他主持負責,他屢獲校級博學之星以及校級、院級、中航工業、中航發專項獎學金等獎項。“我從心裡十分感謝院士科學傢進校園講科學活動,是科學傢們為我樹立瞭良好的榜樣,讓我在大學期間保持一種勇於開拓、不斷進取的鉆研精神。”如今,雖身處異國他鄉,求學薩航,跟隨著俄羅斯的導師進行著航空發動機的相關科研研究,但他深深銘記著航空報國、動力強軍的初心與使命,為黨留學,為國留學,為人民留學。

麥驍銳,現為國傢公派留學生,就讀於俄羅斯國立研究大學飛機發動機專業。汕頭市百名小發明傢培養活動第二期學員,第12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一等獎,榮獲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稱號。

在參與第二期汕頭市百名小發明傢活動中,有個女學生叫梁碧婷。回想起成為百名小發明傢學員時,她才15歲。如今,已是一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子瞭。在百名小發明傢培養活動裡,她度過瞭非常精彩且收獲頗多的時光。在老師的悉心栽培與指導下,她的課題《研究卯星團中亮星的顏色與卯星團恒星溫度及其年齡的關系》,得以參加第12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全國展示交流活動,並取得二等獎,榮獲預備小院士的稱號。百名小發明傢活動為她打開瞭走向科技的大門,慷慨地引領她學習絢爛的科學與天文知識,培養瞭她的科技創新精神與創新思維,極大地拓寬瞭她的視野。她告訴筆者,在百名小發明傢活動中所學到的知識是無法在學校課堂上學習到的,所養成的科學的思維與創新的精神,影響瞭她之後每一次思考的角度與態度。這段學習時光,無疑是她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濃墨重彩的成長階段。她時常心懷感激,從心底感恩諸位科學傢,她認為有瞭主辦單位的叔叔、阿姨們的愛心和遠見,才得以接觸到優秀的科學傢們,能夠聆聽科學傢們的講座,與科學傢們在課堂上面對面交流。“因為有瞭你們,我才得以學習科技知識與聽聞知識,得以與同齡朋友們在科技的海洋裡遨遊。”科技強國、科教興國是國傢的發展要略,汕頭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公益事業讓無數學子擁有創新的翅膀,得以於翱翔於科技的廣闊天空,得以為國傢的科教興國戰略貢獻不可替代的力量,也得以托起中國龍的脊梁。 科教立本  科技創新——打造汕頭經濟發展新生態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汕頭市從2013年開始邀請中科院科學傢蒞臨汕頭為青少年開展科普教育活動,通過十年的堅持和努力,科學傢精神已深深融入汕頭青少年的思想,科學傢以自身的榜樣精神培養汕頭青少年的愛國情懷,激勵汕頭青少年樹立投身建設中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遠大志向。在科學傢大傢風范的引領下,在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汕頭市公益基金會、汕頭市青少年科技創新促進會在2014年發起瞭“汕頭市百名小發明傢培養計劃”;2018年,汕頭市教育局又開展瞭“汕頭市少年科學傢培養計劃”;2020年,汕頭大學和汕頭市青少年科技創新促進會聯合開展“汕頭市少年科學傢培養活動”。通過以上三項科技公益活動,邀請中科院科學傢和汕頭大學教授為學生開展專業指導,為汕頭培養瞭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少年。目前,培養計劃已為國傢輸送瞭一批優秀的人才。為瞭讓汕頭更多的科技人才有機會得到更好的培養,讓汕頭這個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搖籃成為汕頭城市的金名片,“十年耕耘,喜看花開”——院士科學傢走進汕頭校園講科學主題教育活動成果報告會於2022年12月在汕頭市科技館隆重召開。 通過開展“院士科學傢走進汕頭校園講科學主題教育活動成果報告會”,展示汕頭科技少年的風采,讓這十年通過汕頭科技公益平臺培養出來的優秀科技少年紛紛亮相,分享他們科學成長的經驗,展示他們科技創新的成果。對有些已獲得國傢專利、具有一定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科技創新產品,對接汕頭相關企業,協助汕頭企業提升自身產品的技術創新競爭力。通過總結科學傢精神播種的成果,進一步搭建“政府引導、社會支持”的汕頭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平臺,倡導汕頭社會熱心人士,成立汕頭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基金,通過聯合中科院老科學傢、大學教授,有計劃地培養汕頭科技人才,為國傢輸送科技人才。同時,把汕頭科技少年具有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科創作品,聯合企業工程師轉化為科技產品,形成“科技人才培養——提升地方企業產品競爭力——推動汕頭經濟發展”的新時代發展的新生態。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