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廣東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江門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23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華文媒體”平行分會在廣東江門舉辦,專傢學者、國內媒體、海外華文媒體記者圍繞“海外華文媒體如何講好中國高質量發展故事”主題,進行瞭熱烈的討論。

江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冀致辭稱,僑鄉江門是海內外華僑華人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是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和講好中國故事的“文化橋”,也是世界看中國的“文明窗”。熱切期盼海內外華文媒體大咖們的智慧之言,務實之措,生花之筆,共同賦能,共同建設;建立起常態化、專業化、系統化的合作溝通機制,共同挖掘運用僑鄉豐富而獨特的國際傳播資源,以江門的自然之美、文化之宏、發展之力,尋根廣東源遠流長的文化基因,感知改革開放熱土鏗鏘前行的步伐,共同講好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故事。

會議由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社長張見悅主持。他與大傢分享瞭中新社廣東分社近年來開展的一些工作實踐,尤其是專題片《潮汕祠堂》的制作和傳播過程。“嶺南大地是傳統文化傳承方舟。”張見悅分享道,嶺南文化為媒體傳播提供瞭豐富的素材和機遇,要繼續投入力量,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為推動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貢獻。

隨後,7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專傢學者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先後發言,碰撞瞭思想、開闊瞭思維,“金點子”頻出,共同講好中國高質量發展故事。

“要做國際傳播,就要入鄉隨俗。” 華人頭條創始人、董事長黃其旺認為,至少需要在傳播渠道、內容渠道兩個渠道上發力。一方面,技術賦能協助華文媒體數字化轉型升級,搭建精準傳播渠道;另一方面,要聚合僑智僑力,全面提升內容渠道。

國際日報中國事務部主任助理伍新雄認為,準確及時將大灣區新聞呈現給海外讀者,是人在海外、心系祖國的華文媒體人的使命也是職責所在。海外華文媒體應該對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和措施進行準確的解讀,從中國人民的生活、企業傢的見解、政策推動者的視角等多個方面來講述,並靈活運用多種媒介工具,為中國故事飛入更多世界各地百姓傢作出更大的貢獻。

江門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到,江門是“國際傳播的先行地”,世界第一份中文日報《沙架免度新錄》、早期全美最大的中文報紙《中西日報》都由江門籍華僑創辦。據不完全統計,僅從1898年到1922年間,五邑先僑在海外創辦或參與創辦的報刊達26種以上。近三年來,江門探索建立瞭“前店後廠”的國際傳播機制,與30多傢海外媒體、40多個僑刊鄉訊、130多個海外鄉親社團組織建立合作關系;同時,借助華僑華人社交軟件、私域空間,開展國際傳播,取得瞭良好效果。今年,江門提出打造“10張城市名片”,讓江門從網紅變成“長紅”,推動江門從“國際傳播的先行地”,成為“國際傳播的示范地”。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