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齊長城保護的模糊地帶 山東沂水:強化齊長城遺址 建設控制地帶保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保護好、傳承好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日前,記者跟隨山東省沂水縣檢察院檢察官來到齊長城遺址(沂水段)進行探訪,放眼望去,曾經被破壞的齊長城遺址本體修復已經完成,如一條臥龍橫亙在沂蒙大地上,蜿蜒伸向遠方……

處境尷尬的齊長城遺址

8月7日,沂水縣檢察院辦案檢察官到齊長城遺址修復現場查看修復情況。

“這裡就是‘齊長城遺址’,2001年6月,國務院公佈齊長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月7日上午,在沂水縣齊長城遺址旁,沂水縣馬站鎮文化站站長孫培勤向記者介紹說,齊長城是中國現存有準確遺跡可考、年代最早的古代長城,被考古工作者譽為“長城之父”。

  

“讓人惋惜的是,齊長城沂水段是土築城墻,歷經2600多年風霜雨雪,墻體已基本坍塌,隻剩下這些明顯突出地面的土脊。”馬站鎮鎮長黃寶劍指著齊長城遺址告訴記者。

  

沂水縣檢察院檢察官丁德玉對此也深有感觸:“2023年1月,我們在開展齊長城公益保護專項行動中發現,齊長城遺址(沂水段)主體部分有19.2公裡基本消失,占比29.1%,接近總長度的三分之一,保護現狀不容樂觀。”

  

更令檢察官頭疼的是,齊長城遺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復需層報至國傢文物局審批同意,並且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想要全線修復既不現實也不科學。面對該情況,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該從何處著手?這成瞭擺在丁德玉和同事面前的難題。

  

2023年1月,依托此前建立的代表委員常態化聯絡機制,沂水縣檢察院收到政協委員轉交的穆陵關東段齊長城遺址遭破壞線索。“經實地巡查,遺址本體破壞嚴重,且與周圍田地混同,保護界限模糊不清。”丁德玉說,她在梳理資料時發現,穆陵關是齊長城最重要的關隘之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選取這一段進行修復,獲批的可能性較大。

  

為此,該院聯合文旅部門多次實地探查,瞭解齊長城穆陵關東段的規模、分佈、走向、結構及保存現狀,並專門向長城保護專傢“求醫問診”,論證修復方案。

  

2023年3月,沂水縣檢察院向該縣文化和旅遊局制發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並協助該局向上級爭取瞭1200餘萬元專項資金。“目前,齊長城——沂水穆陵關、黃墩段搶險加固修繕保護工程項目,已完成投資850萬元,搶險加固施工1800米,配備配套標識、標志碑、界樁等基礎設施,並在重點地段安裝瞭電視監控系統,還納入瞭‘天網工程’。”沂水縣文化和旅遊局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尹紀亮介紹說。

  

破解跨區域保護難題

沿著齊長城遺址繼續前行,“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桲根腿段的齊長城遺址,它屬於齊長城的東段,位於沂水縣與臨朐縣交界處。”尹紀亮說。

  

站在該段齊長城上,放眼望去,眼前盡是碧綠蒼翠。現存一米多寬的遺址上,長著淺淺的一層矮草,鮮明地勾勒出齊長城蜿蜒的脈絡。

  

“可是,就在一年前,這個地方的邊界保護難題還是擋在我們面前的‘一道墻’。”丁德玉向記者介紹道,“地域有界,長城無界,當時為盡快查明該段受損遺址應由何地管轄,我們聯合文旅部門、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屬地政府文化站共同開展調查。”

  

檢察官與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通過詢問遺址公益保護員、走訪當地群眾,並對該段受損遺址進行GPS取點定位,多方查證資料,最終確定桲根腿段遺址應屬臨朐縣管轄。

  

齊長城是線性歷史文化遺產,毗鄰區邊界保護問題,是長城保護中面臨的一個難點,也是公益訴訟的又一待破之題。

  

“公益保護邊界難題不止我們有,這在齊長城保護中可以說是一個共性問題。”丁德玉介紹,針對這一難題,沂水縣檢察院與臨朐縣檢察院多次召開座談會,並於2023年8月10日會簽瞭《關於建立沂山生態環境及齊長城遺址保護跨區域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在山東省率先建立瞭齊長城保護區域聯動協作機制。截至目前,檢察機關已依托該機制轉交公益受損線索2條。

  

如今,兩地檢察機關在信息共享、線索移送、參與社會治理等方面加強溝通協作,共同凝聚齊長城保護合力。

  

“數字賦能”全方位提升保護質效

“點擊‘因非法采礦、非法占用農用地等致公益受損法律監督模型’,就能查看齊長城遺址建設控制地帶的地理坐標,抓取犯罪地點地理位置信息。”沂水縣檢察院副檢察長楊迎東邊說邊打開瞭該院研發的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

  

今年,沂水縣檢察院構建瞭旨在強化齊長城保護的公益訴訟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將齊長城遺址建設控制地帶保護作為階段性監督重點。談及研發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的初衷,楊迎東解釋道:“齊長城遺址(沂水段)位於沂水縣北部山區,行經5個鄉鎮、70餘個自然村,全長66.1公裡。一名檢察官徒步全線走下來至少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為瞭最大限度拓展公益訴訟監督渠道,我們考慮建立大數據模型,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發現齊長城建設控制地帶監督線索。”

  

如今這一模型發揮瞭實實在在的作用。“今年3月,我們通過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發現某企業在齊長城遺址建設控制地帶內不當施工采挖,造成一處占地20餘畝、深約5米的矩形采坑,對齊長城遺址造成損害。”該院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部主任張媛媛說,通過刑事檢察部門與公益訴訟檢察部門一體履職,相關責任主體已完成覆土回填5萬餘方,基本實現齊長城遺址受損地帶的生態修復。

  

此外,在檢察建議督促下,沂水縣文化和旅遊局積極推行科技巡查管護,運用科技手段巡查管護齊長城,足不出戶就能實現對齊長城實時動態監管;選聘瞭66名齊長城保護員,人均看護1公裡,有效發揮好齊長城保護員“前沿哨兵”作用。同時,檢察機關聘請文物保護技術骨幹擔任“益心為公”志願者,形成全方位、立體化齊長城公益保護格局。

  

“賡續中華文脈,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下一步,我們將不斷開創檢察公益訴訟助力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新局面,助力構建行政機關與檢察機關同發力、同推進的協同保護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營造‘保護長城,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共同肩負起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的神聖使命。”沂水縣檢察院檢察長盧言海表示。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