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這是2024年8月11日的清晨,當“世傢傢長學院跨文化研學團”的每一位成員,無論年長或年少,懷揣著滿腔的期待與憧憬,踏上這片未知的土地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雨,卻如同大自然的序曲,喚醒瞭他們心中的探索之火。風,帶著幾分神秘,一陣陣吹過;雨,攜著無盡的思緒,一陣陣落下,敲打著人們的心弦。風雨交加之中,天地間仿佛在進行一場深情的對話,那交織的風雨,似乎蘊含著某種亟待傾訴的情感,又仿佛在揭示一段塵封已久的故事。

團員們站在窗前,望著那蒼茫的天空,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他們知道,今天,他們將踏上一段非凡的旅程——去探尋那位“秀口一出,便是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去追尋他的出生地——位於吉爾吉斯斯坦國境內的碎葉城。幸運的是,蒼天似乎也懂得人意,研學團出發之時,風停雨住,仿佛是大自然為他們的探索之旅送上瞭最美好的祝福。

將近兩個小時的行程,雖然一路顛簸,但團員們的心卻早已飛向瞭那個遙遠的地方。他們無暇細心欣賞那連綿的山脈、金黃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因為他們的心中隻有那個目標——碎葉城。下車後,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寂靜與荒涼,成片的野草隨風搖曳,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滄桑。不遠的地方,碎葉城城基的基本輪廓依稀可辨,但四周已無任何地面建築,唯有那塊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立下的石碑,默默地見證這座古城曾經的輝煌。

孩子們在英語寫就的碑文中細細尋找著。終於,胡瑋院長找到瞭這樣一行文字——“據一份資料顯示,著名的中國詩人李白可能出生在這裡,他的詩作現已與莎士比亞和但丁的作品並列為世界經典。”那一瞬間,他們抬頭相互凝望,眼中閃爍著激動與自豪的光芒。

孩子們興奮起來,他們在荒蕪的碎葉城遺址上上下下、跑跑跳跳,有的嘴裡高聲大喊著“李白……”、“李白……”有的彎腰撿起一塊瓦石、或者是一塊類似骨頭的舊物,仿佛是在尋找著歷史的痕跡。

當地的一位鎮長也在這裡等待我們。據說,我們此行的聯系人事先給瞭他當地貨幣50索姆,委托他做我們此行的向導。這位鎮長指著紀念碑旁的一座白色蒙古包告訴他們:“今年5月,一個日本民間組織到這裡出資搭建瞭這座蒙古包,並聘請瞭包括我在內的四個人,每個月給我們每人200美元,要求我們在這裡記錄每天到來的遊客人數,以及中國遊客的想法。”他還說,“日本人說他們非常喜歡李白,如果到這裡的遊客多瞭,他們就打算對這裡的碎葉城遺址進行文物開發,還想在這裡興建一座‘李白博物館’。”聽罷此言,團員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復雜的情感:日本人是要替中國人守護李白嗎?不,李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文化的象征,中國人也應該自己來這裡守護他!

我們把孩子們聚在一起,拉起研學團的橫幅,讓孩子們背誦自己能夠背誦的一首李白的詩歌!他們不愧是中國的孩子,不愧是李白的後代,有的充滿感情地背誦出李白的《靜夜思》,有的激情背誦出李白的《將進酒》,還有的背誦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更有的作為“老鄉”背誦出李白當年在安徽寫下的《贈汪倫》。當我們問孩子們最喜歡李白哪個詩句時,孩子們竟異口同聲地喊出:“天生我材必有用”!這一刻,我們相信,這些孩子裡面,未來一定會出現追隨李白的中國文學傢。多少年後,當他們回憶起自己的兒時歲月時,一定不會忘記“碎葉城探尋李白出生地”這一幕。

我們告訴孩子們:碎葉城不僅是李白的出生地,更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在這裡,東西方文明相互碰撞、交融,形成瞭獨特的文化景觀。考古專傢曾在城堡內發現瞭公元7到8世紀建造的佛教寺廟和10至11世紀建造的伊斯蘭教建築群,這些遺跡無聲地訴說著碎葉城曾經的多元與包容。

我們站在碎葉城遺址之上,和孩子們一起回想那些來自不同國度的商人和學者,在這裡交流思想、分享知識,共同推動瞭絲綢之路的繁榮與發展。如今,雖然碎葉城已經是一片廢墟,但它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卻永載史冊。

隨著夕陽西下,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瞭碎葉城。回望那片荒涼的遺址,心中卻留有對未來的期許與憧憬。我們聽說,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館文化處的官員也曾經多次來到此地。因此,我們期望未來再來到這裡時,不僅可以看到寫有英語的紀念碑,不僅可以看到日本人出資搭建的蒙古包,更可以看到中國人興建的有著漢語標記的關於李白的地標性紀念物。應該允許並支持我們留下紀念大唐“詩仙”李白的文物之痕。因為李白不僅屬於中國,更屬於世界;他的詩歌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更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