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

1951年10月3日,被譽為“最偉大的電影導演”小津安二郎(1903-1963)的第44部作品《麥秋》上映,這部電影也是日本戰敗後小津拍攝的第五部電影。小津的電影在國內外廣為人知,不少學者以小津的電影為范本探討日本的傢族結構和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也有學者從電影美學的角度,探討小津的低鏡位、小道具、畫面的構圖、編輯的節奏、畫外音樂、移動鏡頭的拍攝手法。因為小津的影片一般都以敘述日常生活,討論傢族成員之間的倫理關系為主。由此,小津拍攝的影片節奏與黑澤明導演的影片大不相同,其拍攝風格可以歸納為故事內容簡單,敘述節奏緩慢,靜物畫構圖明顯。

但是,即便如此,中國文學研究傢竹內好在“關於戰爭體驗的一般化”中認為,“在川端文學和小津電影的頹廢中反而能感受到戰爭的影子很濃厚”。而女演員香川京子也回憶拍攝時小津曾說過“我對社會沒有興趣”。他的言下之意是,隻要能描繪出人物的真實面貌,自然而然地,社會也會隨之出現。同樣的道理,隻要描寫當時的日本傢庭,戰爭也會緊跟而出。可以說《麥秋》就是一部“鎮魂歌”,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反戰電影”。

在小津拍攝的電影中,“靜物畫”般的拍攝風格可謂是其最大的特點之一。因執導喜劇片《談談情,跳跳舞》出名的周防正行導演認為,“小津會在電影的框架中制作框架”。宛如一幀幀的“靜物畫”。特別是當影片中演員們的臺詞結束,要留出幾幀畫面,以此進入到下一個場景時的“停頓”。像敘事詩般展開的《麥秋》的第一畫面就是無人的海灘,一隻孤零零的小狗在海灘邊跑來跑去,波濤一浪接一浪,預示著主人公們的日常生活不可能永恒的穩定和平靜。小津采用“大海波濤”的註銷法,為宮間傢族即將迎來的“一傢離散”埋下瞭伏筆。也敘述瞭主人公們的煩惱剛去除瞭一個,下一個煩惱又來瞭。人生就好比是在波浪中一浪一浪地前進,永無止境。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人從海中來,又從海中去的命運的輪回。

該片的男女主人公的扮演者依然由小津電影的“禦用演員”笠智眾和原節子人擔任男女主角。影片以生活在北鐮倉的三代同堂的間宮一傢圍繞著長女紀子的婚姻問題而展開。最終,紀子與哥哥康一的同事矢部(與戰死的間宮傢的次子省二是高中同學,其妻子在前年留下年幼的女兒去世瞭)結婚。雖然矢部之後被調到瞭秋田的醫院,傢裡人也都反對這門親事,但紀子意志堅定地堅持要與矢部結婚,大傢拗不過紀子,最後也就同意瞭。雖然整部電影中出現和涉及的人物不少,但是在電影中登場的各種人物都隻是“畫”的一部分而已。對小津而言重要的並不是“肖像畫”,而是人物離開後,留下的“風景畫”或者“靜物畫”,這些才是小津電影中的精髓。

影片中阿勇兄弟因為調皮用腳踢瞭面包被爸爸訓斥後離傢出走,到瞭晚上兄弟倆還沒有回傢。小津拍攝的間宮傢飯桌上為孩子們準備的碗筷的靜物特寫,使用影像語言既描述瞭一傢人的日常起居生活,也預示瞭二戰後,日本傢長制社會的崩潰和新的價值觀的到來。

小津在電影中經常會使用四格漫畫般的手法來表現日常生活,別有一番情趣。有時小津甚至隻拍攝夏天的竹籬笆、太陽底下暴曬的衣物、風中飄蕩的鯉魚旗,即便如此,觀眾依然能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悅、悲傷和遺憾等細膩的情感。

因為通過無聲的描述反而能多層次地展示劇中人物的存在感,讓觀眾感受到人與物之間的聯系。在桌上、椅子上或者榻榻米上,都可以找到主人公在劇中存在過,或者正在等待的一種玄妙的感覺。想要把這種特殊的感覺拍攝下來,就十分考驗導演的拍攝功力。畫面中的人物消失瞭,臺詞同時也消失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像幻影般放映出來的圖像就是一幅畫,此時無聲勝有聲地向觀眾訴說著許許多多的故事原委。沒有人存在的場景,按道理來說,是不會讓我們產生多餘的聯想。不過,沒有人並不代表這裡曾經沒有與人產生過連接,隻不過,現在人去樓空,但依舊會留存下曾經生活過的痕跡。這樣一來這些日常用品和生活環境,也就有瞭人物存在過的含義。例如,空無一物的座子和椅子,包括掛在墻上的裝飾物等都在靜靜地再現它們所看到的人間戲劇。

在小津看來,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是真實存在的,即便他(她)們不在場,依舊可以感受並記錄下這種感覺,就像是塵埃一樣,雖然我們看不到它們,但依然能夠感受到它們的存在。這是小津安二郎再平常不過的“傢庭劇”的一貫風格。

影片的高潮是初夏時節,以女兒紀子結婚為契機,周吉老夫婦在大和隱居,間宮一傢從此四分五裂。在大和的傢裡,周吉夫婦望著豐收的麥田,回想起過往的人生。周吉提醒妻子看不遠處麥田裡送親的隊伍。“喂,瞧,出嫁瞭。”“會怎麼樣呢?”“嗯。”周吉溫柔地看著妻子。妻子想起瞭遠嫁秋田的女兒,“紀子,不知現在怎麼樣瞭?”丈夫回答:“嗯,雖然我們分開瞭,但我們還算是好的。”“嗯,發生瞭好多事啊,好長一段時間”、“嗯,欲望是沒有底的”“嗯,但是我真的很幸福”“嗯”。丈夫長長地嘆瞭一口氣,喉嚨顫抖瞭起來。妻子凝視著大和豐饒的麥秋,喉嚨也在顫抖。老夫婦倆望著豐收的麥田,惦記著秋田的女兒,想必也想起瞭沒能從戰場上活著回來的次子省二吧。影片在風中搖曳的麥穗中落下瞭帷幕。

《麥秋》上映正好是在《舊金山對日和約》(1951年9月8日)簽訂之後不久,這或許是一種巧合。在美國的操縱之下,在對日戰爭中犧牲最大、傷亡最大、貢獻最多的中國卻被拒之門外。此時的美國又在參與朝鮮戰爭,多少生命,多少傢庭的“日常生活”又在戰爭中被剝奪。中國政府曾於1951年和1952年兩次發表聲明,不承認《舊金山對日和約》。直到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發表《中日聯合聲明》,才結束瞭兩國間的不正常狀態,實現瞭邦交正常化。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9周年,也是二戰結束79周年。當我們向戰爭中逝去的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表示哀悼的同時,堅信隻有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共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正道。要想展望未來,就得銘記歷史。

(圖片來源:株式會社メディアジャパン發行的《日本映畫 永遠的名作集 全9作品 小津安二郎大全集 第二集麥秋)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