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道逵 蔣豐

提及豐田汽車,中國人無不耳熟能詳。然而,對於其總部所在的日本中部名城——名古屋,人們的瞭解或許就略顯淺薄瞭。名古屋,這座以豐田為代表的制造業企業為支柱的城市,無疑是日本屈指可數的工業都市。在這座被現代工業和產業環繞的發達城市中,人們往往將其視為探知日本經濟和技術的“前線”。然而,誰曾想,在這座城市中,名古屋城竟也傲然挺立,作為日本三大古城之一,彰顯著其不朽的歷史魅力。這,或許正是“古代文明與現代輝煌”的完美融合。

名古屋,這座港口城市,即便在凝重的工業氛圍中,也依然能捕捉到細膩的海濱風情。有趣的是,當你從名古屋港驅車一路向北,即將抵達著名的“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時,也就意味著你離大名鼎鼎的名古屋城已經不遠瞭。這兩座地標建築,相隔不過4公裡,卻各自訴說著不同的故事。如果說東面的“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如同一部電影,生動展現著日本近現代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那麼,西面的名古屋城則更像一本沉靜的書,默默翻開著這座擁有近500年歷史的古城堡的輝煌篇章。

在日本,古建築多與“火”有著不解之緣。名古屋城雖然在日本古城中位列“三甲”,但也同樣歷經瞭戰火的洗禮。1945年,美軍對名古屋的大空襲,更是讓名古屋城幾乎淪為廢墟。因此,當我們遠眺天守閣時,並未因其年代的“新”而感到奇怪。畢竟,這是許多日本古城的共同命運。經過現代人的精心修復,名古屋城依然展現著其雄魄與厚重,其價值並未因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散。

置身名古屋城下,仰頭望去,最為引人註目的當屬高立於天守閣屋脊南北兩側的那一對“金鯱”。這對金光奪目的海獸雕像,仿佛象征著權威之盛,讓人不禁聯想到那一場場“權力的遊戲”。名古屋,古稱“那古野”,其讀音在日語中與“名古屋”相通,這也是其名稱的由來。今天的名古屋城所在地,可追溯至日本室町時代的“那古野城”,當時由強極一時的今川傢族所持有。在室町幕府的落寞亂世之中,這座城池幾經易手,最終成為織田信長的發跡之地。然而,織田信長雖野心勃勃,卻不幸喪生於“本能寺之變”,與“天下一統”之夢失之交臂。因此,名古屋城也算是日本“戰國三傑”之一織田信長的歷史見證吧!

在日本,一座城往往成就一位英雄,而名古屋城與德川傢康則是相互成就的典范。那古野城伴隨著織田傢族權力的衰落而走向廢止,16世紀末的日本已經變成德川和豐臣傢族兩分天下的格局。名古屋地處京都(西京)和江戶(後來的東京)之間,成為連接兩地的東海道上的重要防衛要塞。向一統天下不斷邁進的德川傢康,胸中早有與盤踞大阪的豐臣秀吉“必有一戰”的準備。作為“中京”的名古屋,自然成為無比重要的軍事要塞。可以說,名古屋城是德川走向權力巔峰的又一個“出發點”。

當我們深入瞭解這座城堡背後的歷史起點後,再看現實中的名古屋城,便多瞭幾分立體感。聽當地的朋友說,名古屋城渾身都是寶。這話一點也不假,除瞭天守閣外,這裡幾乎每處都看點十足。在名古屋城中,最讓我駐足的有三件寶:本丸禦殿、名勝二之丸庭園和西丸禦藏城寶館。先說禦殿,名古屋城建城始於日本近代城堡築城技術的成熟期,因此順理成章地納入瞭當時的最新技術,這在本丸禦殿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為城主的居室和政廳,禦殿內部豪華至極,被稱為日本近代城堡的最高傑作。在絢爛的美術設計中,當年的能工巧匠極盡匠心,在偌大的空間裡演繹著紛繁復雜的技巧和審美變化,讓“武傢風書院造”這一日本獨特的建築風格充盈其中,盡顯武傢文化之精髓。

再來看庭院。庭院是日本之美的代表之一,有人戲言“無庭院,不日本”,這也是實話。名勝二之丸庭園是這座名城中的“名中名”。走進庭院,便能近距離感受書本資料中無一不提及的“玉澗流”設計。以石頭來表現和演繹瀑佈,其上再加以石橋,這樣獨特的風格據說在日本全國也不過6處。於庭院中擇一綠處盤腿而坐,閑懶地看著石橋蜿蜒、流水殤殤,仿佛能看到那深居巨大城堡中的德川傢,不時地在別有風味的庭院中品四季變化、運籌帷幄的身姿。這也讓我們聯想起,和中國歷代的封建帝王一樣,伴隨著權力更迭和朝代演變而起伏的,除瞭象征王權的城堡,還有浸潤王者生活的庭院。

相比之下,西丸禦藏城寶館更像是一座博物館。作為名古屋城的“藏寶館”,讓我們這些對“古玩”愛不釋手的人過足瞭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本丸禦殿曾遭受火災損毀大半,但殿內眾多的藝術作品因存於他處而竟躲過一劫,這也算是歷史的幸運。現在,超過1000件的壁畫等作為日本的重要文化財產,被完好地保存在城寶館裡。在這裡,我們看到瞭日本“狩野派”繪師手下《竹林豹虎圖》的栩栩如生,看到瞭《松竹禽鳥圖》的清新,看到瞭《帝艦圖》的莊重。當年的這些繪師以壁畫、頂畫之精彩成就瞭本丸禦殿的藝術價值,而命運之巧妙就在於讓時間攜這些傑作留予後人看。

在落日餘暉下離開名古屋城時,我們幾次回首,深感還有一件往事不得不談。那就是從明治21年到1945年日本戰敗期間,名古屋城曾是日本陸軍第三師團的重要基地之一。這支軍隊曾參加過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以及現代史上的日本侵華戰爭。一旦戰爭興起,什麼古城、什麼古跡,在日本都是為戰爭服務的。當然,1945年美軍在空襲名古屋時並沒有“以德報怨”,而是給予瞭顛覆性的打擊。但願名古屋城能夠記住這樣一段歷史。

將這座古城置於身後,我們的最大感慨是:如果與今天割裂開來看歷史,歷史一定是殘缺的。而眼前嶄新的名古屋城市,其實處處都有名古屋城那個時代的烙印。穿越到過去,不也正是為瞭對現代的“前世”一探究竟麼?(初寫於2023年9月7日,2024年8月4日修改於東京樂豐齋)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