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嶺南寺僧在佛事之餘,潛心詩文書畫,以海幢寺等處為主要活動場所,或賦詩講學,或與文士雅集,名噪一時,歷經數代傳承而風雅不減,成為我國藝術發展史上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
近日,在中國國傢博物館北3展廳,一場主題為“禪風雅意”的嶺南寺僧書畫暨海幢寺文化展如約而至。展覽分為“禪林翰墨”“海幢古韻”“交流共融”三個單元,精選瞭嶺南寺僧書畫的代表性人物及代表性作品,系統梳理其藝術發展脈絡和藝術風格,展現瞭嶺南寺僧的文化修養和藝術造詣,也彰顯瞭海幢寺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特殊地位與突出貢獻。
海幢寺作為清代廣州五大叢林之一,積累瞭深厚的文化藝術底蘊。在“禪林翰墨”單元,講述瞭僧人書畫是中國書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藝術史上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嶺南寺僧的書畫創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至明末清初成就最為突出,以德清、函昰、成鷲、道忞、今釋、今無、大汕等為代表的嶺南僧人,匯聚瞭不同書學根底的遺民、僧眾,形成瞭一個以個性紛呈為主,兼具“山林體”共性色彩的僧人書傢群體,極大地振奮瞭廣東書壇。
海幢寺位於今廣州市海珠區。五代南漢時期,其址曾有千秋寺,後廢為民居。明末,僧人池月、光半又在此建海幢寺。清康熙年間,海幢寺大舉擴建,逐漸發展成為廣州五大叢林之一。有關海幢寺的詳細情況,在“海幢古韻”單元做瞭詳細介紹。
四百年來,海幢寺不僅以其獨特的歷史、宏偉的建築、引人入勝的園林景致、別具一格的“素仁格”盆景藝術等為人所稱道,更以其獨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底蘊,以及自天然和尚以來形成的詩文書畫藝術傳承聞名於世。海幢寺既是嶺南地區弘揚佛教文化的重要場所之一,也是當時詩僧文士的重要雅集之地,可謂是清代以來廣州乃至中國佛教寺院發展與傳播的一個獨特案例。
在“交流共融”單元,介紹瞭乾嘉以來,海幢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園林景致,逐漸成為兩廣總督的外事接待場所以及官方指定的外商遊玩之地,也由此成為清代第一座對外開放的寺院。在這期間,海幢寺接待瞭多個重要使團和大量遊客,遂成為西方人眼中廣州乃至中國最重要的寺院之一,經常出現在西方的報刊、遊記以及外銷畫中,在西方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和較高的知名度。
這次展覽有三個亮點:一是展覽以嶺南寺僧書畫代表性人物及代表性作品與海幢寺的歷史文化藝術兩條線索展開,較全面展現嶺南寺僧的書畫創作;二是展覽全方位展示海幢寺的歷史文化藝術;三是展覽透過海幢寺呈現嶺南地區從清代中晚期開始的對外文化交流情況,為考察中國近現代中外文化交流提供瞭個案和切入點。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