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明7月8日電(陳靜 黃瑩)8日,南亞東南亞法律人才培養交流會在昆明舉行,來自中國、緬甸、老撾、泰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等國的青年律師齊聚,與雲南民族大學教師一道,探討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與發展。多國律師表示:希望建立聯合培養人才機制,設立跨國實訓基地,加強各國法律業務的交流與合作。

圖為南亞東南亞法律人才培養交流會現場。鐘欣 攝

本次活動由雲南海外聯誼會主辦,是海外僑界代表人士國情省情研修活動的內容之一。

雲南民族大學副校長許傳坤在交流會上致辭稱,目前,該校已開齊全14個南亞東南亞國傢15種官方語種專業,依托瀾湄國際職業學院、瀾湄職業教育聯盟、瀾湄國際合作研究院,為湄公河國傢提供瞭5萬餘人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加強學校與國外法律人才間的聯系、溝通和交流,探索南亞東南亞法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理念、新路徑。

交流會上,雲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教研室主任安琪作《新時代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模式探討》主題交流,該學院博士王毅婷作《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困境與出路探討》主題交流。與會人員還圍繞南亞東南亞法律人才培養進行瞭自由討論。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開展跨國業務的企業客戶越來越多,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北京市天元(昆明)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段秀峰在自由交流時說,不管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還是外資企業走進來,都需要具備雙語能力、法律知識的專業人才。

段秀峰認為,高校是系統性培養法律人才的大本營,律師事務所則是人才實踐的基地。未來希望與國內高校、各國律所合作,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實訓基地,為雙方國際業務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圖為緬甸律師劉如菊作交流發言。鐘欣 攝

“不同國傢間互派學生、律師交流學習是培養涉外法治人才的有效方式,我非常贊同這一做法。”來自緬甸安業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劉如菊說,她在國際律所工作超過10年時間,其所在律所和對象國律所都會互派青年律師開展交流學習,這是快速瞭解對象國國情、國別法律的有效方式。希望未來緬甸與中國高校、律所都能建立聯合培養機制,實現互利共贏。

印度尼西亞Wiem Law Firm公司執行董事徐安智近兩年才開始學習漢語,“因為每天都和中國客戶交流,過去我要使用翻譯軟件,現在基本可以聽懂瞭。”徐安智介紹,中國企業赴印尼投資必須要瞭解當地法律法規,而印尼的許多本土律師不會說漢語,“實踐是最好的老師,非常希望未來與中國、南亞東南亞其他國傢合作,共同培養涉外法治人才。”他說。

雲南民族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楊光明表示,目前學院正積極探索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模式,通過今天的面對面交流,學院願與南亞東南亞國傢律所合作,探索建立境外實訓基地,與各國攜手培養優秀的涉外法治人才,助力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