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往昔之時

  我們隻能借敦煌壁畫的絢麗色彩

  遙想大唐建築的磅礴與壯麗

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盛唐-敦煌148窟-東壁北側-藥師經變局部

  一座隱匿在山西五臺山巒中的

  絕世古建

  佇立千年 靜候知音

  獨屬於中國人的千年唐構

  1937年7月7日

  在盧溝橋的隆隆炮聲中

  一份電報從山西五臺發至北平

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1937年7月9日《北平晨報》第五版頭條發佈

  梁思成、林徽因等

  中國營造學社的成員們

  發現建於唐代的佛光寺東大殿

  打破瞭此前日本學者的言論:

  “中國境內已無唐代木制建築”

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梁思成、林徽因測繪佛光寺,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雖然中國營造學社的學者們

  因為戰爭中斷瞭古建考察

  但佛光寺東大殿的發現

  促使他們編寫出自己的中國古建築學術成果

  構建瞭中國建築史體系

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獨屬於中國人的千年唐構

  重新走入人們視野

  大唐氣度的“凡爾賽”構建——鬥拱

  殿鬥拱雄大,屋頂坡度緩和,廣簷翼出,全部龐大豪邁之象,與敦煌壁畫凈土變相中殿宇極為相似,一望而知為唐末五代時物也。——梁思成

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鬥拱 又稱鋪作

  位於立柱和橫梁的交接處

  是中國木構架建築結構的關鍵性部件

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用肉眼看

  東大殿鬥拱的高度幾乎趕上立柱的一半

  這樣的尺寸在宋以後基本絕跡

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東大殿外簷七鋪作鬥拱示意

  佛光寺東大殿外簷的七鋪作鬥拱

  標志它是全球唯一現存唐代最高等級木建築

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不止等級高 還有實用性

  東大殿的出跳鬥拱

  將屋簷懸挑出四米之外

  保護主體結構和臺階免受雨水浸潤

  是中國現存懸挑屋簷最遠的鬥拱

  唐代工匠的“炫技”之作——大叉手

  佛光寺東大殿人字形叉手承脊槫, 國內唯一實例。 ——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

  叉手

  是中國古建築大木作梁架上方的構件

  由平梁上的兩根枋木組成

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大叉手“侏儒柱”示意

  宋遼實物皆有侏儒柱而輔以叉手

  明清以後則僅有侏儒柱而無叉手

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梁思成拍攝的東大殿“大叉手”照片,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佛光寺東大殿的梁架結構

  僅由兩根碩大的木構件

  呈人字形交叉

  獨特且高效地相互支撐、抵住脊椽

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中唐·榆林窟第25窟 北壁彌勒經變局部

  如此具有唐代特色的“大叉手”

  營造學社的成員們

  也隻有在唐代壁畫中偶然見得

  97%國產純原裝的千年大唐

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結合特征構建碳14測年分析

  今天的佛光寺東大殿

  97%木構件還是唐代原物

  完好保留著1100年前的樣子

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在世世代代的關註和保護下

  這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唯一殿堂式唐代建築

  也成為我們窺見唐代最高等級建築的

  重要窗口

營造之法丨藏在深山裡的大唐風華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