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代吳桓曾如此稱贊道 。

山與水的給養,富陽人民的智慧創造,造就瞭天下獨絕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6月20日,海外華文媒體杭州行采訪活動走進杭州市富陽區,共同探尋千年文脈人文。

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

“富春江上山多好,子久圖來便得名”一幅名畫《富春山居圖》讓富陽山水成為詩畫棲息的經典——富陽山水如畫。

黃公望隱居地,坐落於富陽廟山塢,這裡不僅是一代畫聖黃公望隱居並終老的地方,還是他創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的原創地與實景地,同時也是兩江一湖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提及《富春山居圖》,全卷筆墨紛披,林巒渾秀,為中國水墨山水的扛鼎之作。黃公望遠離官場爭鬥、遠離城市喧囂,獨自雲遊於富春山水之間,隱居在幽靜的崇山峻嶺中吟詩作畫,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完美地融合在山水畫作之中。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已成為這方土地的生命基因。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們一邊欣賞著黃公望紀念館內的經數碼技術等比復制的長卷《富春山居圖》,一邊詳細瞭解畫作背後關於元代畫聖黃公望的坎坷人生、傳奇故事。

“《富春山居圖》由元代著名畫傢黃公望於1350年完成,是中國古代水墨山水畫的巔峰作品之一。1650年,該畫不幸被燒成兩段,其中,前段《剩山圖》現藏於浙江博物館,後段《無用師卷》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黃公望紀念館講解員向大傢介紹道。

據瞭解,在兩岸有關部門和文化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富春山居圖》於2011年成功合璧聯展。黃公望紀念館於2012年6月1日開館對外開放,主要展示黃公望生平、《富春山居圖》以及相關資料,期盼早日實現“畫合璧,人團圓”的美好心願。

如果還未盡興,可以來到錢塘江詩路上首個數字詩路文化體驗館,沉浸式體驗“綠水青山的自然山水、詩情畫意的文化山水、萬物互聯的數字山水”的三重意境。

水墨江南 東梓關村

第二站來到東梓關村。

東梓關村位於位於杭州市富陽區場口鎮西部。它因鬱達夫的同名小說而聞名,並已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們漫步在村中小道,清晰可見村內遺存有許傢大院、安雅堂、長塘廳、越石廟,春和堂、朱傢堂樓等近百幢清末民初的古建築。每一個來到此地的遊人無不驚嘆於它的水墨江南神韻。

東梓關村以其獨特的江南水鄉風貌而著稱,白墻黛瓦的民居與青山綠樹、流水淙淙和池塘如鏡的自然景觀相映成趣,仿佛是從吳冠中的畫中走出來的江南名居。

值得一提的是,這46幢杭派民居曾引來眾多媒體爭相報道,被網民稱為“最美回遷房”。2017年,東梓關杭派民居通過央視春晚片花再次驚艷亮相;2019年,杭派民居又成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浙江花車的背景元素;2022年,央視1套文旅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傢》在此拍攝並在黃金時間播出,東梓關村也被評為全國“二十四個寶藏村”之一。

小橋、流水、古民居、祠堂……時至今日,這座寶藏的古老村落煥發著新生機,依然有著人間煙火氣。

歲月流轉,千年東梓關依然在富春江畔舒展著曼妙身姿,續寫繁華。

孫權故裡 龍門古鎮

第三站,海外華文媒體杭州行采訪活動走進杭州富陽區的龍門古鎮。

龍門古鎮位於富春江南岸,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的故裡,也是現今江南地區明清古建築群中保存較為完整的山鄉古鎮。

這裡自成體系的孫氏文化及特有的明清廳堂建築風格格外引人註目。

村後有龍門山,海拔1068米,峰巒重疊,氣象萬千,為富陽群山之冠。東漢名士嚴子陵曾遊龍門,觀山勢異常,贊嘆:“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古鎮也因此得名。

經景區內講解員介紹,龍門90%以上的村民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傢族的後裔,據孫氏傢譜記載,從三國時孫權到民國28年(1939年),孫氏已在此繁衍65世,歷史上,孫氏一族人才輩出。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唐代“藥王”孫思邈、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驅孫中山等,皆出自龍門孫氏一族。

靠山貼水的環境賦予龍門骨子裡的幽靜。橋是青石板橋,路是鵝卵石路,一座座廳堂墻簷相連、房廊縱橫,祠堂、古塔、石橋、牌樓等古建築還保留著舊時模樣。

如今的“龍門”早已超越瞭地理范疇,成為瞭一個意蘊深厚的文化符號。與三國、孫權有關的元素,不僅散落在古建築群和地方美食間,也深刻影響著當地的文化脈絡和非遺傳承。

從沸騰的油鍋裡撈出,蘸上醋和醬油,咬一口香脆爽口。這道地的油面筋,是大傢來到龍門古鎮的共同選擇。

龍門牛肉也不可錯過,相傳一道名菜——牛八碗。秘制牛龍骨,做人有風骨;清燉牛尾湯,英雄豪氣壯;青蒜爆牛肚,殺敵猛如虎……這些賦予瞭“牛八碗”美好的祈願。穿過漫漫歷史長河,它成為龍門古鎮最負盛名的美食,滋養著全國各地的食客老饕。

紅色的酒曲花和大米配成的酒曲共同釀造的“龍門米酒”、純手工制作的老薑糖更是一絕,它與龍門面筋、米酒一起,香飄四方,成為千傢萬戶的案頭佳肴。

買上這些好吃的,漫步於古鎮之中,不必擔心迷路,民間有個有趣的說法:隻要找到龍門溪,順水而下就能走出龍門古鎮瞭。

走進鬱達夫故居

第四站,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們一行來到鬱達夫故居,懷著崇敬之情來到此地共同感受那段崢嶸歲月。

映入眼簾的是故居門前曠地上的一尊鬱達夫銅雕坐像。這位叱吒中國文壇的江南才子面容清癯,目光清澈,手執書卷,文質彬彬。

鬱達夫,著名愛國人士,作傢。1913年赴日本留學,相繼在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東京帝國大學學習。1921年與郭沫若等人組織創造社,並發表處女作《沉淪》。1928年與魯迅合編《奔流》月刊,1930年參加發起成立中國自由大同盟暨中國左翼作傢聯盟,1933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致力於民主自由和無產階級文學事業。

“鬱達夫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白墻黛瓦,韻味悠長。整個建築坐北朝南,由石庫臺門、天井庭院和一幢主樓構成。主樓是三開間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通面寬12.3米,通進深14.9米。

步入天井庭院,抬眼可見主樓一層門口懸掛著“鬱達夫故居”的匾額,這是著名畫傢黃苗子題寫,他是鬱達夫的侄女婿。

故居一層還原瞭當年鬱氏一傢的生活場景,堂前懸掛著紀念鬱達夫的一幅國畫、魯迅先生的詩作和鬱傢三兄弟的照片等。

故居二層保留瞭鬱達夫母親和奶奶的居室,以及鬱達夫曾獨居苦學的房間“夕陽樓”,竹木傢具、老式眠床,一般清貧人傢。

一樓堂前的右側是一間廚房,也是從前典型的江南人傢灶頭間。砌大灶燒柴禾,挑水儲存,飯菜食物都裝在竹籃裡吊起來,雖然貧窮,但一傢子倒也溫馨十足。如今,故居內陳列著許多鬱達夫烈士生前遺物,以及主人和魯迅等好友交往的書畫文稿。

就是從這座小院走出去的鬱達夫,終成一代大傢,更成長為一名愛國志士。作為一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置身鬱達夫故居,我們得以瞭解鬱達夫的人生軌跡,感受他堅定的理想信念與精神追求。同時,以“耕讀傳傢”為內核的鬱氏傢風族訓,也讓我們領略到瞭傢族傳承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富春江畔,佇立著這樣一代文學大傢的故居,悠悠傳達著時代的回音,引得來此地瞻仰的人們無不思緒萬千。

杭州富陽是東吳大帝孫權故裡、元代畫傢黃公望隱居地,也是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的實景地和原創地,更是鬱達夫故居之所在、精神寄托之處,擁有獨絕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一條江、一幅畫、一張紙、一批人、一座城”串起瞭千年古郡的文化特色,也讓此地的千年文脈綿綿不息。

END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