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

極致的夏日中總有極致的景色

從一幅畫裡感受古人的度夏松弛感

三個看點 帶你認識《竹梧消夏圖》

他以“消夏”為題

完成瞭一幅命題作品

《竹梧消夏圖》

如同一篇命題作文

緊緊圍繞“消夏”這一主題展開

遠眺

是遠山蒼翠掩映於雲靄之間

近觀

是茂林修竹 生機勃勃

在林蔭深處

還有兩位隱士端坐在繡墩之上

真真的“靜坐竹林聽風語”

畫面最前方

是一座四角攢尖亭

亭內立著一塊屏風

畫著山水景色 風格率意

在水榭邊 一位長須高士倚欄而坐

羽扇羅衫 若有所思

《竹梧消夏圖》構圖沉穩 層次豐富

景物清晰 色澤明麗

山形線條的勾勒

方折與圓勁並用 和諧統一

是明中期古典藝術風格的佳作

人人都“消夏”

憑啥他的畫最出圈?

消夏是人們在夏季的一種生活常態

也是古代繪畫圈裡的“高頻詞”

既然主題是消夏

畫面內容當然是以夏日閑暇的景象為主

因此“消夏”主題的畫作

不僅再現瞭古人消夏生活的方式

還反映出瞭古代社會的具體面貌

既然“消夏”是個熱門選題

這幅消夏圖憑啥出圈?

《竹梧消夏圖》的作者

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畫傢之一仇英

字實父 號十洲

他擅長畫山水、人物、樓閣

常用文人畫的筆墨意韻

將山水、人物融為一體

與沈周、唐寅、文徵明並稱為“明四傢”

《竹梧消夏圖》的右下角處

有楷書“仇英實父制”

並有“實父”朱文篆書方印

但是因為仇英畫作的真跡存世量少、畫工精細

所以成為歷代收藏傢的“心頭好”

我國著名繪畫鑒賞、收藏大傢吳湖帆先生

在《竹梧消夏圖》中題跋稱

“清峭流麗,鋒穎如棱,乃是十洲本色”

靜靜地端詳著這幅《竹梧消夏圖》

仿佛能夠聽到

風吹過竹林刷刷的聲音

涼爽感撲面而來

古畫裡的消夏時刻

三個關鍵詞擁有同款清涼感

在沒有空調、冰箱的古代

古人到底有哪些消夏小妙招?

三個關鍵詞擁有同款清涼感

1

高臥取冰

△明,朱瞻基繪《武侯高臥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武侯高臥圖》描繪的

是諸葛亮出茅廬輔助劉備之前

隱居南陽的形象

修竹叢下

諸葛亮袒胸露懷 頭枕書匣

躺臥在草地上

神態安逸

主打一個心靜自然涼

2

林蔭消夏

△清,董邦達繪《乾隆皇帝松蔭消夏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松蔭消夏圖》描繪的

是崇山峻嶺、溪水潺潺的郊外

乾隆坐在石案旁看童子烹茶

石案上有茶杯、弦琴和書本

處處體現著世外桃源的清幽雅靜

度夏松弛感拿捏到位

3

水閣納涼

△宋,《納涼觀瀑圖》頁,故宮博物院藏。

《納涼觀瀑圖》中充滿瞭夏日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水閣掩映在蔥鬱的翠樹秀竹之中

遠處是峭壁堅崚 飛瀑如練

溪流急湍擊石 清波拂岸

在水閣中間

一位身著白衣的高士踞席而坐

他凝視潺湲 若有所思

在我國 避暑消夏的觀念古來有之

先秦時以“避暑”指躲避酷暑

漢代又引申為到涼爽的地方居住

明清時 “消夏”“消暑”開始頻繁地被使用

從最初避暑消熱 側重身體涼感

到以消遣休閑方式度過夏天

強調的是精神心境自適

消夏避暑詞義的變化

與古人消夏的習慣變遷息息相關

流光半夏 日子悠長

希望你在最長的白晝日

與所有美好不期而遇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