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不可摧的傳奇》《神聖的戰爭》《貨郎》《紅莓花兒開》《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這些經典歌曲見證著時代的回憶,也深深影響瞭幾代國人。6月12日至16日,時隔4年,耳熟能詳的旋律被俄羅斯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原汁原味地帶回瞭北京舞臺,6場“神聖與榮耀”音樂會連續在國傢大劇院、北京藝術中心上演,場場反響熱烈。
舞蹈節目《哥薩克騎兵》熱烈活潑,敏捷高超的舞步急速變換。牛小北攝
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成立於1928年,由蘇聯國歌的曲作者、指揮傢亞歷山大·瓦西裡耶維奇·亞歷山德羅夫創立,是俄羅斯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最負盛名的軍隊歌舞藝術團體,音樂會選擇的許多作品都與歌舞團淵源深厚,比如《神聖的戰爭》由亞歷山大·瓦西裡耶維奇·亞歷山德羅夫創作,二戰期間曾傳唱在戰鬥前線和大街小巷,被稱作“蘇聯衛國戰爭的音樂紀念碑”。時光荏苒,曾經的鐵血豪情代代傳承,力量不減,在團長兼藝術總監肯納基·薩切紐克上校的帶領下,合唱團與軍樂團的詮釋悲壯雄渾,博得瞭全場喝彩。
多位俄羅斯著名藝術傢登臺獻藝,大顯身手。曾多次隨團訪華的歌舞團首席男高音、俄羅斯“人民藝術傢”阿納涅夫·瓦基姆又被稱作“卡林卡先生”,幾十年來,他演繹的《卡林卡》風靡全球,在北京舞臺上,阿納涅夫·瓦基姆又一次帶來瞭這首代表作,溫暖澄凈的歌喉、自如轉換的美妙長音令人叫絕。另一位俄羅斯“人民藝術傢”瓦列裡·伽瓦同樣功底深厚,他與合唱團配合默契,把民歌《沿著彼得大街》表現得明亮輕快,感染力十足。此外,民間舞蹈節目《哥薩克騎兵》《45年的春天》《水兵》《俄羅斯舞》熱烈活潑,敏捷高超的舞步急速變換,有時竟像雜技一般驚險過癮,鮮艷的民族服飾如同盛放的花朵翻飛旋轉,數度將氣氛推向高潮。為瞭表達對中國觀眾的感謝,歌舞團還用中文演唱瞭《我是一個兵》《遊擊隊之歌》等中國作品,歌聲中的誠意被觀眾熱情回應。
音樂會尾聲,當《國際歌》《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作為曲目名出現在字幕機上時,觀眾席中傳來一陣驚呼,掌聲隨即匯成節拍,貫穿旋律始終。臺上臺下的合唱雖然語言不同,但對曲調同樣熟稔,可以脫口而出,那是隻有兩國人民才能讀懂的深情。
90多年來,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的生命力頑強得如同傳奇——2016年12月,一場空難使歌舞團68名演員及工作人員不幸喪生;2017年4月,距離空難發生不足半年,克服瞭重重困難、在極短時間內完成重組和訓練的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便再次站上瞭莫斯科的舞臺;2018年1月,他們應邀來到國傢大劇院,以5場“鐵血再燃”音樂會宣告歌舞團的涅槃重生;2019年12月,他們再次回到北京,登臺人民大會堂。自1952年首次訪華以來,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已數度亮相中國多個城市,未來,藝術的橋梁將繼續連接兩國的交往與友誼。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