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甲子一晃。六十年前的往事,歷歷在目。杜式新面對茫茫遼闊的漢江,一聲長鳴汽笛,掀開瞭他那頁珍稀的新鮮的日歷。
1964年的初夏,廣州白雲機場,藍天白雲分外嬌。當柬埔寨的班機滑行在跑道上時,杜式新臨窗眺望那航站樓上空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他聽得見自己心跳的聲音:祖國啊,我回來瞭!
杜式新(曾用名杜式馨),祖籍汕頭澄海,1947年底出生於歷史悠久、民風古樸的柬埔寨首都金邊。杜式新在金邊端華學校度過瞭美好快樂的少年。當時柬埔寨物質生活水平高於中國,但為瞭實現回祖國讀書和將來報效祖國的理想,1964年還未畢業的他便與同班四位同學一道相約回到中國。
臨別柬埔寨時,他與班上的同學們向輝煌壯麗的吳哥窟和美麗寧靜的湄公河告別,杜式新在心裡說,感謝這方生我養我的土地,但是我要回歸我的祖國,我要用我的努力讓祖國比這裡更美好富強。在一個十七歲少年的理想發育期,父母親的情感傳遞和觀念灌輸使杜式新耳濡目染,他明白,“唐山”,是他的理想、夢中傢園。
以僑為橋 以愛為本
在廣州華僑接待站,因為他有表哥在福建集美華僑補校讀書,因此把他分配到該學校。兩位武漢華僑補習學校老師動員他說:武漢很好,東有東湖、南有南湖,高校很多,還有中國第一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學校是新建的,學生很少,條件相比其他學校差,你是否願意去?他毫不猶豫說:“我服從祖國分配,需要我到哪裡就去哪裡。”從此,他來到湖北的武漢,在湖北生活瞭六十載。
武漢華僑補校的僑生主要來自東南亞和蒙古等國傢,當時隻有一百多名學生。由於三年自然災害剛剛過去,物質依然緊缺,生活條件艱苦。外表清俊而陽光,內心柔善而堅毅的杜式新,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處處樂於助人,1965年至1966年都被評為“三好生”和優秀共青團員。他與同學曾到南京市,見到一民房發生火災,他奮不顧身投入救火,他看到這傢人東西已被燒盡,不動聲色拿出身上僅有的10元錢(學校一個月的夥食費)交給戶主後便離開。因救火時他將身上東西交一老太太看護,人們才從他的學生證上知道他的學校和他的名字,後來當事人給學校寄來感謝信,學校用大紅紙張貼出來。1968年,杜式新與同班六位男生,被安置到黃岡縣陶店公社蓬勃大隊落戶。他們六人個個積極勞動,全年無一人請過假。他們下放一年多瞭還借住在農民一間小房,自己種菜、養雞、養豬,生活十分艱苦,但是樂觀向上從無怨言,多次受到表揚,該知識青年點被評為全縣先進知識青年集體。杜式新的姐姐杜碧娟在金邊端華學校當教師,1969年新中國建立20周年國慶,她應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邀請出席北京國慶觀禮後,專程看望仍然在農村的弟弟。
1964年,杜式新(前排右5)與同班四同學回國讀書,全班同學到金邊機場送行
1970年杜式新和另外幾個下放的同學被錄取到蘄春縣農藥廠工作。當年工廠隻生產高殘毒農藥666粉(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列入禁止生產目錄,因各種原因無法大量進口國外低毒農藥),產品單一,設備簡陋,勞動強度大,防塵效果差,會對工人身體造成嚴重損害。杜式新利用休息時間繪出生產流程,撰寫出技術改造方案被廠采納,改造後勞動強度改善,產量提高防塵效果很好。不久他便調到新產品研發團隊,先後到沈陽、天津、廣東中山等地考察學習,團隊開發出的新產品使工廠得到發展壯大,生產品種逐步增加,多年成為當地產值和交稅雙第一的企業。杜式新因業績突出,調任辦公室副主任兼黨支部副書記。
杜式新性格中永遠有向上奮進、努力攀高峰的目標,他在工作之餘不放棄各種知識的學習。1977年恢復高考時,他作為老三屆(六八屆)的學生,順利通過高考,進入黃岡師專(黃岡師范學院)就讀。在校期間被評為“三好生”、優秀黨員。1981年畢業後被湖北省僑聯優先錄用。
僑聯工作對於杜式新來說,是理想的,是艱辛的,是幸福的。從一個海外僑胞的身份,轉換到為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服務,為祖國經濟發展牽線搭橋服務,杜式新對自己有一條要求:廉潔自律,不忘回國初心。在湖北省僑聯工作期間,他工作責任心強,認真處理好他所肩負的每一件大事或小事。
由於1979年省僑聯組織才正式恢復,1981年杜式新到崗時僅有三人,他充分利用空閑時間抓緊學習僑務政策,以便在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提出一些政策咨詢時能夠隨時應對,及時找出政策法理依據答疑解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他根據新時期黨中央對僑務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要繼續保護華僑愛國愛鄉熱情;認清“海外關系”是我國獨具有的“獨特優勢”,要認真落實歸僑僑眷知識分子政策,調動大傢積極性為國傢經濟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服務。為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指示精神,杜式新多次帶隊到有關市、縣和同濟醫院、華中科技大學、武漢鋼鐵設計研究院等基層僑聯召開座談會瞭解歸僑僑眷意見和要求,及時將收集到的意見向有關部門和單位反饋,並督促協助解決。他曾參與省委組織部牽頭組成的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調查組,入駐同濟醫科大學為期一個月。該大學歸僑僑眷人才濟濟,卻在入黨和人才使用方面仍受到影響,在用人方面仍有顧慮。如衛生統計學院僑眷劉筱嫻教授多年被評為省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國傢衛生部把劉筱嫻教授在麻城市開展的婦女兒童衛生統計工作法,作為全國示范基地,請她到各省辦培訓班加以推廣。然而她申請入黨十多年卻無法解決。杜式新在工作組中負責僑務政策檢查,他找黨支部每個黨員談心交流,有人對她在廣州的華僑遺產依法使用問題有看法。杜式新把政府對保護華僑房產的相關僑務政策進行解釋,黨員們統一瞭思想認識,困擾劉筱嫻多年的入黨問題得到解決。
僑胞捐建的僑心小學杜式新(左3)都要親自帶隊選校址,施工中檢查,建成後驗收
1999年,杜式新應省委統戰理論研究會和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要求,利用上省委黨校和國傢行政學院的學習機會,撰寫《湖北僑聯工作三十年》的文章,介紹湖北早期華僑出國與其他省份不同的原因及艱難屈辱的歷史;僑聯組織自1957年成立以來組織發展和熱情為僑服務,特別在認真貫徹落實歸僑僑眷保護法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根據當時省僑務部門統計:湖北大專院校多,全省5000多歸僑僑眷知識分子,有3100人晉升職務,115人當選為省級以上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400多人擔任縣以上領導職務,僑聯作用得到應有發揮和發展壯大。
除此之外杜式新他還整理瞭近萬字僑務政策與法規演講稿,在全省僑聯幹部培訓班、基層僑聯通訊員培訓班上宣講。他還被武漢大學和湖北大學僑聯邀請為全校歸僑僑眷宣講,為湖北省國資委所組織的國企經理培訓班上講課,對宣傳和貫徹黨的僑務政策與法規作出積極貢獻。
搶救天門僑史 發展文化教育
湖北省不是僑務大省,但是湖北天門僑鄉華僑出國史卻有其特色,如不及時搶救性搜集和研究,損失將無法挽回。杜式新擔任宣傳部門負責人時,就將此定為目標並提出實施方案。湖北僑史的搜集整理工作得到省文史館館長、歸僑朱世嘉老先生支持與指導。朱老還為史書定名為“湖北華僑史論叢”並為該書撰寫前言。杜式新還聘請三位退休老歸僑到黑龍江漠河調查收集資料。請天門僑聯組織當地老人撰寫回憶錄收集相關歷史資料和物件。真正瞭解到天門華僑出國史是一部舊中國人民苦難史的真實寫照。
凱迪公司駐緬甸新能源項目組杜式新顧問(左3)正在向緬甸受災難民發放救災物資
歷史上天門多發水災,有“魚遊鳥窩”之說,人們流離失所。清末宣統年間,湖北天門人周樹模署理黑龍江巡撫,天門難民紛紛北上投靠他。他為瞭移民實邊,在黑龍江漠河先後撥地建立鄂民三個屯供逃荒難民開墾。後來又有人仍因生活無著,於是從此地流入俄國後沿著鐵路線移徙歐洲。他們都是舉傢或與同族一起逃荒,以挑牙蟲、打三棒鼓、賣紙花為生,與閩粵華僑多是單身漢出國“賣豬仔”不同。後期天門人南下後移民東南亞和印度等地,至今東南亞和印度從事鑲牙行業的天門人不少。
1999年,杜式新當選為湖北省僑聯副主席、中國僑聯委員、省政協委員之後,更檢驗他為僑服務的領導能力。在他分管的文化宣傳部要承辦“僑心工程”,這是中國僑聯要求開展的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為瞭滿足海外僑胞熱心支持祖國教育事業的熱情,每一所僑心小學,僑胞捐贈20萬(可以以捐贈人名字命名),當地政府配套20萬,幫助貧困地區新建學校或改造危舊校舍。杜式新提出在積極籌措建校資金的同時,以“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為切入點,每年補助學習成績優秀的貧困生500元連續3年,學習成績優秀的貧困生3年後可繼續申請。條件是:每年要向捐助人寫一封信匯報學習成績。此項工程從開展以來至杜式新退休,共有34所“僑心學校”落戶湖北,資助1700多名學習成績優秀的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杜式新是省政協委員,每年都要下基層進行調研,就湖北人才外流有關建議、新建武漢—宜昌高鐵天門僑鄉設站必要性、困難歸僑生活補貼、加強食品衛生管理等問題向省政協提交瞭提案。
以僑為橋促進地方經濟與文化發展
以僑為橋,拓寬為僑服務領域,積極為湖北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服務,這是僑聯的中心工作,也是杜式新要認真貫徹落實的主要任務。在“以僑為橋”“內外融合”方面,迎風邀月、呼朋喚友成為他的創新作風。1999年,湖北省經貿代表團赴法國招商,杜式新在法國親友多與法國華人社團有聯系,他被指定參加經貿團並到省政府集中辦公籌備工作。他負責聯系當地幾個僑團接待並出席湖北省的招商活動;聯系法國《歐洲時報》總編輯采訪、報道經貿活動事宜,此次招商活動效果明顯。此後,法國將湖北作為主要投資省份之一並在武漢設立領事館,開通武漢—巴黎直航航班。法國車企、超市、法國阿爾斯通技術研發總部先後在湖北落地。法國阿爾斯通技術研發總部總經理黃光平博士,重視與湖北企業開展技術合作,後來被評為“武漢長江學者”。
在湖北省僑聯的多年工作中,法國潮州會館尤為矚目。吳武華(原武漢華僑補校學生)曾三次連任法國潮州會館會長,中國奧運會法國的火炬傳遞手,列席全國政協會議,多次被邀請回國參加國慶觀禮,受到國傢領導人接見。他曾是獲得法國薩科齊總統頒發的國傢騎士勛章唯一華人,湖北不少團隊出訪法國都得到他的協助,有的出訪團成員在法國遺失護照無法入住酒店都請他幫助解決。
杜式新(左2)帶隊參觀考察原省僑聯香港顧問施維雄先生(左1)在湖北武穴市企業的生產情況
2000年,省僑聯組織各市僑聯和部分市統戰部長自帶項目到深圳與幾十傢港澳企業進行項目介紹與對接,為地方招商項目服務。同時組織武漢華僑補校校友會與在港澳校友會舉辦300多人參加的首屆聯誼大會。此後旅港澳武漢校友會與武漢聯系十分密切。他們多次與在漢校友回母校(現武漢工程大學)舉辦聯歡會。2023年武漢工程大學統戰部和學校僑聯承辦瞭武漢華僑補校校史建築揭牌和校史展覽。為配合此次展覽會,在杜式新策劃下編輯的《歲月——可否許我再少年》僑校紀念刊一書同時面世,這是前所未有的歷史紀念。武漢僑校校友會1990年由杜式新與幾位老師和校友發起成立,屬於省僑聯團體會員,杜式新當選副會長。武漢僑校自1960年建立至1968年,八年艱苦環境下學習生活,卻培養出一批人才:其中有一人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港澳委員,四人當選中國僑聯委員,六人為湖北省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省僑聯副主席、常委、委員和海外顧問共有17人。還有部分校友在各單位肩負重任。
回首往事,杜式新很有感觸地說,我受中國傳統文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影響很大,我的“濟天下觀”,就是立足本職,腳踏實地為以“濟”為“橋”的“僑天下”,服務於海內外同胞們。經他多次出面協調終於在2004年成立首屆“湖北潮人海外聯誼會”,為省僑聯團體會員,杜式新當選首屆副會長。杜式新是潮汕人,曾參加代表團出席法國“世界潮團聯誼大會”,出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世界潮團聯誼大會”和澳門“世界潮團聯誼大會”。“世界潮團聯誼大會”是海外華僑華人中最大團體,具有地域廣泛和促進經濟信息交流與合作等優勢。2013年“湖北潮人海外聯誼會”成功申辦第十七屆有千人參加的“世界潮團聯誼大會”。
襄陽市僑聯主席吳梅琳(左2)陪同省僑聯杜式新(居中者)考察僑眷的種植基地
由越南、老撾、柬埔寨華僑華人組成的團體,經常定期舉行“世界越老柬聯誼大會”。杜式新作為柬埔寨歸僑曾三次參加中國僑聯組團出席“世界越老柬聯誼大會”。根據上級意見,杜式新積極籌備成立“武漢越老柬聯誼會”,屬於省僑聯團體會員,並當選副會長。“武漢越老柬聯誼會”成立後配合省僑聯積極開展活動,曾組團參加在廣州和澳大利亞召開的“世界越老柬聯誼大會”。
我看瞭杜式新剛編輯出版的《歲月——可否許我再少年》一書後問道:如果歲月許你再選擇,你會選擇什麼?歸國60年的他爽朗回答,我選擇回中國,選擇我熱愛的“僑”工作!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