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二次來南澳瞭,大有“茍日新”的感慨,橫穿9300多米的南澳大橋,抬望眼:昨天一夜雨,今日萬裡波澄,萬仞碧霄,白雲舒卷,海天一色,像連天鋪上瞭一塊蔚藍色的巨大帷幕。燦爛的驕陽映射著萬頃碧波,閃爍著粼粼金光,那變幻的色彩令人披襟暢懷,心曠神怡。

登島先參觀南澳博物館,使我對南澳的歷史有瞭嶄新的認知。

南澳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1990年8月,在隆澳東坑仔發現瞭商周時期人類聚居遺址,打破瞭史書上記載的宋代才有人類居住的歷史,揭開瞭南澳有人類生存的密碼。《南澳縣志》記載島上居民是古越族的一支,以捕魚為生。我很好奇:他們是怎麼刻舟渡海來到島上?他們的圖騰就是藍色的海洋嗎?他們喜歡的色彩就是藍色嗎?三千年來,先民們櫛風沐雨,勠力經營,使寶島溶入中華版圖,使神州的海岸又增添瞭一座風光旖旎的寶島。

南澳之名至少在元末就有記載瞭。明《永樂大典》中的《潮州方志》第四幅圖《地裡圖》,在潮州東南海上的島嶼已標有“南澳”之名,這原是宋元《潮州方志》卷首的附圖。南澳港,扼潮州韓江口外交通要沖,天然關鎖,四方屏障。主島面積106.39平方公裡,四周環繞南澎列島、勒門列島等十四個島嶼,像眾星拱月,羅佈圍擁,潮漲潮落,濤聲如歌。

南澳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南澳之名,就是“南方有泊船之地”。明初,中國舟師據長期航海經驗積累而成《順風相送》,南澳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這部航海地圖上。舟船過東南亞時必以南澳為望地,稱為“南澳山”。南澳,天然良港,海路四通,這顆明珠很早就吸引瞭不遠萬裡駕舟而來的中外商人。二十世紀末,漁民們在南澎列島海域拖網捕魚時,偶爾還能隨網撈上一些當年的外銷陶瓷器。萬裡波濤,記載著南澳舟楫帆檣不絕的繁華盛景。而“南澳1號”明代沉船遺址,更是海上絲綢之路、潮汕海外交通史和貿易史的寶貴化石,是“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不泯畫卷。

南澳是座英雄的島

秦朝末年,趙佗自立建南越國,設揭陽令。明神宗皇帝繼位,初期尚有作為,號稱“萬歷中興”。為鞏固海防,抵禦倭寇,采納戚繼光、俞大猷的建議,於萬歷三年下詔設立南澳鎮,“專駐南澳鎮副總兵”。在島上修建南澳總兵府,這是中央政權第一次在南澳島上設立軍政機構,是全國唯一的海島總兵建制。從明朝至清朝近六百年間,沿續共有172位總兵官駐守島上。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抗擊倭寇的名將鄭芝龍、劉永福(先後兩任)、俞大猷等皆曾駐節於此,為戍守海防做出瞭貢獻。尤令人贊嘆的是,歷任172位總兵,皆以清廉為職守,無一人有貪腐劣跡,這些守護國傢海防的總兵和麾下的駐防士兵們,為守護“閩粵咽喉,潮汕屏障”做出的貢獻,昭於史冊,值得後人永遠紀念!

總兵府至今猶存,府前有一塊刻有“閩粵界”石碑,可知這是閩粵分界線,對面有一棵四百年樹齡的古榕樹,虯幹盤錯,繁茂蔽日,傳說鄭成功於此樹下招兵,人稱“招兵樹”。樹下還有一塊練武石,供招募新兵測試體力之用,稱“驗兵臺”。鄭成功管轄南澳達十九年,收復臺灣是他英雄歷程上最光輝的頂點。

在抗戰的烽火中,南澳島響起瞭廣東抗日第一槍。

1938年6月21日,日本海軍陸戰隊300餘人登陸南澳,寶島淪陷。7月17日,愛國抗日部隊、抗日民眾自衛團,和中共地方組織潮澄饒自衛團的地下黨員,統一組成“義勇軍”,一舉收復南澳,一時海內外歡呼如潮。1938年7月20日,日軍近2000人在飛機炮艦掩護下向南澳島發起進攻。義勇軍同仇敵愾,斃傷日軍500餘人,其中擊斃2名聯隊長,擊落飛機一架。我軍戰士犧牲者265人,被俘戰士也全部自殺殉國。

這支英勇之師抗擊日寇的壯烈事跡,被譽為“南澳抗戰精神”。據記載,慘烈的戰鬥持續到深夜,汕頭市民舉行盛大的火炬遊行,以震天動地的吶喊聲援槍林彈雨中鏖戰的義勇軍,夜幕中的無數火炬之光與島上的彈光炮焰隔海映照,驚心動魄,映徹夜空。血色朝陽初升,15歲的義勇軍勤務兵劉南茂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與兩名日寇同歸於盡!那一腔熱血與升騰的烈焰,與晨曦交織成紅色的悲壯畫面……

1995年,南澳黃花山上矗立起為義勇軍民塑像的“中國義勇軍南澳抗日犧牲將士紀念碑”,後又建成南澳抗日紀念館,開辟為“黃花忠魂”的紅色景點,以永遠紀念南澳之戰壯烈犧牲的陣亡將士,使偉大的愛國精神世世代代發揚光大!天光雲影,碧波松濤,永遠與烈士們的忠魂相伴,年年歲歲,歲歲年年……

南澳銘刻著歷史的滄桑

南宋將傾之際,禮部侍郎陸秀夫和張世傑保護宋少帝趙昺兄弟、太後退到南澳島,留下宋井等遺跡,也流傳下來若幹傳說。大軍上島,無淡水供飲,軍士在距海岸僅十餘米處掘井兩口,出水甘甜,遇臺風席卷,無論潮淹沙埋,水甜如故,至今不曾幹涸,這真是一個奇跡。惜乎僅存一口,另一口井今已無存。

在島上用午餐時,品嘗瞭一道菜,名曰“護國菜”,又名“青菜羹”,將嫩地瓜葉切碎,用雞湯清煮,放入豬肉、排骨,十分鮮香可口。傳說當年宋少帝一行登島,疲憊不堪,尤缺食物充饑,漁民隻好用地瓜葉煮成湯給宋少帝母子充饑。少帝感慨不已,賜名“護國菜”。漁民很貧窮,當時也找不到豬肉、排骨、雞湯。現在人們生活富足,對這道菜加以創新,將地瓜葉以雞湯清煮,再放入豬肉、排骨,使之成為汕頭濱海旅遊的一道名菜。傳說當然是寄托瞭百姓對宋少帝母子的同情,但也使這道菜增添瞭若許滄桑感。

廣東有不少與宋少帝有關的傳說,如潮州鳳凰山是單叢茶的聚集處,“宋茶王”“宋種”很有名。傳說宋少帝趙昺避元軍追兵途至鳳凰山,口渴難耐,忽見天際落下鳳凰,將樹枝拋至他面前,宋少帝摘一片樹葉放入口中,剎時唇內生津、氣爽神健。又掰開一粒種子丟到地上,即長成青青茶樹,繁衍至今。傳說於史無征,頗具神話色彩,但確反映瞭人們對“崖山之後無中華”的思念,與“青菜羹”異曲同工,堪稱是美好的傳說而已。

南澳島上的太子樓,供奉有宋少帝母子石像,兩側各有一文一武大臣石像,文者當為陸秀夫,武者應是南宋最高軍事統帥張世傑。二人皆為英雄,陸秀夫抱少帝蹈海而殉。張世傑幾次拒絕元軍誘降:“吾知降,生且富貴,但為主死,不移耳!”崖山大戰他率十數艘戰船突圍,《宋史》記:“颶風壞舟,溺死平章山下”,滄海桑田,千年變幻,英雄的壯歌永遠會在南澳島上回響。

南澳是一座多姿多彩的島

這次重登南澳島,發現有瞭豐富多彩令人稱奇的新景點。南澳新建瞭一座奇鳥園,主人是北京籍的一位商人劉先生。他熱愛鳥類,癡迷於茲,我們參觀瞭他倚山而建的奇鳥園,共有七百多隻引進的名貴鸚鵡,姿態各異,色彩斑斕,爭奇鬥艷,真是令觀者感到快樂和驚奇,這裡已成為島上吸引人們的一處旅遊景點。他的理想是,逐漸馴化將鸚鵡放飛到島上的山林中,為南澳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他純為理念,不求回報,至今已投資瞭一億元,仍然無怨無悔,我們祝願他心中美好的願望最終會化為一道絢麗的虹霓。

南澳島本身就是一幅色彩鮮明的水粉畫。在環島藍色的海面上,點綴著很多很多的白色浮標——養魚網箱,現在已成為旅遊者的網紅打卡地。按《南澳縣志》記載,島上居民自古以來就是“耕三漁七”,即是以捕魚為主。現在則是以養為主,以利於環境保護。《南澳縣志》記載島四周有魚類近百種,魚類資源十分豐饒。農業也有稻谷、蔬菜、花生、龍眼、香蕉、柑橘、茶葉等。在島上品嘗瞭南澳特產金薯,香甜可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南澳這幅水粉畫上,還有很多誘人的色彩,臨海亭臺,林木蒼翠,海灣碧浪,山映斜陽,玉帶蜿蜒的環島公路,一半黃沙一半海……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還有給我留下極深印象的“南澳1號”明代沉船的出水文物,被潛水捕魚的漁民發現,驚艷出海,打撈出近三萬件文物。南澳博物館好大一面墻上排列著出水的明萬歷年間外銷瓷器,基本是景德鎮觀音閣窯和漳州平和窯出產,青花罐、盆、缽、盤、碗、碟、杯……繪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花卉、動物等各種圖案,猶如海中出水的一個個精靈,向人類炫耀著幽藍絕美的釉色和令人癡醉的風情。

南澳的色彩,南澳的魅力,令人驚喜,令人陶醉,我相信,這個美麗的海島,一定還會給人們展現更新更美的絢爛五彩……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